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讀《觀滄海》

讀《觀滄海》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小景

  讀《觀滄海》

  開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繼承了《詩經》中直陳其事的寫法,交代了觀海的地點。“碣石”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六朝時已沉入海里,東漢末年碣石山在現在的河北省樂亭縣的西南,面對着渤海。據史書記載,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的途中。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餘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了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至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烏桓。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中,曹操終於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後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國的宏願。大戰之前,身為統帥的曹操,登上了當年秦始皇、漢武帝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一定會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

  事實也是如此。“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面的“水何澹澹”是寫大海在無風情況下水波動蕩的樣子,而遇到了大風,海面立即掀起軒然大波,在蕭瑟秋風中洶湧起伏着不盡的洪波巨瀾。作者在描寫大海時,又插以山島草木的點染,聳立的山島“樹木從生百草豐茂”,把大海寫得生機勃發、欣欣向榮。山島草木的靜態與波涌連天的動態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威嚴,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透露了作者熱愛壯麗河山的感情。

  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句是寫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作者藉助奇特的想象,寫的是虛景,這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表現了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從東方升起,繞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是大海吐納的;星光燦爛的銀河,斜貫在天空,它那遠遠的一端垂向大海,好像發源於大海。作者創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浪漫主義色彩。

  詩歌景和情是緊密結合著的,詩人的感情蘊含在對景物的描寫中。古代許多寫景抒情詩是情景分寫的,如荊軻的《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前句側重寫風水,后句寫壯士決死的感情。再如杜甫的《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等等。而《觀滄海》里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作者自己寬廣的胸懷、豪邁的氣慨,將自己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里。宋人敖陶孫評論曹操的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的確,這首詩讀來就蒼涼悲壯,歷來被稱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您正在瀏覽: 讀《觀滄海》
網友評論
讀《觀滄海》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