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美散文 > 讀書與雜談【四集】:三本外國愛情小說

讀書與雜談【四集】:三本外國愛情小說

手機:M版  分類:優美散文  編輯:pp958

讀書與雜談【四集】:三本外國愛情小說 標籤:讀書思廉

  讀書與雜談【四集】:三本外國愛情小說

  我已經有三本手寫的《讀書與雜談》,存放在書桌里,所以這一篇非手寫的閑談,算是第四本,故注為【四集】。

  這是我的毛病,也是我的優點——總喜歡對讀過的書發表一點自己的看法,或者做點記錄。有時候,我翻開這些草稿看時,竟也寫得很有趣,雖然語言和思想都顯得那麼幼稚。這也未嘗不是我的一份收穫!

  這次何以要將這本是自娛自樂的東西公開來呢?我覺得,我有責任把那些可以改造我們靈魂、影響我們人格的好書推薦給我的好朋友們,尤其是那些和我一樣喜歡閱讀的朋友們。(這些慰安和激勵人心的書籍,本來就是人類共享的財富,縱然我先發現了,也不該暗中佔為私有!);同時,我也希望能指出某些書篇里的不足與不良之處,以供給有些對書籍之良莠不怎麼善於辨別的朋友參考。當然,我不是什麼權威人物,沒身份說這樣的大話,但既然是我的朋友,又願意聽聽我的廢話,那麼,對我的狂妄,自然會一笑置之;又當然,您也完全可以嘲笑我,我不介意的。

  《呼嘯山莊》(英艾米麗·勃朗特著漢譯本)

  題外話說得夠多了,現在“言歸正傳”。我沒怎麼讀過愛情小說,倒是讀了許多的武俠小說,這時不來說說“飛雪連天射白鹿”,不來說說“金梁古溫”,卻要扯什麼愛情小說,何況又是外國的愛情小說(我不懂任何一門外語)!這又足見我的狂妄不自知。但我還是說下去罷。

  首先接觸到的一本外國愛情小說是《呼嘯山莊》,作者是英國女作家艾米麗·勃朗特。我之所以把此書當做愛情小說,只是感覺書中的愛情故事很突出,至於該書嚴謹的歸類,我可不敢斷定。並且我得聲明,我從來不覺得書籍的該歸為哪一類很重要,就像我從來不覺得每一篇文章都應該有明確的體裁一樣。好多文學大師,就不怎麼分得清作品的體裁,這沒有什麼隱瞞的。我將要說到的另外兩本小說——《安娜·卡列尼娜》和《簡·愛》,我也籠統地歸為愛情小說,治學嚴謹的朋友請別見怪!

  購買這本《呼嘯山莊》之時,我手頭實在無書可讀,到當地的新華書店去買書,可這個小書店裡的藏書實在缺乏得可憐,除過一大摞一大摞的備考資料和社會商業類圖書不算,真正算得上書籍的,估計還放不滿書櫃的一格。要買我想要的作品,那是辦不到的。我見這本精裝的《呼嘯山莊》價格不貴,便隨意買下來,全當撿個便宜。然而,在我認真閱讀之後,我不得不說,這個便宜我是檢着了——它的確是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翻開書來,作者艾米麗的生平就打動了我。據引言里說,艾米麗生性孤僻而敏感,終身未嫁;而且她是個有戀家癖的人,但家庭生活很不如意,母親過早逝世,父親抑鬱寡歡,而家道也開始衰落。但這個看似暮氣沉沉的家庭里,卻孕育着三個文學界的大才子——勃朗特三姐妹(姐姐夏洛蒂——即《簡·愛》的作者、艾米麗自己以及妹妹安妮——即《艾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她們在同一年創作出了各自的代表作品,曾轟動過英國的文壇,被視為文學界的奇迹。艾米麗的想象獨特而豐富,常常帶有一種異樣的光彩。對於作者,我僅知道這一點——全是從小說的前言里讀到的。

  《呼嘯山莊》借一個女佣人的口,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塑造了一個可憐復可恨的棄兒——希斯克利夫。我很喜歡這種表現方式,通過書中人物之口的訴述,能給故事增添很強的真實感。據我所知,許多優秀的短篇小說都是用這種方式來講故事的,高爾基的《伊澤吉爾老太婆》,莫泊桑的《瘋子》(篇名可能有誤,但我確定是通過一個瘋子的口來講述故事的),芥川龍之介的《河童》,魯迅的《在酒樓上》,都是這種描寫方式的范作;我國清代的蒲松齡在他的《聊齋志異》中最慣用這種方式,他寫故事,常以“某地某君曾言:”開篇,或以“某地某君嘗見其人”結尾。我自己也曾嘗試着用這種方式寫過一篇武俠短篇《借魂》,至今還是最令我自己滿意的創作。——我認為,這也是《呼嘯山莊》的一大吸引人亮點。而我不太喜歡《簡·愛》,其中一點就跟它的講述方式有關——全書用自傳的方式表達,講述“我”的親身經歷,但明顯卻是在寫一個很感人但不實際的愛情故事,使人不由產生作者在編故事的感覺,而不能達到真實動人的效果。我在想,如果作者夏洛蒂也採用妹妹的這種表達方式,先把讀者帶進一個真實的世界里,然後由一個作者創造的真實世界里的人物講述這段感人的愛情故事,或許效果更好。

  還是先說《呼嘯山莊》罷。這本書里,作者把筆頭的力量傾注在了一個本性被扭曲而變得極度自私無情的人物身上。希斯克厲夫是個棄兒,生就一張東方人的面孔,這在呼嘯山莊——一個白人世界里,本就會引來特殊的待遇,而帶他回來的老莊主卻又格外溺愛他,並且由於倔強而獨特的個性,他又贏得凱瑟琳小姐的歡心,這些都使得很多人嫉妒他,尤其是老莊主的親兒子亨德雷——一邊是格外的愛,一邊是格外的恨,這愛和恨終於扭曲了這個棄兒的本性。他很快學會了怎樣在仇恨生活!後來,優雅的林頓少爺的出現,又使這個野孩子的陷入自卑的深淵。於是,他存心積慮地報復毀掉他的天性、毀掉他幸福的每個人,包括與他青梅竹馬的凱瑟琳小姐,都顯得合情合理。一個病態人物,本來就什麼都做得出!——這又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其中有許多動人場面,現在還能清晰地浮現於我腦海。比如,小希斯克厲夫受了亨德雷少爺狠狠的一拳,而他忍住疼痛,以要向老爺告狀威脅對方,最終奪得了對方的心愛之物(好像是匹馬,記不清了),然後蹣跚離開的樣子,立刻讓我心疼起來;凱瑟琳到畫眉山莊住了一段時間,花團錦簇的回來后,跳上前擁抱渾身髒亂的希斯克厲夫,而自卑的孤兒卻拒絕了她的擁抱,凱瑟琳小姐的天真和希斯克厲夫的早熟,又讓人痛惜不已。我在這裡不想重複故事,一句話,我覺得在希斯克厲夫自私殘忍的內心深處,肯定隱藏着比常人更強烈的愛和情感,他不由自主地不斷刻畫凱瑟琳的名字,就是證明。作者沒有把這隱秘的情感挑明,或許很多人便因此覺得這是一個無情的復仇故事。而我則覺得,作者通過無情的表象,其實在向讀者傳達人性里最原始的愛,這份愛很容易被現實和生活所扭曲,所以我們要珍惜這份上帝賜給我們的仁愛,千萬不要被塵世間的陰霾所掩蓋。我也因此更加為希斯克厲夫的遭遇傷心。——我必須說,我理解希斯克厲夫先生,我希望更多的人都可以理解他,在現實中,我們不但要理解這些不幸的人,還應該盡我們之力幫助他們,幫他們化掉心頭的陰霾,讓他們的心再到回到充滿陽光的天國!

  當然,《呼嘯山莊》是一部深刻的好作品,不需要我在這裡恭維它了!

  《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爾斯泰著漢譯本)

  讀完《呼嘯山莊》,我在家閑居的日子也隨之結束——我得到崗工作了。說實在的,在家無所事事的日子已開始讓我膩味,我很興奮的來到工作單位。不料派給我們的差事比我想象的還清閑,同事們只是整天的聊天、喝茶、玩撲克。我呢,我難道也該和他們一起消磨時間嗎?是的,現在我已衣食無憂,不用再出去做苦工,不用再低頭哈腰地服務客人……“一時間,我忽然覺得在這個世上已無事可做!”但是,我怎麼也不相信,我來到這個世上,就是為了消磨時光!有時候我會這樣想:我們這些庸碌之人,天明時盼着天黑,天黑又盼着天明;從今天熬到明天,明天又得熬到後天。我們到底在等待什麼?要知道,當你熬到盡頭時,便意味着死亡來臨。如果我說我們在等死,你會認為我在詛咒人——但事實上就是這樣,許多覺得時間難以消磨的人,就是在等死!我相信奇迹不會在等待中發生。很多人生活那麼千篇一律,今天完全可以預見到明日的情形。這才是真正的悲哀啊!正如魯迅所說:平靜得近於無事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悲劇。

  我覺得唯一能將我從這無事的悲劇中解救出來的,就是那些偉大的書籍。於是,我又開始埋頭讀書。在此期間,我重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還買了莫泊桑的《一生》、戈果理的《欽差大臣》和《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選》來讀。關於這幾本書,我將另談。現在,先來說《安娜·卡列尼娜》。

  我在濟南時,曾讀過半部《戰爭與和平》和兩本托爾斯泰的散文,深為這位“俄羅斯最偉大的靈魂”的思想所吸引。列夫·托爾斯泰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主張世人“愛所有的人”。出生於貴族家庭,卻為底層人民的自由與幸福奮鬥了一生。這個矛盾而倔強的老人,為了擺脫與自己的思想格格不入的貴族生活,晚年時終於離家出走,並在寒病交加之下,死在了路途中。高爾基說過這樣一句沉痛的話:“托爾斯泰走了,從此我們成了孤兒!”是的,托爾斯泰是人類的守護神,是上帝派到人間的代言人。

  可惜的是,《戰爭與和平》讀到一半,我便得離開濟南,回家備考,沒有時間讀完下半部了。本地的書店裡買不到這部偉大的書,但我卻找到了另一本托爾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由於此書以兩對情人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我也便以愛情小說視之。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這句名言就是這部長篇小說開篇的第一句話。全書雖然寫到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物活動,但主要以所謂的“上流”社會的生活畫面為主(《戰爭與和平》也一樣),——這是作者最熟悉的生活圈。這些生活在社會上層的人物,看似個個幸福美滿,但作者告訴我們,他們的生活,其實很無聊,毫無趣味,每個人都戴着虛偽的面具,參加一些毫無意義的活動,比如舞會。主人公安娜一出場,給人造成的假象便是——這位夫人是個幸運兒。她有一身迷人的女性魅力,漂亮的面貌,纖美的身材,動人的氣質,以及善解人意的品質,使得她很容易贏得別人的歡迎,就算是陌生的人;她還擁有一個使人羨慕的家庭,丈夫是舉足輕重的政界要人,兒子也是個漂亮的小傢伙。但是這樣一位幾近完美的女人,在幾近完美的家庭里,卻也有旁人覺察不到的深深的不幸——她與丈夫卡列寧之間沒有感情!她覺得丈夫是個機器人,乏味無趣。她跟年輕俊美的軍官渥倫斯基偶然邂逅,很快燃起愛情之火,並隨即迷失其中。安娜背叛了家庭,背叛了丈夫;渥倫斯基也背叛了深愛他的小女孩凱蒂。兩人追求完美的愛情,最後發現這愛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完美。安娜在背叛家庭、背叛上帝的恥辱中,苦苦掙扎,只有渥倫斯基的愛才能撫慰她心裡的痛苦,但當她發現對方也需要自由,不能把世界全交給她時,這位高貴迷人的夫人,竟選擇了卧軌自殺。

  但這兩人身上並沒有很能打動我的品質。我喜愛的人物,是來自鄉下的列文。他是個地主,管着一個很大的農莊。這個人物的身上有一種很高尚的品德——熱愛勞動。他生性孤僻,不善交際,內心敏感而多變;但他有自己的思想,不隨波逐流。為人誠懇,情感熱烈而赤誠。他不信教,卻是個真正的基督徒;他認為政府的很多組織是毫無意義的,許多活動也是毫無意義的,以至於在一次選舉中,他怎麼也弄不明白該把手中的選票投到哪個箱子里,左邊還是右邊?他的哥哥格列尼雪夫是個作家,自以為常常在為貧窮的人謀取權益。當他跟列文一起住到鄉下時,我們立刻便可看到這些所謂的慈善家,實在不是什麼高尚的人,“他關心農民,並不比關心農民的麵包多。”而列文卻不同,他不會去強烈熱愛一個農民,就像他不會熱愛那些貴族一樣,他可以當面教訓一個做錯事的農人,也能誠懇聽有經驗的農人的建議;他可以跟這些農人一起割草,跟他們一起吃黑麵包,一起躺在草堆上睡覺,他從不認為勞動人民與自己有什麼不同——他們熱愛勞動,他也熱愛勞動。而格列尼雪夫在田地里走走,都怕弄髒自己的衣褲,他覺得列文跟農人一起幹活很失體面。這便是真善與偽善的區別!真正的善行是做了善事卻不知道自己在行善。

  列文第一次向凱蒂求婚時,凱蒂正暗暗喜歡着渥倫斯基,這個小姑娘被初嘗的愛情美味沖昏了頭腦,漲紅着臉拒絕了他。列文為此深居鄉下,專心務農,並打算寫一本改革俄國農業的書。他想把精力注入事業中,以減輕對凱蒂的思念。

  每當他看到一對對農家夫婦幸福地一起耕作時,他就會很羨慕——他甚至打算隨便娶一個村姑,以填補心裡的空缺,但當凱蒂的摸樣在他心頭出現時,他的這些荒唐的想法,就會立刻煙消雲散。因為沒有凱蒂,他開始懷疑起他的一切作為,連心血所在的寫作都變得沒有意義。托爾斯泰覺得一個人先得讓自己幸福,才有可能帶給別人幸福;一個沒有感情或者感情麻木的人,不大可能會為人類帶來好處。當然,這些都是我個人的看法。但托爾斯泰的筆就有這樣的效力,能把你的思想與感情帶進他的世界里,和他一起思考,一起感想。列文第二次向凱蒂求婚時,我的心竟也和他一樣跳起來,生怕她第二次拒絕。我深深吸了口氣,才有勇氣繼續讀下去。當凱蒂以文字遊戲的方式,暗示列文願意嫁給他時,我懸着的心才放下來,感到那麼滿足,彷彿凱蒂答應嫁給的不是列文,而是我。

  這就是我讀《安娜·卡列尼娜》的感受。其中還有許多印象深刻的片段,但寫這麼多字有些累,便不一一重複了。依我說,朋友,不妨試着去讀讀它吧——如果你還沒有讀過的話。

  《簡·愛》(英夏洛蒂著漢譯本)

  現在,我準備花最多的精力來說說《簡·愛》這本英國小說。

  如果說,《呼嘯山莊》讓我撿了個便宜,那麼《簡·愛》卻讓我上了一當。這本書的口碑很好,許多朋友向我推薦過,然而,它卻讓我失望了!

  《呼嘯山莊》和《安娜》,很容易便將我帶進小說世界里,使我無暇顧及小說之美疵。但《簡·愛》卻不能!如果說前兩本書是我勉強歸為愛情小說的,那麼——《簡·愛》我卻敢大膽地斷定,它的確不過是一本很普通的愛情小說。我覺得,它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完全是因為迎合了那些沒有鑒賞力而只懂聽故事的讀者的胃口所致,我想,這樣的讀者在世界的任何國家都不缺乏。

  小說一開始,就想塑造一個倔強而孤單的小女孩形象。作者為了表現小女孩(即簡·愛)的不幸,便不顧她周圍人的形象,把他們一個個寫成沒有同情心的冷漠之人。這樣的表達方式未免太露骨。我以為它會像許多好的作品那樣,開篇雖很平常,但隨着故事的發展,會變得靈動深邃,五彩繽紛,引人入勝(金庸的作品就有這種特色),然而,直到小說結結束,我都沒有感到想象中的驚喜。

  的確,這本書也有好處亮點,例如前十章里寫到的那個平靜孤獨的女孩子海倫·彭斯,以及快結尾時出現的殉道者聖·約翰,都很吸引人,他們的身上有一種獨特的精神氣質,十分動人;文章的文筆十分流利精美(我不知道這是作者的功勞,還是譯者的才華),句子全是莎士比亞式的詩體語言。如果把它視為通俗的愛情小說,倒還算得上精品;可要把它列為世界名著,我怎麼也覺得不適當。

  尤其男主角出現之後,小說便越寫越俗氣。我總覺得在作者自敘的口吻下,男主角的出場很不自然,太過於戲劇化,也顯得突兀。那樣的相遇方式,你只需隨意打開一本流行的通俗讀物,就會找出一大串。愛小姐與主人相愛的過程,顯得更不自然,編造的痕迹十分明顯——作者牽強的安排了幾個不大高明故事,只是為了讓兩人相愛,而不像那些偉大的作品里,書中的人物已經寫活,他們會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讓人覺得這個人物就該這麼活着,就該這樣說話,而不可能是別的樣子。”(高爾基語)但此書里,許多意外事故,因為情節需要,便自己發生了;許多人物也只是因為情節需要便出現了,不管他的出現合不合情理。比如房子的突然着火,瘋女人的出現。聰明的作者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些,於是又開始手忙腳亂的打圓場,竟寫出了把發瘋的妻子鎖在暗房裡、中國式的騙婚這類幼稚的故事。(讀者難道沒發現么?這類故事發生在虛幻體裁的小說里,顯得很合情理,比如《神鵰俠侶》里的公孫谷主也是將老婆推進了黑暗的深洞里,因為是武俠小說,我們不會覺得離奇;《紅樓夢》也出現過騙婚的情節——寶玉娶回的是寶釵,旁人卻告訴他是黛玉。這種在中國發生都顯得不平常的事,在相對自由的西方發生,未免有點造作。何況,《紅樓夢》里的這一節,也並不受好評。)

  《簡·愛》既然選擇了第一人稱的口吻,我覺得就不該安排那麼多曲折巧合的故事。這種自傳式的小說,應是寫得越接近真實越好,像高爾基的自傳三部曲,寫得那麼真實,使人感到作者不是在寫小說,而是在說往事。但我們說的的這本愛情小說,卻有意安排了許多出人意料的故事,還很明顯的設了許多伏筆與懸念,且不說這種寫法與自敘的口吻不相符,單是作者費心編造的故事,也一點都不見得高明。類似這樣的故事,(走投無路的時候,忽然柳暗花明,時來運轉,一下子便變了身份)也能隨便在一本通俗讀物上找得到——就是自己編,大約也編得出。

  而且,文中的許多對白和情節描寫,也過於冗長繁瑣。像簡·愛的許多內心獨白,本是一兩句就表達得清的,但作者卻非要模仿莎士比亞,讓她說一連串空洞的詩體語言,於是反而淡化了人物的內心情感;人物對話,尤其是兩位男女主人公的對話,每一句都憑空而來一般。為了顯得兩人的談話幽默有趣,作者便讓他們說許多與自身性格不符的俏皮話。(我實在感覺不到作者筆下的人物有什麼突出的特性,要不是作者不斷地提示,我可能就根本分不清書中人物的性格。——當然,海倫·彭斯和聖·約翰除外。)托爾斯泰早就指出,莎士比亞式的對話,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你能想象你身邊的人都用同一種調子說話的情形嗎?但作者似乎在刻意模仿這種對話方式。

  幸好作者的文筆優美,讓人讀起來不至於吃力。如果要我總體上評價《簡·愛》,我以為它算得上一部不錯的愛情小說,但還算不得是世界名著。我讀過一本瓊瑤的《一簾幽夢》,覺得此書的水準,與《簡·愛》當不相上下。有心的朋友,不妨比較着去閱讀,順便測測我的評價是不是中肯。

  好吧,夜已深了,這篇雜談就到這裡。

  夜晚23:50完稿

您正在瀏覽: 讀書與雜談【四集】:三本外國愛情小說
網友評論
讀書與雜談【四集】:三本外國愛情小說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