首頁 > 雜文隨筆 > 遊記隨筆 > 廈門遊記

廈門遊記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得得9

廈門遊記 標籤:格列佛遊記 西遊記

  廈門旅遊結束了,本想馬上記錄行程,再寫一寫觀景之感受,可不能如願,沒精力,也沒時間,兩天工作下來,帶着說不清的感覺划拉幾筆,算是個交代,做一個出遊記錄。

  三天的廈門之行,真正遊玩的只有一天,其餘時間都在床上和車上度過,好在廈門並不陌生,早些年去過,留下的遺憾並不多。17日清早坐上了公司預定的雙層大巴,去了溫州南站,在那裡上了溫州至福州的D車,兩個小時的急速奔馳,來到福建省會福州。天氣很熱,別看浙江與福建一省之隔,氣候的溫差有好幾度,好不容易在溫州穿上了長袖,可到了福州,滿街的人還是夏天的裝束。對於福建人我了解的不多,最起碼沒在福建生活過,就是早年和那裡的人有所接觸,也是業務上的交流而已。不過,和部分福建人曾經一起生活過幾年,那是在部隊生活里遇上的晉江人。在我的印象里,福建人普遍長的不高,膚色也是黑黑的,面部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顴骨較高,眼睛還扣扣的,有點越南人的味道。要說這種印象可以追溯到三十多年以前,所看到的也是清一色的男性,女兵一個沒有,想象中的福建女人也八九不離十,肯定也是黑黑的,瘦小的,漂亮就談不上了。你想,男人都是女人肚子里爬出來的,兒子都是這般模樣,作為母親的女人還會美麗到哪裡去?記得在部隊那幾年,晉江的戰友表現還是不錯的,說勤勞不突出,也比不上溫州人的吃苦耐勞,但他們相當抱團(老鄉觀念濃重),只要遇上休息天,他們一定想法聚在一起,喝酒打牌,成群逛街,很少和其他地方來的兵融合。作為部隊生活,紀律是嚴明的,打架鬥毆是沒有的,可也避免不了磕磕碰碰,發生些口角的事情在所難免。當時我所在的部隊里還有山東來的兵,他們個個人高馬大,帥氣當然談不上,粗狂是他們的風格。你還別說,山東兵也特講究老鄉觀念,也抱團,不僅喜歡喝酒抽煙,還時不時撒野衝撞人。我觀察過,山東兵幾乎都有髒兮兮的口頭語,罵“娘”和“媽”是他們的“專利”,不是“操你娘”!就是“媽了個B”!當然部隊領導也經常教育他們,可山溝溝里養成的習氣不是一年兩載能改變的(就說我父親吧,也是個“老山東”,打了一輩子仗,為解放上海立過頭功。作為一個高級幹部,講話作報告的機會絕對不少,別看他大字不是幾個,一個發言也能扯上倆小時,但有個嘴上的壞毛病,就是“媽了個B”一輩子沒改了)。山東人時常和晉江人鬧矛盾,還因動手打架受過部隊不少的處分,福建人罵山東人“侉子”,山東人罵福建人“地瓜”。說來也怪,侉子也好,地瓜也罷,都是一個意思,那就是“山芋”(地瓜),山東人和晉江人都是吃山芋(地瓜)長大的,都知道山芋吃多了容易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屁”多,放屁就不必多解釋了,一個字:臭!

  出了福州車站等候了半個小時,轉乘到廈門的D車,又走了一個半小時,來到了風景秀麗的廈門。在候車的間隙,我還沒忘了觀察福建人,大街上人流涌動,熙熙攘攘,當年晉江人影子完全不見了蹤影,尤其是福州的青年男女。再也別說人家“個子矮小”,也別議論人家“又黑又瘦”,完全跟大城市的人一模一樣,不僅漂亮,而且楚楚動人。看來,生活的充裕,社會的進步,就是鄉下人也會讓他們(她們)脫胎換骨,更別說人家福建人本身就不那麼“醜陋”。在去廈門的路上,當火車經過晉江的那一刻,我的腦海中又浮現出當年的福建戰友們,甜蜜的回憶讓人心潮湧動、感慨萬千。說真的,我確實記不起他們中間任何一個人的名字了,但可以斷定,他們中間一定不乏事業有成者,至於是董事長還是政府官員並不重要,眼前的新晉江一定留下了他們汗水和智慧。

  廈門確實美麗,在市區通往外島的路上,我看到一條奇特的公路,聽導遊介紹,幾十公里的路上竟然沒有一個紅綠燈。還有就是近些年新建的跨海大橋,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巨變,印象最深的要數廈門跨海大橋的變遷。廈門是個海島城市,歷史上靠擺渡與大陸交通。1955年,愛國僑領陳嘉庚帶領家鄉人民修築了廈門海堤,成為當時廈門唯一出島通道。如今,廈門早已成了國家的經濟特區,走上發展的快車道。1987年,廈門採用當時世界先進技術興建廈門大橋,1991年,廈門大橋建成通車,連通了廈門島與集美;1999年底,海滄大橋通車,連接了廈門島與海滄;2008年7月與9月,廈門又連續建成了集美大橋和杏林大橋兩座跨海大橋。截止2008年,廈門的機動車從1978年的三千多輛,發展至五十七萬輛,道路總里程達2168公里。2010年的數據我沒找到數據,相信再一次翻番絕無問題。

  我再一次來到集美中學,遠遠望去,那棟樓越發美麗,聽說前幾年又做了外牆維護,加上周圍的樓宇,成為廈門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無話可說。集美,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居閩南金三角中心地段,是廈門市6個行政區之一,西北與漳州長泰縣交界,東北與同安區接壤,西南與海滄區毗鄰,東南由廈門大橋及高集海堤連接廈門島,是進出廈門經濟特區的重要門戶,區位優勢獨特。集美原先屬於同安縣的一個小村莊,地處東溪至石潯入海處,其海灣稱潯江,潯江西岸延續到這個村莊已是末尾,村莊因此得名潯尾,后雅化成集美。集美區是著名的僑鄉和風景旅遊區,旅居海外的僑胞有六萬多人。這裡環境恬靜幽雅,風光旖旎,陳嘉庚先生故居、鰲園歸來園、李林園、龍舟池、鱷魚園、萬寶山觀光果園、學村建築群等都是獨具閩南風韻的人文景觀,年旅遊人數近百萬人次。集美是廈門市的文教區,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創辦的集美學村已有90年的歷史,享譽海內外,擁有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完善的教育體系和完備的教育設施。學村內現有集美大學(下設15個學院,34個專業,涉及8個學科門類)和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等知名高等院校,使集美區成為高素質人才集中的地方。

  文章開頭我曾說過,此次廈門之行,真正遊玩的只有一天,就是在集美,其餘時間都在床上和車上度過。來到廈門的當晚,我實在不幸,吃了晚飯下樓,由於電梯人多,只得步行下樓,誰曾想走到二樓拐彎處把腳脖子給歪了(都怪我不好,穿着皮鞋旅遊)。我一瘸一拐來到客房,整個人歪着睡了一夜,傷筋動骨雖不算啥大病,可疼起來還是要命。沒想到“雪上加霜”,早晨起來右肩又落了枕,連喘氣都不暢,只得守在床上睡了一天。這還不算,兩頓飯沒吃,搞了些麵包點心充饑,到了夜晚腸胃不適,一個勁拉肚子,往返馬桶五六次之多,弄得人昏頭昏腦,跟大病一場沒啥兩樣。第三天,為了照顧腿腳不便,搭乘同事的私家車趕回溫州,又遇上高速路修繕,天又下雨,12個小時回到家裡,事後想想,沒在路上出險就是萬幸了。

  好了,簡單說說旅遊,粗粗介紹廈門,也算一篇遊記吧?!幾天沒寫東西,手有點痒痒,但實在寫得不好,可夜已深了,只能擱筆。不過,結束前還想羅嗦一個人,就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因為國人都很知道他,故簡單留下幾筆。陳嘉庚:年輕時闖南洋,一生勤儉節約,把賺來的錢和省下的錢都捐給祖國文教事業,得到人們的尊敬。陳嘉庚17歲去南洋學商,他說:“財由我辛苦得來,亦當由我慷慨捐出”,他的資金幾乎全部用於興學等公益事業。陳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於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於北京,享年88歲。他的墓地在集美的鰲園,裡面有一處“歸來堂”,關於這座建築,有這樣一段故事,陳嘉庚是位多子女的父親,娶過七個太太,有十七個子女,他在彌留之際曾囑咐家人,建一座小祠堂,讓海外回來的子孫有個聚會的地方。周恩來知道他的遺囑后,指示有關部門為他動工興建了這座“歸來堂”。堂前有先生的銅像,高2。3米,一手執杖,一手拿帽,行色匆匆。銅像背後的牆上,有毛澤東的題詞:“華僑旗幟,民族光輝”。我多寫了這一小段,最羨慕的還是陳嘉庚家室,十七個孩子還沒啥稀奇,能娶上七個老婆確實刺激!男人們聽后一定“流口水”,我沒說錯吧?!

  2010-10-22

您正在瀏覽: 廈門遊記
網友評論
廈門遊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