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靈動與厚實

靈動與厚實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pp958

  文人相輕,自古亦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曹丕已經說過。這大概可以算作是中國文人的通病,各自抱着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互相的看不起。表面上一團和和氣氣,背地裡卻是相互的較力,互相的拆台,總是想把對方比下去,甚至於踩在腳底。我一直覺得,文人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靈動型的,一種是厚實型的。古代文人,靈動如曹植、李白、蘇軾,文思泉湧,滔滔不絕;厚實如司馬遷、劉知幾、紀昀,博通古今,著書立傳。這些都是我們非常熟悉和喜歡的文人,你說,我們能比較出這些文人誰比誰更厲害,誰比誰更有成就嗎?

  拿高校教師來講,比如古代文學學科,靈動型的教授如水,思維天馬行空,像是翱翔在九天之上,拾取的都是那朵朵最靈動絢麗的彩雲。這些才子型的學者,他們注重理論和思維,在這方面着力很深,他們的成果都是建立在縝密的思維和嚴格的論證之上,最後自圓其說。所以,他們出成果往往比較快,比較容易,雖然結論有時間咋讀有些出人意料,但是細想之下,卻是在情理之中的,讓人不得不佩服的。

  而厚實型的教授像山,腳踏實地,從文獻出發,在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的古籍資料之中整理搜索,發掘開拓,探尋寶珠。在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基礎之上,在已經取得的豐厚的文獻資料基礎之上,提出前人所未敢提出的見解,論證出前人沒有論證出的觀點,往往能夠填補空白,造就新學,這也更令人萬分敬重的。

  這兩類教授學者做學問各有千秋,自得要領,或許靈動型的教授少一些厚實,厚實型的教授少一些靈動,但是,這怎麼可以分出孰優孰劣呢?又怎麼可以互相攻擊,相互輕視呢?文人相輕難道真的是中國文人的本性嗎?一個學科的發展是靠各位老師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的,應該取長補短,相互學習,這樣才能打造出最優異的學科成就。上升到整個社會的層面,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何嘗不是如此,如果各懷不同能力的人不是和睦相互,共通退進,那麼這樣的國家和民族是狹隘的,是沒有什麼前途可言的。

  我想,文人們應該努力起來,放棄掉這種偏見。無論厚重還是靈動,做出的學問和貢獻只要是於文化,於國家有貢獻的,非要有必要那麼爭來爭去,相互輕視,分個高下嗎?只有山水相依相繞,這樣的風景才是最美好的。

您正在瀏覽: 靈動與厚實
網友評論
靈動與厚實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