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抒情散文 > 一點靈犀

一點靈犀

手機:M版  分類:抒情散文  編輯:小景

  一點靈犀

  我怎麼如此的喜歡吳冠中的畫呢?我不是畫家,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愛畫家。翻開吳冠中的畫集,我凝視着他的《佛》。他的佛具有超強的誇張,畫面的佛像人頭大過了背後的山,這使佛更具有一種強烈的震撼美,也可能是作者寄予着更深廣的道理。

  我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只是對於佛教裡面的慧語感興趣,因此這就吸引了我對佛教的關注。佛教有些裡面的思想倒有點和我國的道教思想有點相似。道教提倡上善若水,提倡節慾愛生。佛教也是這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也。當然佛教還有他的更偉大之處,只是我還並不懂得它裡面的深意,只不過是略知皮毛而已。

  佛教對於我國文明有着深遠的影響,最近去了白馬寺,才知道了佛教的博大精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就是對佛教盛況的描寫,唐宋元明清時佛教也是香火旺盛。這樣聯想倒是激起了我對於吳冠中為何要這樣突出畫佛像的理解。再次細心觀察佛像,佛像的龐大臉龐似乎是一江清水,上面帆影點點,碧空萬里,鷗鳥飛翔,而佛的鼻翼青黑如山,眉心一點如紅日,偌大的一個臉龐,竟然是藏天露日,吞雲吐月,一個宏闊的世界。畫家以形蘊理,以丹青表現佛理,真是獨有匠心。

  而這樣的藝術品倒不是空穴來風,看過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以後,我才相信生活中真有這樣驚心動魄的藝術品。讓我再繁瑣的複述一遍:

  大盧舍那是龍門石窟最為壯麗的一尊石雕像,它典雅安詳地坐在八角束腰澀式蓮座上,其明麗秀雅,雍容高貴的氣勢,把大唐藝術推向了極致。我們的子孫,世世代代都會為它的神奇感到驕傲和迷惑。

  盧舍那石雕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大佛身着通肩大衣,自右肩迴繞至左肩,覆蓋著全身的舒緩的衣褶,飄逸而浩蕩。看似流水,然而在薄薄的衣襞下卻顯示出壯碩軀體的健美之質感。透過佛身壯實厚重、韻律般的道道曲線,以及額面上大而彎曲的眉線和微微浮起的唇線,我們看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鮮活的藝術氣息。

  大佛的身後光艷奪目,是馬蹄形的神光和寶珠形的頭光,突出了大佛器宇軒昂之勢。身光上冉冉躍動的火焰紋,以及飄然飛動的飛天,給大佛以舒適悠然之動感。尤其三層熠熠生輝的頭光使得原本不大的頭部質感,加上那長長的內削而下垂的耳垂的質感,使其更加清麗幽靜和厚重莊嚴起來。當你和它那永恆、恬淡、慈祥、智慧的目光對視時,你會頓覺心境空靈升華,恬然平靜,會立時變得大徹大悟,超凡脫俗。

  在這個神聖與恢弘交織着的崖壁間,任何人都會被這氣勢雄偉、直上雲天、神態祥和寧靜的雕刻藝術所征服,感到前所未有過的身心震顫和靈魂的激蕩。

  如此完美的藝術品,站在它的面前,我們不能不驚呆,不發出驚嘆。藝術源自於生活,任何偉大的藝術家,都不是憑空想象,都不是神人和聖人,要真正創造出偉大的藝術品就必須深入生活,從生活的礦藏里挖掘藝術的養料,從而創造出偉大的作品。正像吳冠中所說的“懷才就像懷孕。只要懷孕了不怕生不出孩子來,就怕懷不了孕。所以我天天在外面跑,就是希望懷孕。”生動的比喻解釋了深刻的道理,看來《佛》的啟示意義是蠻有深刻道理的。是以作下此文以記載。

您正在瀏覽: 一點靈犀
網友評論
一點靈犀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