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諸葛亮”與“臭皮匠”

“諸葛亮”與“臭皮匠”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得得9

  “諸葛亮”與“臭皮匠”

  傅伯勇

  最近,我一旦有空,就常常想起“諸葛亮”與“臭皮匠”的事來,總覺得有些話要說。

  本來,諸葛亮與臭皮匠是不相關聯的。根據考證,三國時期雖然已有皮革,但社會分工還不是很細,所以未必就有象今天這樣專業的皮匠,更不用說香皮匠還是臭皮匠的劃分了;即使有皮匠,諸葛亮可能也未必與臭皮匠有什麼瓜葛。

  但可能又有人要問,《三國演義·出師表》中諸葛亮對後主劉禪不是說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嗎?既為“布衣”、又“躬耕於南陽”,或許與臭皮匠有一些往來和交情吧。其實“布衣”之說,不過是諸葛亮的自謙之語,並不是實情,從諸葛亮的家族、出仕與聯姻狀況看,他是典型的未仕士族,是當時荊州青年士人團體的一個領袖人物。“躬耕於南陽”,也完全是隱居而已,“躬耕”是虛,“待機”是實,只是待價而沽、待時而飛。所以,諸葛亮與臭皮匠可能還是無緣相見。

  但我小時候讀書,就常常聽到“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的話,這話一直在我心裡記得牢牢的,從那時起,我就有兩個認識,一是諸葛亮很了不起,二是臭皮匠很厲害。於是,諸葛亮與臭皮匠就如城隍廟裡的鼓槌——天生的一對,地造的一雙,在我幼小的記憶里連在一起了,無論怎樣分也分不開。

  分得開分不開是一回事;但是他們還是有顯著區別的。

  我們還是先看看諸葛亮吧。只要看看歷代名人或群眾對他的評價,就可以窺見他的不凡。如,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的評語云:“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其經天緯地之雄才大略有幾人能相比?次如,裴松之在《三國志注》引《袁子》評語云:“攝一國之政,事凡庸之君,專權而不失禮,行君事而國人不疑。”“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其情操、品行和作風又是何等的堪稱日月!再如,唐代名相裴度在《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銘》的評語云:“度嘗讀舊史,詳求往哲,或秉事君之節,無開國之才;得立身之道,無治人之術。四者備矣,兼而行之,則蜀丞相諸葛公其人也。”認為諸葛亮是“節、才、道、術”四者兼備的人物,一代名相尚且自嘆不如,誰又能枉自尊大?杜甫在《蜀相》詩中雲“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武侯祠的對聯:“日月同懸出師表,風雲常護定軍山”;“青山繞郭宜龍卧,翠柏參天有鶴來”;“有廬堪千古,讀策定三分”;“草廬卧龍,王佐動先主三顧,蘭田生玉,英才起吳帝唯稱”;“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師表見老臣心”。從這些稱頌之中,無不體現出人們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推崇之意和神往之心。

  我們再看看臭皮匠。他們常常於街頭巷尾,搭一台補鞋的小機器,孤孤單單地坐在一條獨凳上,靠幾塊破舊的皮革,默默無聞,日復一日地度着慘淡的日子。他們是千百萬勞動人民的縮影。他們本分,他們善良,他們質樸,他們勤勞,他們也有超人的智慧和驚人的創造力……總之,他們匯聚着中國勞動人民所有的美德。

  但三個臭皮匠果真能賽過一個諸葛亮嗎?非也!

  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的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錢學森,於1935年赴美國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后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並從事火箭研究。當1950年他開始爭取回歸祖國時,美國海軍的一位高級將領金布爾說:“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因此錢學森受到美國政府的迫害,失去了自由,歷經5年才於1955年回到祖國。這說明當時美國的橫蠻與無恥,也說明他們對高端人才的重視與敬畏,更體現了高端人才在社會中的特殊價值和突出能量。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由於推動雜交水稻研究並為世界糧食安全產生重大影響,2006年4月25日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也成為我國農業科學界獲此殊榮的第一人。當時,美國科學院院長、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西瑟羅納說:“袁隆平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增產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7000萬人的吃飯問題。”這種傑出的貢獻,就是一般的眾多的科學家也難以匹敵。

  “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袁隆平做出的貢獻“增產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7000萬人的吃飯問題”。試想,“三個臭皮匠”能賽過這樣的“一個諸葛亮”嗎?可以說,就是十個“臭皮匠”、百個“臭皮匠”、千個“臭皮匠”、萬個“臭皮匠”也賽不過一個“諸葛亮”!

  不可否認,從總體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但人民群眾中的傑出代表更是創造歷史的關鍵,甚至在特定的時期、在特殊的領域、在特定的環節往往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顯然,“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中的“三”並不是數字的“三”,而是“眾多”的含義,說明人多力量大,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任何事情只要大家群策群力,沒有爬不過的山,沒有趟不過的河,沒有克服不了困難。上世紀“文革”中,個人英雄主義盛行,給人們的思想造成了極度混亂;後來逐步予以糾正,一些錯誤思潮得以澄清,社會步入了正軌。但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又出現了“矯枉過正”的傾向,太多地重視了“臭皮匠”,甚至唯“臭皮匠”是尊,對“諸葛亮”呢,輕則小看,重則不屑一顧,無人問津。

  其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求我們更加看重各行各業的“諸葛亮”,給“諸葛亮”提供一個人生的大舞台,充分發揮他的聰明才智,人盡其才,更好地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您正在瀏覽: “諸葛亮”與“臭皮匠”
網友評論
“諸葛亮”與“臭皮匠”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