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現代散文 > 詞中的辛棄疾

詞中的辛棄疾

手機:M版  分類:現代散文  編輯:pp958

詞中的辛棄疾 標籤:雨中的樹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認識辛棄疾是在他寫的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濟南府歷城人。青年時,他組織義軍抗金,后歸南寧,被任命為江陰簽判,后歷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撫使,積極準備收復失地。曾多次上書朝廷,提出抗金主張。由於投降派的排斥,他的滿腔報國熱忱不得施展,最後病死在江西鉛山。

  無疑,辛棄疾是愛國的抗金英雄,“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你看見了沙場秋點兵的壯闊了嗎?你聽見了戰馬的飛蹄嗎?你聽見了箭從弦上飛出殺敵的聲音嗎?這一切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收復中原!

  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主南侵,22歲的辛棄疾聚眾二千人樹起抗金旗幟。未已,率部歸耿京起義軍,并力勸耿京歸宋,以圖大業,1162年,辛棄疾奉命南渡,聯繫起義軍的歸宋問題。不料叛徒張安國殺了耿京,率部投金。辛棄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棄疾率領五十多名騎兵,奇襲金營,生擒叛徒張安國,此舉“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從此辛棄疾投奔南宋,官為江陰簽判。

  然,辛棄疾的抗金壯舉並未改變當權者偏安一隅的治國方針。光復故國的偉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憤發而為詞。其獨特的詞作風格被稱為“稼軒體”。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軾並稱為“蘇辛”。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鳴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這裡壯士流的熱血哪一滴不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啊?!

  《摸魚兒》,“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難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斜陽煙柳”意喻國勢衰微,令人斷腸。

  無論是年輕的辛棄疾,還是老年的辛棄疾,強烈的愛國思想和戰鬥精神是辛詞的基本內容。辛棄疾不僅寫愛國詞,而且寫了大量的閑適生活的詞,這類詞往往於閑適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緒,其精神仍與愛國一脈相通。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月光,被月光從夢中驚醒的喜鵲,清風,鳴蟬,稻花,鳴蛙。人走在如此寧靜又如此充滿自然天賴之音的黃沙道中該是多麼的愜意啊。然,還掛着幾顆星星的天幕竟然下起了二三雨,驚得行人尋找舊時的茅店避雨,卻一時找不到。待行人從小橋過溪,拐了一個彎,舊時的茅店這時赫然出現。這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不僅讓詞人竊喜,也讓千年後的讀者竊喜不已。

  (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這首詞雖說描述的是一千年前一溪頭一茅舍一家老小的田園生活,可它卻是那麼的有時間穿透力,老人醉了,大孩子勞作,小孩子玩耍,多麼自然生活化的一家人啊!

  在辛棄疾的詞里,也不乏婉約的愛情詞。《祝英台近。晚春》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難勸,啼鶯聲住?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寫盡了少女思人不見,百無聊賴的思緒。《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元宵節的夜晚,燈月交輝,光流香溢,眾女官,笑語幽香,“那人”卻自甘淡泊,不同流俗。梁啟超認為詞旨是“自憐幽獨,傷以人別有懷抱。”此時你已分不清哪個是詞人,哪一個元夕夜下的美人。

  讀辛棄疾的詞,你才發現辛棄疾的剛烈與柔情,高潔與煙火氣。真乃善哉與美哉!

您正在瀏覽: 詞中的辛棄疾
網友評論
詞中的辛棄疾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