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美散文 > 佛像前的沉思和沉思中的佛像

佛像前的沉思和沉思中的佛像

手機:M版  分類:優美散文  編輯:小景

佛像前的沉思和沉思中的佛像 標籤:雨中的樹

  在喬家金街街市的一角,一位雕塑藝人正在一塊泥胎上精心地雕琢,在他雕刻好的成品中,一尊泥塑造佛像吸引了我的目光。仔細端詳,這尊佛像身披袈裟坐於岩石之上,他右腿翹立赤腳,左手扶石,右手背托腮,呈沉思狀。凝視着這尊沉思中的佛像,他沉靜的凝思瀰漫了我的全部思緒。此時,我的思想也隨着他的沉靜、憂思,遠離了心中的喧鬧,回歸到純然的安靜。靜靜的近距離和佛像對視,我能感受到一種靜寂、空了、肅穆和佛教的另一種魅力。感受到他在向人們教化的道理就是覺悟。

  可是在當今有多少人,為了追求外在的繁華和內心的虛榮,絞盡腦汁,用各種手段無休止的索取而樂此不疲。可真正能做到捨棄名利,求得內心平靜的,又有幾人呢!

  此時,他的那種靜默、沉思在我看來遠比羅丹“思考者”的啟迪更深邃。透過他那淡淡的憂思,我彷彿聽到他在為當今世人的“貪慾”和已經超出大自然能夠承載的極限索取在哀嘆!

  記得在上小學時,老師常說: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寫的一本題為《小靈通漫遊未來》的書。書里向我們洞開了神秘莫測的科學世界,當時看來無比前衛大膽且天馬行空般的科學想象力,描繪了未來世界中種種不可思議的神奇物體與生活場景,讓廣大青少年大開眼界。彈指一揮間,如今葉永烈創作的這部小說已過去50年。如果今天葉先生親身“漫遊”一下21世紀的科技時代,相信他一定會感嘆:原來夢想照進現實所需的時間竟然如此短暫。當我們的回眸剛成為歷史,科技也在改變着的我們人類的生活。

  隨着人類科技水平,生產能力的大幅提高,人口急劇膨脹,人類的“貪慾”有增無減。人們為了自己的享受需要,改變了地球的一系列生態過程,首先由於人類種群的過度擴張,使得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生存條件和生存資源受到了致命擠壓,而這些物種的衰退或滅絕,將會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其次人類在消耗資源的過程中,無形中改變了自然的、健康的物質循環,污染了環境,導致其他物種包括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受到破壞。原本地球上沒有這麼多污染物,大自然也有它自身的降解能力。現在經過人這麼一攪和,污染物排入自然的速度和數量大大超過了自然的承受能力。還有水循環過程。正常的水循環從海洋到陸地,以地表徑流的方式返回大海,實現了營養物質的交換、水循環和氣候調節,養育了眾多的生物物種。但是人類為了自己的享受需要,改變了地球的一系列生態過程,如大壩、圍湖造田、水泥城市等人造工程,使得河流、湖泊等自然水文受到干擾,其降解污染物能力、調蓄能力等都受到影響,因此經常旱澇成災,生物多樣性也受到嚴重的影響。又如有着完美相生相剋的農田生態系統,因為農藥的介入使得益類物種更易於絕滅,而有害物種大爆發。不僅如此,人類為了自身的舒適安樂,還改變了地球的能量平衡,如汽車尾氣的釋放和空調的使用,產生出大量的熱。由於這些熱量不能及時散射出去,加速了溫室效應。由於人類貪慾的不斷增長和無休止的向地球索取,使得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問題非常嚴重,而且,荒漠化面積也在逐年增加,甚至造成一些地區的居民被迫遷移他鄉。但這種嚴俊的局面,並未能改變人類以佔有更多財富為益為榮的主體價值觀。

  至今人們還沒有徹底的覺醒,還在為這種有害的“貪慾”,和為獲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精心地製造着一面妖鏡,讓人誤以為入鏡即可成仙。這種極度的貪婪,無休止的索取,粉碎了鏡中美景,造成了惡果輪迴,如果人們還不能從類似“貪慾”中覺悟出來,那麼,這可能只是惡果輪迴的初次啟動,更大的災難還在後邊。這也許是佛對人類“貪慾”惡果的最大擔憂吧。

  此時,我眼中的佛像除了安然的沉思之外,似乎又多了些失望與嗔怒,他在提示我們:“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您正在瀏覽: 佛像前的沉思和沉思中的佛像
網友評論
佛像前的沉思和沉思中的佛像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