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孔廟中的沉思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在北京孔廟中的沉思 標籤:雨中的樹
2011年12月26日,因參加《小說選刊》全國第二屆筆會遊覽孔廟,得一瞻孔聖人丰采。但見其形象高大,身高九尺有餘,器宇軒昂,面目清俊,神態安詳,寬懷淡定,廣袖迎風。還有那莊嚴肅穆的建築,古柏亭亭的院落,以及前賢遺迹,莫不使人深思。
遊覽之餘,使人心潮澎湃,不斷地想:為什麼聖人被百世敬仰?就是到了今天,還令人肅然起敬?
究其原因,關鍵在於孔聖人有一顆高尚的靈魂,其為普濟天下蒼生而生,為天下蒼生而奔波,即使在到處碰壁之後,退而著書立說,仍然心繫蒼生。並立言論以美人倫,治詩禮以化民俗,廣開庠序以度眾生知書達理,以至於流芳百世。
更有甚者,有傳說云:權奸嚴嵩代上參謁孔廟,方至廟前,忽陰風猛起,吹斷樹枝打掉烏紗帽並傷其面;後來魏閹代上來祭廟,仍被廟前樹枝打傷。豈聖人返回仙籍之後,尚關注天下蒼生?時至今日,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據說仁德君子有求必應,以至於有許多海外赤子往往前來參謁。
回想我們,往往碌碌無為,食國家俸祿而疏於事務,竟日感嘆時運不濟、人心叵測,進而怨天尤人,安能受人敬仰?
其實所謂先聖碰壁,只是其“民本思想”無法實現而已,並非不為所用。相反,賞識先聖者眾矣!然而先聖要以推行仁政為前提,在理想不能實現時,他絕不苟且為官。並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故其進退,都是以天下蒼生為念,決不考慮一己私利。而今天,許多人以投機鑽研為能事,在“事業”鼎盛之際,也是萬民唾罵之時,雖身受殊榮,但無法輝煌。
先聖之於晚輩,視學生如子弟,融洽若朋友,這種情懷,古今有幾人歟?對於教育,則有教無類;而我們,也許只盯着幾個排頭兵,甚至將智力低下者趕走。難道智力低下就不應該生存?聖人尚且三千子弟,七十二賢人,十四個大將。成名者尚不足三十分之一,為什麼今天我們容不得差生?
聖人因材施教,重討論。而我們急功近利,以大量作業一代代摧殘弟子智力,導致成績隨年級增高而下降,或者高分低能,死板教條。
於自己,先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而我們現在,學校畢業過不了幾年,除了一個文憑和複雜的關係網之外,還有什麼知識能給人溫暖?還有什麼資本值的晚輩尊敬?
先聖之於著作,雖然不多,卻能照亮後人。而現在,往往著作等身卻只配做廢紙,甚至於做精神垃圾,從何而忘他人敬仰?
想着想着,同事已一再催逼:“不走,將要掉隊!”於是匆匆而別。其實廟中景觀,休說盡興,就連看清都尚難。然而先聖高山仰止,其面目豈能看清?
而今只記得街上槐蔭夾道,院中松柏萬古長青,花木生機勃勃,遊人如織,衣着錦繡,無憂無慮。演繹着盛世,演繹着太平,演繹着中華民族和睦相處美麗圖景,演繹着四夷來朝的美好理想。這些,也許正是先聖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