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薩拉烏蘇河畔的中秋節

薩拉烏蘇河畔的中秋節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薩拉烏蘇河畔的中秋節 標籤:我的中國夢

  作為一個老地質的我,一生中的中秋節多是在漂泊中度過的。今年的中秋節是在北京的小女兒處,與女兒和外孫女一起度過的。中秋節那天,我們一起遊玩了紫竹院,在紫竹院的湖邊賞了月,並寫了《紫竹院賞月記》一篇拙文。

  寫完《紫竹院賞月記》之後,我的思緒又飄蕩起來,一生漂泊中,在不同地方、不同時間度過中秋節的情景,又一一地疊印在了我的眼前……我與呼和浩特的一位老同事、老朋友白萬年通了電話,互致了問候,敘了敘舊誼,憶起了一起在內蒙共同工作時的點點滴滴,也憶起了我們在沙漠里,在薩拉烏蘇河畔度過中秋節的情景……

  1970年,我們內蒙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的五六十名技術人員,在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地區進行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我作為這支隊伍的領導成員之一,來到工作地區在烏審旗的一個勘察小隊“蹲點”。這一“蹲”就沒有“挪窩”,我與大家共同工作了半年之多。

  烏審旗是一個既有草原,又有沙漠,兼具牧區和農區的地區,毛烏素沙漠的中心就在這裡,有名的薩拉烏蘇河就在這裡。9月份,適逢農曆8月,我們在毛烏素沙漠,在薩拉烏蘇河畔過了一個難忘的中秋節。

  1970年的時候,雖然艱苦的六十年代已經過去,各種物質和食品已經不再匱乏,但糧食、食品並不十分豐富,很多東西仍然憑票供應。當中秋節到來之際,我們仍然奔波的草原上和沙丘間。雖然我們工作在人煙稀少地區,加之蒙古族牧民沒有過中秋節的習俗,但中秋節還是要過的。經過集思廣益,我們因時因地地籌劃了一個別開生面的中秋節。

  白萬年是這次中秋節活動的總策劃者,他早早地就做起了準備。白萬年是我們的“外聯絡部長”,他與當地政府聯繫,買來了稀缺的麵粉和食糖等物品,通過“特批”,還讓當地牧民供給我們一隻活羊。為了讓大家能夠吃上中秋節的標誌性食品月餅,他費了很大心思,還用木頭刻制了一個帶有圖案的月餅模具。另外,還從相鄰的陝西靖邊縣農區買了幾斤蘋果、紅果等水果。

  中秋節那天,我們沒有安排野外工作,特意安排了一天假期。吃過早飯,從牧民的羊群里拉來了一隻羊,請人宰殺。之後,男男女女齊上陣,剁餃子餡,擇菜切菜,和面;接着揉面、擀皮、包餃子。大家齊動手,很快就將中午飯的餃子包好了。在熱烈、祥和的氣氛中,一鍋一鍋的餃子陸續煮熟,一個一個的羊肉餡餃子進了我們的胃中。

  中午飯的餃子吃過後,大家休息的休息,玩撲克的玩撲克,白萬年又忙活開了。他“大顯身手”,將麵粉、食油、紅糖等和在一起,揉勻后,揪成了小麵糰,再將麵糰摁在月餅模具里,月餅就具雛形了。經過烙烤,一個一個像模像樣的金黃色月餅就出爐了。

  晚上,我們把幾塊木板支在駐地前的空地上,十幾名來自天南海北的地質隊員圍坐在一起。木板上擺着有限的幾斤水果,而白萬年為大家自製的月餅更吸引着人們的眼球。因為在那個時代,在那樣的偏僻地方,酒是極其珍貴的,無法搞到,無奈,只能以清水代酒了。

  在藍天下,當風兒輕輕吹過,當一輪圓月從不遠處的薩拉烏蘇河岸邊的沙丘上冉冉升起的時候,我們這些遠離故鄉,遠離妻子、丈夫,遠離兒女的地質工作者在遠離都市的偏僻沙漠里,迎接中秋節。在象徵團圓的節日里,我們卻不能與家人團圓,只能默默地思念着自己的親人。我們十幾名地質隊員組成的這一個小集體,以另一種形式,在特殊的地方團圓在一起。

  9月中旬的夜晚,這裡已有些許涼意,微風拂面,一種浸透肌膚的涼意颯然而至,大家都穿上了長衫。因為沒有人煙,此時周圍已是萬籟俱寂。在詩人們的筆下,水中月、江心月、曉風殘月、春花秋月、山谷明月、松間朗月、如鉤新月……真是儀態萬千。我們在沙漠中所見的月亮呢,它別有另一番情調:天很藍很藍,雲很白很白,秋風瑟瑟,萬無遮掩的月亮高懸於無垠高天之上,黃渺沙丘和丘間的叢叢沙蒿沙柳紅柳靜默無語,逶迤的薩拉烏蘇河在夜色中若隱若現,月影映入靜靜流淌着的河面上,顯得更加神秘……風兒輕輕地吹着,皎潔的月光灑下一片清輝。我們吃着水果,品味着那“白氏”月餅,咬一小口,捨不得咽下,在嘴裡一邊慢慢咂摸,一邊喝着那清淡的白開水。各人想着各人的心思。我們這些三十歲剛剛出頭的青年男女,有妻子丈夫,有父親母親,有兒子女兒,怎能沒有各人的心思呢?!

  為了紓解思鄉、思親之情,大家分別表演了一個個的小節目。獨唱、小合唱、說笑話、地方戲清唱,等等。在一陣陣的嬉笑聲中,水果吃完了,月餅吃完了……夜深了,月亮升高了,月亮更圓了,帶着興奮,帶着不舍,特殊的中秋節結束了。

  翻過一頁又一頁的歲月書卷,-世事滄桑!薩拉烏蘇河畔的中秋之夜已經過去了44年,如今憶起,感慨萬千!我們那些同事們已經天各一方,已經容顏消損,年華老去,有的已經逝去,真是歲月不饒人呀!

  內蒙,沙漠,鄂爾多斯,毛烏素,薩拉烏蘇……每每提起這些名詞,我的腦海總會泛起層層波瀾,那片神秘的土地呀!那片我曾經數次工作過的土地呀!

  “薩拉烏蘇”在地學上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地區,薩拉烏蘇河是一個地質學上的大峽谷,它是亞洲最大的沙地峽谷,與著名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和非洲的東非大峽谷相齊名,它們都被稱為“活的地質史教科書”。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就有薩拉烏蘇文化遺址。“薩拉烏蘇大峽谷”於1922年發現之後,中外學者就絡繹不絕地前去考察和研究,從而奠定了其在地質、古地理、古氣候、古環境、古人類研究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作者作為一個地質工作者,曾於1960、1970、1980年和2009年,數次在這裡從事過地質勘察和研究工作,並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薩拉烏蘇湖的興衰》《薩拉烏蘇組中的風水相地層》《薩拉烏蘇地層中的融凍褶皺》等論文,一些觀點並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

  由於薩拉烏蘇地區在地質、地貌、考古、環境等方面的典型性,以及地域、風土人情的特殊性,據說已經開闢為薩拉烏蘇文化遺址景區,成為一個新的旅遊熱點。

  過中秋,賞明月,念朋友,思故地,又讓我夢回那片神秘之地,我一次次地遙望遠方,回憶那一段人生歲月,心潮起伏,不由得寫下了這些文字。我還設想,有朝一日,我願同現在還健在、身體尚不錯的老同事、老朋友,再次踏上那片土地,再次游游薩拉烏蘇大峽谷,再次看看毛烏素沙漠,再次重溫那特有的風土人情,再次體驗那薩拉烏蘇文化的無窮魅力。期望能夠來一次懷舊之旅、文化之旅、一次親近大自然之旅。

  ( 2014年9月10日 匆草)

您正在瀏覽: 薩拉烏蘇河畔的中秋節
網友評論
薩拉烏蘇河畔的中秋節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