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人生勵志 > 黃光裕的“生存法則”

黃光裕的“生存法則”

手機:M版  分類:人生勵志  編輯:pp958

  過低的價格,正日漸遭到眾廠商的聯手抵制,其中不乏海爾,TCL等品牌。

  如何使整個家電行業這條“買、賣”生態鏈,避免斷裂,才是黃光裕不得不面對的挑戰。而這點,目前的他顯然無法給以完美的回答。未來的日子,黃光裕的“生存法則”將面臨調整。

  黃光裕總是透出點痞氣,尤其是7個月前,他理了一個光頭。對黃光裕“生存法則”的描述,都近乎“兇猛”。

  “我不覺得我是這樣(掠奪),只可能別人沒有想到這麼做,就覺得我是這樣(掠奪),這只是個人看法不同而已。”黃光裕對《每日經濟新聞》說。

  這個9月的第一天,黃光裕來到上海。他要接受一個商業領袖峰會頒發的“CEO眼中的CEO”稱號。

  “奇怪了,我也不知道怎麼會拿到這個獎。”黃光裕對《每日經濟新聞》說,說話方式很直接。顯然,黃光裕來上海不單是為了這個獎盃。果然在幾天之後,國美就拋出了與永樂30億元聯合採購的項目。為了聯合抵抗蘇寧也罷,為了備戰黃金周促銷的“噱頭”也罷,黃光裕都是一副志在必得的姿態。

  一向低調的黃光裕,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是在2004年10月被評為“中國首富”之後。但黃光裕至今仍保持着簡單的生活方式。對於黃光裕來說,休閑比工作更累,他會在假度到一半就逃回公司。

  黃光裕使國美以驚人的速度擴張的同時,“國美模式”也成為外界不斷探討的話題。於是,諸如所謂“飛行加油”、“類金融生存”等概念開始變得不太陌生。

  商戰

  “陳老總要趁我們布局全國的時候,把上海站穩了啊。”面對《每日經濟新聞》關於日前成為熱點的、上海“商戰圈”的提問,黃光裕曾毫不掩飾他的亢奮。他所指的就是上海家電零售業巨頭永樂。

  雖然國美已經穩居國內家電零售第一,雖然國美在1999年就進入了上海,但經營效益卻一直不能讓黃光裕滿意。截至今年3月的統計,永樂在上海有38家門店,市場份額約佔60%;蘇寧有14家,佔有率在15%-20%左右;國美擁有23家門店,佔有率為25%。

  業內人士稱,2005年是家電零售業的開店年,爭奪已接近赤膊戰,上海將會成為三大家電連鎖巨頭爭奪的焦點。上海長寧之爭即將爆發,在南京新街口家電零售店之戰硝煙未散之時。

  9月中旬,蘇寧將在中山公園兆豐廣場開出旗艦店,此店與國美長寧店僅隔一條馬路,兩兩相對。國美遂亮出計劃,發動6年以來最大的降價促銷攻勢,從9月17日開始為期20天。為了對抗蘇寧,國美甚至牽手永樂,共同與首批10餘家家電供應商洽談30億元的聯合採購項目。其中,平板電視等數碼高端產品佔主導,而蘇寧的最大旗艦店也正好經營高端家電及數碼產品。

  此前,黃光裕曾派出他的妹妹黃秀虹,於今年1月上任華東大區總經理。

  黃光裕對上海市場的觀察是:上海市場不同於其他地區,價格不會完全成為主導消費者的因素。即將開始的新一輪競爭,不僅停留在門店數量和赤裸降價的粗放策略上,國美希望通過上海一戰,提升不僅是國美本身,而是整個家電零售業的水準。

    黃光裕對《每日經濟新聞》說:“我們會推出增值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包括電器知識、電器潮流的介紹,還有電器後期的維護等等。”這是軟件競爭。

  在硬件上,華東國美基本在上半年完成50個門店的開業,其目標是在長三角地區達到年銷售120億元。除了大開門店,國美還將進一步擴大在上海、浙江等地家電的採購量,由2004年的80億元提高到每年150億元的水平。

  上海的競爭態勢,只是布局全國的一個縮影。國美6年擴張,完成全國連鎖布局。在黃光裕的字典里,做買賣就是打仗,而且不允許臨陣退縮。“既然定下來就一定來,不能說看到暴風雨這麼大,我們就撤退。”黃光裕曾在一次擴張受阻時這樣說。

  在商戰中,黃光裕立於不敗之地,甚至愈戰愈勇,是因為他有獵豹般的行動力。

  速度

  “我要求速度。”黃光裕說,“我不會花3個月來謀划,把規劃書的標點符號都改清楚了,再去實施。”黃光裕一再宣稱,只恨擴張速度還不夠快。

  國美的一位高層如此評價:“黃總是一個行動快速的人,有想法馬上做,發現不對馬上改。”一件事只要有三分把握,他就去做。

  國美走到今天,經過三次重大變革。

  第一次,在1993年,黃光裕意識到要擁有品牌,他將自己在北京的門店統一叫做“國美”;

  第二次,在1996年下半年,以長虹、海爾等為首的國內家電企業崛起,黃光裕感受到中國家電製造業所具備的優勢以及巨大潛力,他迅速地將產品結構由先前單純經營進口商品,轉向經營國內品牌。現在,國產、合資品牌已佔國美所售商品的90%.

  第三次,是在1999年,國美走出京城。從天津開始,上海、成都,一路“攻城略地”,迄今在40多個城市有了自己的“地盤”。而在1987年剛起家時,國美只是北京珠市口一家10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

  從百平米小店到如今的國美,無論在空間拓展上,還是時間搶佔上,黃光裕都遵循着超級速度的原則。

  在各地開業,國美都會選擇午夜時分,還都會出現萬人空巷的景象。國美由此得到了“午夜殺手”的稱號。而在每次計劃實施前,就是無數次高強度運作的工作會議。這樣的會議,有時可連續開上十幾個小時,甚至會連續開上幾天幾夜。這時,黃光裕的手下一個個快要倒下了,而他依然精神炯炯。一位剛加盟國美的中層深有感觸,“黃總就是一台不停歇的發動機”。

  國美電器門店數由2001年的32家猛增到2004年底的144家,與此同時,國美電器2004年凈利潤達4.58億元,比上年的1.79億元猛增155.87%.

  在極速擴張規模的同時又保持如此強勁盈利能力,國美引來無數人的好奇。有研究者指出,這是一種以國美和蘇寧為代表的家電零售業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可稱為“類金融”模式:國美、蘇寧在和消費者進行現金交易的同時,延期3至4個月支付上游供應商貨款,這使其賬面上長期存有大量浮存現金,而強大的現金流使其得以進一步擴張,並由此吸引更多現金流。這就像銀行吸儲一樣。不同的是,國美無需為“儲戶”支付利息。這種方式也被稱為“飛行加油”。

  但說到底,這種模式依賴於國美在不斷擴張中建立的,對渠道的掌控能力。而國美最初以最低價進行“買和賣”的策略,為此奠定了基礎。

    買賣

  國美起家時,賣進口家電。一台進口彩電,在國美的售價比大商場的售價低1000元到2000元。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上游製造業一下子擠進過多競爭者,廠家急需爭奪消費者。於是,在1994年,國美最早實行包銷制,甩開多級代理渠道,直接向廠家要貨。國美開始扮演在廠家與消費者之間最直接的“買、賣”的角色。

  “以明天能賣多少,或後天中午能賣多少,決定今天買進多少貨。”這是寫入《國美員工手冊》的黃光裕式的原則。

  國美又得到了另一個綽號———“價格屠夫”。

  在進軍全國第一站天津時,國美所售大部分商品價格比天津市場便宜100-200元,有的甚至達千元。開業當天引起不少當地商家的恐慌。那時,天津十大商場佔有90%以上的市場分額,控制了天津供應商。國美只能先調動北京總部資源維持貨源,同時利用當地廠家需要市場份額的心理挑起它們的戰爭。

  黃光裕的判斷是,家電產業供大於求,各路廠商需要甚至會依賴銷售渠道走量,減輕積存壓力。

  當訂單下到一定量的時候,國美的談判者們還會向廠商索要特價機。國美甚至可以不賺錢,為商場造勢。同行也常驚奇,國美的價格定得像是在賠錢做生意。每進入一個城市,國美都會把本地家電市場的價格拉低10%-15%。

  黃光裕抓住一點,只要堅持低價,銷售就會好,也就不愁由廠家合作。“地球人都喜歡低價。”這是出自國美的警句。

  2005年,已經擁有200多家門店的國美再次“提速”,目標是再擴張300家門店。一年中250%的擴張比率讓人震撼。黃光裕卻很冷靜地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這是他1998年就定好的節奏。

  今年初,黃光裕又在房地產領域擲下大筆投資,像當年開拓家電連鎖的速度一樣:元月,國美第一城開盤,100萬平米預計年底售完;4月,國美置業以8億元購買了北京丰台35萬平方米的公建地塊;9月,黃光裕拿出20億元進軍重慶地產。

  面對諸多質疑,黃光裕的回答是“商者無域”。這是與黃光裕同為潮汕人的李嘉誠的經營理念。

  但實際上,這背後是生存環境演變后的選擇。

  據悉,商務部正在擬訂的《零售商與供應商進貨交易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可能成為國美頭上的緊箍咒。據透露,《辦法》對於爭議已久的進場費、賬期、定價權等敏感問題作了明確規定:零售商收取促銷服務費應照章納稅,應當事先徵得供應商的同意;供應商不同意,零售商不得以任何方式強迫。《辦法》一旦實施,國美在於上游廠家討價還價之時必然大受束縛,構成利潤支撐的“其他業務收入”也會萎縮。

  與此同時,過低的價格,正日漸遭到眾廠商的聯手抵制,其中不乏海爾,TCL等品牌。整個家電生產和銷售業的邊際利潤處於不斷攤薄之中,整個行業進入微利時代。這決定了國美在轉移上游利潤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更遠。這種危險使黃光裕把眼光又投向了房地產市場。

  面對是否過於“強悍”的問題,黃光裕會若有所思。

  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說,希望未來5年能改變這種印象。然而,如何使整個家電行業這條“買、賣”生態鏈,避免斷裂,才是黃光裕不得不面對的挑戰。而這點,目前的他顯然無法給以完美的回答。未來的日子,黃光裕的“生存法則”將面臨調整。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宋蕾

  

您正在瀏覽: 黃光裕的“生存法則”
網友評論
黃光裕的“生存法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