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寫景散文 > 水墨紋川

水墨紋川

手機:M版  分類:寫景散文  編輯:pp958

  水墨紋川

  鄣山毓秀,紋水鍾靈。

  小小的紋水只不過是一米寬的小溪,竟然讓文人墨客青睞,而紋川亦因紋水得名。最初到紋川落腳的是丁氏家族。但不知怎的,丁氏家族在登源河不能發揚光大,無論是在龍川還是橫川,丁氏家族都不能壯大,本以為紋川能給丁氏家族帶來轉機,卻不料苦苦經營,仍奄奄一息,最後,只得離開紋川,也就在此時,邵氏家族卻從隱張坑遷入紋川。

  "三十六口井,七十二條巷。"多年之後,邵氏家族把紋川經營成了績溪最大的村落,也就是今天的伏嶺。

  關於紋川改為伏嶺有二種說法,一種說法為,紋川的"紋"字,績溪人讀"瘟"字;另一種說法為當時紋川面對的雞鳴尖,有一群惡魔,夜深時,下山吃童男童女,為了降魔,邵姓人制了一個比惡魔更歷害的怪獸--回(犭字旁,最初的回是竹桿撐着一頂蚊帳),在村中遊行,同時使用禮銃,自此之後,紋川走入平安,於是紋川改為伏嶺,而舞回也成為伏嶺的風俗。

  水井巷和金街巷是伏嶺最出名街巷。

  水井巷中有一口五百多年歷史的水井,這口井井圈結構奇特,井圈中有一凹糟,剛好放上從井提水的水桶,井中的水清澈見底。甘洌微甜。

  金街巷由青磚豎鋪而成,有三百多米。青磚是從京城運來的,意為金磚鋪地。之所以要鋪這一條巷,是因為嘉靖皇帝的祖母壽安皇太后是伏嶺人,她要回家省親。或許是醉翁之意不在醉,嘉靖年間,徽州人得到重用,如胡宗憲、許國。

  伏嶺是練江古道的終點,是徽杭古道的起點。練江古道是指從歙縣的徽城鎮沿練江逆流而上,經臨溪、仁里、龍川,再到伏嶺,沿途上千年古村落有二十多個。而徽杭古道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古道,每年有上十萬驢友徒步行走。地理上優越,讓伏嶺名聲響徹。伏嶺是徽菜的發源地,又是徽劇的故鄉。

  "九碗六"是伏嶺民間婚事素事謝客的宴菜,也就是這"九碗六"讓伏嶺人"十三、四歲,往外一丟",立足於各個城市;"無徽不成鎮,無績不成街"成了伏嶺人的神話,徽菜也因此成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甚至於徽菜的製作成了個別城市的招牌,如"金華火腿"。

  金華火腿最初流入金華是在南宋初期,最初是岳飛帶去的。公元1120年,岳飛到績溪拜訪胡舜陟時,胡送給岳飛的就是伏嶺人腌制的火腿,後來伏嶺人又在東陽將火腿發揚光大,這就"金華火腿在東陽,東陽火腿在績溪"的來歷,而伏嶺人又把東陽木雕帶回績溪。

  與雞鳴尖相對的是七姑山,七姑山又稱七姑赴瑤池,是徽州的龍脈,著名作家章衣萍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有過描述,站在伏嶺,七姑山有如偉人仰卧。而登源河水自逍遙峽谷而至,繞村向西緩緩流去,與村落相對的是數百畝良田。之後是群巒疊翠。

  應該說伏嶺是績溪最樸實的村落,村中建築大多為清末民國期間的,而這個時期正是徽菜鼎盛時期。秋閑季節,漫步於巷閭之中,耳邊不時地聽到悠揚的徽劇曲調,隨便走進一家,品償原汁原味的徽菜;間或,主人拿出失傳多年徽州甲酒,或者添一盤紅燒划水,那是怎樣的驚艷,而驚艷之後是那農具上的幾個字:紋川郡。這時,你才會理解文人墨客寫的:

  紋水鍾靈。

您正在瀏覽: 水墨紋川
網友評論
水墨紋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