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感於心,動於形 800字作文 ( 手機版 )

感於心,動於形_800字

分類:初三作文  字數:800字  編輯:得得9

感於心,動於形 標籤: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作文

  有感觸於心,施行動於形;此得真諦於感動也。 

  ——題記 

  每每憶起屈原投江以示高潔,虞姬自刎以求夫存;似雷霆擊震心靈;陣陣酸雨湧上心頭,時欲哭無淚,時愴然涕下。 

  愚以為,“感動”應分解為“感”和“動”。“感”,即在心靈上有所感觸;“動”,即在實際上有所行動。二者若僅得其一,則非真感動;若二者兼得,則為真感動。 

  屈原之高潔,虞姬之情貞,每個有心的人都會感觸於此;感觸他們的君子之道、情貞之道。但是我們感觸過後,是照之效法以求進步,還是拋之腦後行事如常? 

  有人說,有感觸於心、淚涕掛滿面,即為感動;其實為荒謬。“感觸”並不等於“感動”,是因“感”、“觸”皆為心有所動、所想,而並未“動”、即“動於形”,其只為得一半也。淚水亦上不得檯面,因其時時皆可有;傷心有淚,激動有淚,委屈有淚,體痛亦可生淚,君豈敢憑淚言感動邪? 

  “感動”,這個柔美又略帶神聖的詞語,卻被今人曲解為“感觸”,實屬不幸。感觸,僅停留於心有所動,此太過膚淺;可以說,今人廣泛奉行的“感觸”,僅為“感動”之一毛。這也正反映出今人普遍的一種心理弊病,便是“光說不練”;僅停留於贊榜樣之傑出、美好,卻不知效法。故人們浸泡在被曲解的“感動”的溫池中,久久停滯不前。 

  在“感動”這一點上,我們的確不如前人。戰國時,七雄爭霸,趙士藺相如便有“完璧歸趙”之績,后又在澠池之會,“以牙還牙”,與秦王爭鋒相對。相如因此升至上卿,後為老將廉頗所妒,處處遭其侮辱;卻言“先國之急而後私仇”,不與相爭。 

  一忠良之言,令廉頗甚為感觸,遂撣露上身,負荊請罪,與相如成刎頸之交。試想,若廉頗只徒於感觸相如的忠純和寬容,而無動於衷,豈不還是兩虎相鬥? 

古有荊軻刺秦以示俠義,勾踐忍辱以求國復;今有焦裕祿執政只為民生,雷鋒獻身不求留名。感人事迹不乏於世,但當我們看到、聽到時,是否流下了淚、感觸了心,又是否有實際的行動?我們是否真地感動了? 

  心有感觸,卻不拘於此,而效其美者於形——感觸+行動=感動。

您正在瀏覽: 感於心,動於形800字作文
網友評論
感於心,動於形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