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木建神奇曲相隨

木建神奇曲相隨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木建神奇曲相隨

  登高不見佛真身,回眸勝景凝光陰,

  古松無恙頌於聲,智木雄起皆心音。

  ――古寺拾遺

  我的一位學建築的閨密跟我說:“大生,你在寧波一定要去趟保國寺,那不是一座寺,是一首歌,把遠古的建築智慧揉進了音符,彈唱到今。”對建築一竅不通的我,對歷史文化很感興趣,暮春時分,我去了保國寺。

  晚春的陽光和天空明麗純凈,靈山上樹木蔥翠,行走在山道間,清亮亮的溪水淙淙流淌,茂密的雜樹林散發著綠色的清香,叫不上名字的花朵在林間跳躍閃現,啼啾的鳥鳴,合著清新之曲。走在這唯美的空間中,大腦像進入了夢幻,一時間產生了錯覺,彷彿不是來尋訪古老的保國寺,而是來赴美幻的境地的。

  去保國寺的人,大多不是為了進香,而是為了去看古老的建築。實際上,那裡早已沒有了佛像,也沒有香火。進寺的大門口,高高飄揚着五星紅旗,它所凸現出的中華建築價值已遠遠超過了它最初的宗教意義,成為了一座歷史精華的建築博物館。

  走進這裡的人們,敬畏的不再是神明,而是那些一千多年前建起了這座美崙羨奐的保國寺的建造者,他們讓中國建築藝術的博大精深穿越了歲月的滄桑璀燦輝煌!

  其實,沒來之前,我不曾想保國寺的建設是緣於一種怎樣的心態。據史書記載,一日,三學則全法師“復過靈山,見寺已毀,撫手長嘆,結茅不忍去”,為了復寺,法師成了保國寺大殿的監造者,“赤手營造山門、大殿”,終使保國寺“悉鼎新之”。探究之後我才明白,在精美的古建築背後,支撐起建築熱情的是一種不舍的情懷和虔誠的信仰。你不得不驚嘆信仰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成就了傑出的建築。

  無梁殿是保國寺的靈魂,在極其精細和精益求精中,中國的工匠們把木頭的功能演繹到了極致。整座宏偉的大殿,沒有一根鐵釘,所有的木構造全憑斗拱之間的巧妙銜接和榫卯技術的科學精確加以牢固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帶有木字偏旁的現今已變得抽象的漢字,譬如:柱、板、栱、椽、檐、樑、欄、檁、枋、榫在這裡活靈活現。

  斗拱不僅傳遞着載荷,還傳遞了一種美妙的韻律,它把中國古建築漂亮的歇山式或廡殿式大屋頂在藍天下舒展出優美的曲線。在無梁殿里,所有的人都會抬頭仰望,屋面下層層疊疊的斗拱像蓮花一樣靜靜綻放,陽光穿過檐間木格,帶人們走進歲月的深處,去讀懂這座殿所承載的意義……

  無梁殿的上方還有三個精美的藻井,它們不僅豐富了大殿天花木構的形態,而且還抬升和拓展了容納的空間,“無梁”一說,也在這裡找到了答案。大殿實則有梁,是獨具匠心的藻井和天花板的設計,才引起了後世的誤解,而中國建築中的“四段合”結構,也僅存在此無梁殿中。

  艱澀難懂的古建築術語,諸如:“蟬肚綽幕”“挑斡”等,只有處在這樣恢弘和巧奪天工的木構語境中,才能觸發人的想像而深入至心。無梁殿里每一塊木頭都不是孤立的,千百年來,它們帶着生命彼此默默交流,心心相映。當你用仰視的姿態虔誠地注視時,你彷彿能聽見它們的歌唱,那種優美的旋律,讓鳥雀不忍打擾,讓蜘絲敬畏不敢懸樑,讓蟲蟻懼怕不敢禍害,在寂靜的靈山谷地,日日傳響。這真是:“山嶴藏得古招提,宮殿巋然結構奇。”“升斗昂栱人巧極,祥符千載永留名。”(祥符指的是無梁殿)

  有一點遺憾,保持得如此完好的保國寺,雖然把漢代(驃騎井)、唐代(經幢)、宋代(無梁殿)、明代(迎熏樓)、清代(天王殿、觀音殿、鐘樓、鼓樓)、民國(藏經樓)等建築齊聚一堂,但它的聲名遠不如用鋼筋水泥建起的複製品“滕王閣”“黃鶴樓”。也許是散文和詩詞的精神力量,使後者的形象被雋永的文字傳頌,因而給後者帶來了聲名顯赫的永恆,引得人們蜂擁而至,頂禮膜拜。

  我沒有那種文字的能力,只有靜靜地佇立在無梁殿中,在這蟲蟻難侵、灰塵難進的純凈地方,點燃一柱心香,來敬拜這位跨越了十個世紀的老者。

  於是,我登上了大殿東側的鐘樓,雙目微閉,雙手擎木,擊鐘三下,當悠揚的鐘聲從鐘口傳出,飄過了小樓,飄過了大殿,飄進了山嶴,飄向了遠方,我感受到了保國寺這位千年老者的有力心跳……

  在這個層面上,我理解了,會歌唱的建築也是一種精神的存在。

您正在瀏覽: 木建神奇曲相隨
網友評論
木建神奇曲相隨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