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雜文 > 閑話“四大名著的異同”

閑話“四大名著的異同”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pp958

閑話“四大名著的異同” 標籤:教育名著

  閑話“四大名著的異同”

  陳宣章

  婦孺皆知:中國四大名著(全稱“四大古典文學名著”)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著作歷久不衰,是漢語文學中不可多得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場景,已深深影響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細緻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

  如果細細比較這四部著作,發現其中既有“異”,也有“同”。四部著作的題材、紅線、作者、筆法等等均不相同:

  《三國演義》故事始於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結束於王浚平吳,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政治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歷史人物。

  《水滸傳》以農民戰爭為主要題材,塑造了一批梁山英雄,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水滸傳》有多種版本,主要有70回本、100回本和120回本。70回本以108將聚義結束,100回本在“招安”后,有“征遼”和打方臘起義等情節;120回本又插增了打田虎、王慶的情節。

  《西遊記》是以唐僧取經為題材的神話小說。從孫悟空出世,隨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除妖降魔、戰勝困難,終於成佛。

  《紅樓夢》是中國唯一一部明確以“談情”為主旨,並且取得極高成就的小說。《紅樓夢》所談的情與先天之性有關,與後天學力有關,與偽相反。

  中國四大名著是瀏覽中國古典文學的智能之海,也是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知識之庫。這是其最大的相同之處。另外,中國四大名著還有一點相同:結局。

  《三國演義》中,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政治鬥爭並不是實力之戰。《三國演義》中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都是以少勝多(註:歷史上,夷陵之戰蜀軍有7萬人,吳國明面上是5萬人,加上運送糧草和其他的士兵,吳國實際有10多萬人,這是三國三大戰役中唯一一次不是以少勝多的戰役)。《三國演義》突出智謀,把諸葛亮描繪成智慧的化身(“智絕”),神機妙算到“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魯迅評語)可是,“智絕”的諸葛亮並不能統一中國,不但五丈原“漢丞相歸天”,最後蜀國也被滅。俗話說:“老不看三國。”大概就是告誡:不能過高估計智力(計謀)的效用。《三國演義》開篇詩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三國演義》的結局本身否定了“智絕”的神奇。說到底:“得人心者得天下。”

  《水滸傳》中,每一個好漢出場,都是武藝高強。在小說中,似乎誰的武藝高強,誰就能得勝。但是,聚義於水泊梁山的108將不但沒有推翻貪官,在被“招安”后,“征遼”、打方臘、田虎、王慶。最後,108將大多數沒有好下場。由此看來,《水滸傳》的結局本身否定了“武藝”的效用。俗話說:“少不看水滸。”大概就是告誡:不能過高估計武力的作用。《水滸傳》開篇詩詞:“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評議前王,並后帝,分真偽,佔據中州,七雄繞繞亂春秋。興亡如脆柳,身世類虛舟。見成名無數,圖名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桑田變古路。訝求魚櫞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歷史上,不可一世的戰爭販子,結局都一樣。說到底:“得人心者得天下。”只有正義的戰爭,最後才能獲得勝利。

  《西遊記》中,處處誇張“神通廣大”。在小說中,似乎誰的神通廣大,誰就能得勝。但是,自負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最後自己也否定了“神通廣大”的效用。一開始,孫悟空就認為:神通廣大是除妖降魔的法寶。可是,後來他遇到妖魔,卻首先想到尋找妖魔的“後台”。俗話說:“男不看西遊。”(註:以前說“男不看西廂。”)大概就是告誡:不能過高估計神通的作用。《西遊記》開篇詩詞:“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現今,有些人就是憑藉所謂的“後台”,以身試法,最後身敗名裂。說到底:“得人心者得天下。”只有老老實實做人,以雷鋒為榜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最後才能獲得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紅樓夢》中以“談情”為主旨,但是,整部《紅樓夢》中何處有“情”?夫妻同床異夢;岳父卑鄙貪財;親娘偏心;嫂叔鬥法;妻妾使壞;翁媳扒灰;嬸侄私通;主子逼婚……賈雨村在應天府審案時,明明知道被拐賣的英蓮是恩主之女,因為買主是皇商之家、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媽之子薛蟠,薛蟠為爭英蓮打死原買主,雨村為向賈府獻好“亂判葫蘆案”。《紅樓夢》中,除了勾心鬥角,還有什麼?俗話說:“女不看紅樓。”大概就是告誡:不能過高估計“談情”的效用。《紅樓夢》開篇詩詞:“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紅樓夢》之《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甄士隱的《好了歌》解註:“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鬃又成霜?昨日黃土壠頭送白骨,今宵紅綃帳底卧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做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紅樓夢》的結局本身否定了“情”的作用。

  中國四大名著還有一個共同點:作為小說,難免虛構;作為小說,難免作者本身的歷史局限性。不管是《三國演義》的抑曹揚劉,還是《西遊記》的抑道揚佛;不管是《水滸傳》的替天行道,還是《紅樓夢》的“寶玉、賈蘭中舉,賈府復官”(雖然是狗尾續貂),讀者必須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分析判斷,決不可把自己比作小說中某個角色,跟着作者屁股跑。俗話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這絕不是否定中國四大名著,只是指:不要片面地理解智謀、武力、神通、情感的效用。任何時候、任何事情、任何地方,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決定了一切。古今中外,唯有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人(註:共產黨人與共產黨員是不同概念),才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您正在瀏覽: 閑話“四大名著的異同”
網友評論
閑話“四大名著的異同”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