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冬月漫筆

冬月漫筆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這是一個艷陽之天。你一頭栽在一叢米田中,並排而立的稻子齊刷刷伴風向你擺頭。隨手拈下一顆麥穗,雙手護住小心翼翼剝去外殼,那晶瑩中泛黃的米粒便如微型的梭子一般,直愣愣橫躺在你手中。頂尖有些內凹,中斷卻脹得均勻,似乎在宣告着它的豐滿。

  你眯着近視眼向遠望去,已收割過的水田地畔上,一家三口換着班在勞作。拍打着穗子的響聲清脆悅耳。男人拍打,女人就坐在旁邊看着;女人拍打,孩子就跟在身後瞅着;孩子拍打用不上力,胡亂揮動着像是在跳舞,男人和女人就一塊坐在地樑上看着對面的山腰出神。而他們拍打的方式卻極富古老而個性,那農具是一根打磨光滑的細木棒頂稍固定着可以轉動的木板。木棒僅有兩米長,巴掌寬的木板卻有木棒的一半長,為的是拍大面積更大一些。有意思的是那轉動極富節奏性。人身體向後一閃再猛地往前拍打一下,那木板就跟着轉動一圈,然後受力均勻地擊打着麥穗,使米粒和殼分離開來。那動作乾脆大方,完全不飛揚一絲塵土。

  極其巧妙的是那座筆架形的山,連綿在一起很是秀氣。更妙的是,清早的山腰子和頂峰上時不時會起白霧。一團一團地悄然無息緩慢地向上升騰。大小各不相同,大的如蘑菇雲慘白慘白的,小的像鍋蓋圓溜圓溜的。它們升到山的正上端時,便蒸發而散開來。如雲遊的鬼魂一般,卻一點也不感到害怕,甚為溫暖而憨厚。

  山上橘樹之多,這裡人人皆知。每天都可看到橘農背着載滿的筐子陸陸續續從羊腸小道穿過。背回家去或賣或吃或送人,由他們決定。最鼎盛的時候,山中一片全是黃紅兩色。橘子山頭,看萬山紅遍。這是何等的壯觀!每天爬山的人絡繹不絕,而這兩座山並不出名,這實在有些冤。但山是何等的博大,哪會計較這些。古人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你卻要說“山不在名,無名則靈”其實這山是有名字的,不過叫的人卻很少。稍東一點的山因為連着城區而叫“連城山”,偏西一點的山因為狀如饅頭而稱“饅頭山”,兩座大山地理位置極其相近,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在連接的部分又分生出許多小山脈,蜿蜒盤踞於其中,落落大方而又不失體態。

  有了這樣的山,你心裡躁動總想往上爬。順着小路吃力地向山中走去,裡面的景色真可謂氣象萬千。生機盎然的各種果林:紅的棗,橙的橘,綠的辣椒黃的蛋柿。且不說那藏在地下偷偷長大的地瓜、紅薯和花生。這時候,遠處傳來悠悠的陝南民歌“後院里有棵苦李子樹啊,小郎兒呦,未曾開花,親人哪,誰先嘗哎,哥呀噯。”歌聲是田農對美好生活的感嘆發自內心的吼喊。這是秋季的盛況。

  當你吃飽果子抹着嘴繼續往上爬的時候,眼前映現出類似於草原般的山坡。其實就是草原!牛羊依稀可見,而牛羊吃草的模樣又極其溫柔。令人叫絕的是有隻牛正吃着草,時不時還捋捋頭上的長汗毛,這顯然是愛美之母牛。它們旁邊還會整齊地排列着一堆堆牛糞,冒着熱氣,散發出清香的味道。你不由自主的平躺在草地上打一會盹,將身心得以充分的放鬆。這是春天之曼妙。

  休息完畢繼續往上爬。這時的你不得不繃緊神經。路段是極其狹窄,而你卻像置身於原始森林一般。什麼奇花異木,各色雜樹均在這兒可見。這時候山裡過路人告訴你:小心土夾子和野豬,小心土地雷和毒蛇。你聽得毛骨悚然,頭頂上跑過一隻活潑的松鼠。一股清泉倏地出現了,太陽赤裸裸照進叢林,那清泉就閃耀着金光,令你忍不住又不忍心去撩撥一下。你順着那條惟一的小道往上爬,太陽普照而散發出來的悶熱又使你不得不褪去外衣。這是夏季的火爆。

  當你爬了一大半又體力不支的時候,眼前的一切又變了模樣。一望無際的儘是酸不溜溜的禿丘,暗黃暗黃的。一陣風吹來,塵土便迷着你的眼睛撲朔而來。腳下的坡路是光滑而又潮濕的,這時的你使勁抓住藤蔓而使自己不致被險些喪命。當你精疲力盡極不情願挪着步子的時候,呵,一團團尚未化去的積雪闖入你的視野。你不由得捧起一團捂在手心,彷彿那是珍貴的天山雪蓮一般。寒風襲人,你瑟瑟發抖。這是冬季的滄桑。

  沒有和尚廟和尼姑庵的山不能稱作是有靈氣的山。連城饅頭兩山又何嘗沒有廟和庵。你爬上山頂,置身於廟中,面前擺放的僅是幾尊舊而老的泥佛像,室內空無一人。和尚呢?它們在旁邊的小茅屋住着,但從不理外來之客。你渴了自己去燒水,你餓了自己去生火做飯。和尚們坐着一動不動,敲自己的木魚打自己的禪,和誰也不說一句話。至於尼姑庵,那又是另一番境界了,雕飾精美的佛像眼珠子發光,釉色亮堂而不沾一絲塵土。不大的殿堂被收拾地錯落有致。茶是清一色的龍井,伙食是清一色的米飯,你盡夠喝,盡飽吃。尼姑們儼如慈嫂的招呼和露出潔白牙齒的笑容令你陶醉。你人還未離開,心裡卻想着儘快抽空下次再來拜訪。

  你是如此興奮地體會了山中四季交替的輪迴,便覺得從書本上看到的所謂“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般的浪漫同這一切比較起來是多麼的黯然失色。

  遊覽完畢,你以爽快的心情跳着下山。接二連三地發出感嘆:“這山這人這樹這霧這佛性,哪達達也不如咱這山坡坡好。”

您正在瀏覽: 冬月漫筆
網友評論
冬月漫筆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