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哲理散文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手機:M版  分類:哲理散文  編輯:得得9

  這個成語告訴人們,凡事都得提前考慮,早作打算,否則憂愁馬上就來到。說得更嚴重一點,一點小事沒考慮周全,甚至引發災難,這並非聳人聽聞,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歷史上這樣的教訓太多了。小問題能造成大損失、大災難。能提早做好準備,有遠見卓識,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雖說每個人在做事情前,都會在腦子裡有一個計劃,但有的人考慮的遠,有的人只看眼前。這就象下象棋,好棋手能看到幾步之後的走法,而初學者只看到眼前的棋子,這就是人之間的差別。

  《黃帝內經》里有這樣一句話:“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戰國時期,魏文王問名醫扁鵲:“你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回答說:“長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問道:“那為什麼你最出名呢?”扁鵲說:“長兄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看到我下針放血、用藥,都以為我醫術高明,因此名氣響遍全國。”這個小故事實際上道出了《黃帝內經》里說的醫術的三種境界:“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治欲病、治已病固屬不易,但最高的境界也是最難做到的莫過於“治未病”,這大概相當於現代的疾病防控,是一項很大的工程。

  《孫子兵法》也有這樣一句話:“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百戰百勝,還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戰而使敵人屈服,才算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呀!孫子兵法還說:“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這是說:預見到勝利,不超過一般人的見識,不算得高明中最高明的;經過激戰而取勝普天下都說好,這也不算得高明中最高明的。這就像舉得起秋毫算不得大力,看得見日月算不得眼明,聽得見雷霆算不得耳聰一樣。古時所說的善於打仗的人,都是在容易取得勝利的條件下戰勝敵人的。所以善於打仗的人,打了勝仗,既顯不出智謀的名聲,也看不出勇猛的武力。因為他取得勝利,是無疑的。

  “扁鵲”的話和“孫子”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戰爭和事情(病)在沒發生之前,就已經圓滿解決了,病灶被消除,遏制了病情的發展;沒發生戰爭已經取得了勝利,戰爭造成的人員和物質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的,能避免戰爭造成的災難,又取得勝利,這真是天大的功勞。但遺憾的是取得這樣的成績,即沒有名聲,也顯不出勇猛,更顯不出功勞,也得不到大眾賞識,這真是有點不公。小說和戲曲都歌頌了一些常勝將軍,百姓們也津津樂道,但百戰百勝的將領不是最好的將領,這種理論是很多人沒想到的。按《黃帝內經》對醫術的劃分,妙手回春、手到病除的醫生,也不是最好的醫生。

  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官員得了憂鬱症,請了很多醫生,吃了很多葯,也沒治好。這次又請來了一位高明的老郎中,這位老郎中望、聞、問、切后,已經胸有成竹,知道此病非一般藥物可治,沉思良久,非常認真的說:“你的病是月經不調!”這位官員一聽勃然變色,以為老郎中在褻瀆他,狠狠的呵斥了老郎中,老郎中嘿!嘿!而退。繼而官員又覺得老郎中的話可笑,這位老郎中真是老糊塗了,連男女也不分了,隨即大笑了一陣。以後一想起這件事就想笑,每碰到熟人或朋友,官員就把這事說一遍,並大笑一陣,沒多久這位官員的病就在大笑中治好了。這時官員才恍然大悟,原來老中醫診斷他“月經不調”,就是給他開的藥方,這藥方也不用花錢抓藥。這是多麼精妙的醫術,這藥方更是妙不可言,這位郎中的醫術,不知在《黃帝內經》三種醫術中,應該劃分為哪種醫術?!

  有這樣一種觀點: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是不一樣的,自然科學可以一代一代相傳,後人在前人的基礎上,在原有科研成果上更進一步,這才有了今天的汽車、飛機、和航天事業。如果不能代代相傳,不能在原有的發明基礎上更進一步,而後人必須從頭開始,我想大概我們現在還是石器時代,也只能刀耕火種。而人對社會的認識(屬社會科學),無論社會發達到何種程度,你只能從頭開始,從呱呱墜地到“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每個人都必須一步一步走完這個過程,沒任何人可以出生后就達到“不惑”的能力,即便你三十歲了,想達到“不惑”的水平,也是不可能的,你只能從牙牙學語開始,一步一步融入這個社會,一步一步認識這個社會,一步一步感觸人生,到七十歲你才能“駕輕就熟”,你才能感悟到人生真諦,對人生大徹大悟,人類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如果你對這種說法感到疑惑,這隻能說明你還年輕。有一位號稱“智囊”的名人在九十歲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七十才開始,六十歲猶在搖籃里”。“智囊”人物都覺得自己在六十歲之前辦的事沒辦明白,或者說辦得太幼稚;可想而知平常百姓辦的事,更是渾渾噩噩,不知所以。

  文中說的郎中的故事,我們不知道這位郎中多大歲數,這位郎中不但精通醫術,而且精通心理學,深明人生哲理。人們生病雖說是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學問,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心理方面的疾病,高明的醫生不但要深通病理學,還要精通心理學,這才是真正高明的醫生。這位老郎中對人生也是大徹大悟,這才能對男人得出“月經不調”這樣流傳千古的診斷。這即是診斷也是藥方,這樣的診斷和藥方也不是從師父那傳來的,這必須是自己長期從醫經驗的積累,對人生長期研究的結果,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水平。

  讓人生對事務的處理不因小失大,有先見之明談何容易!這種能力是大量實踐中得來,有時是從很多失敗中才能吸取教訓,一般來說失敗次數越多,經驗也就越豐富,這就是我們

  俗稱的交“學費”,那種“吃一輩子豆子記不住“豆腥氣”的終究是少數。軍隊要想有戰鬥力,除平常的訓練外,軍事演習是必不可少的,當然,真實的戰爭是更好的鍛煉,但那時要付的“學費”就是血的代價了。

  《黃帝內經》、《孫子兵法》,距今都兩千五百多年了,這些著作都達到一個時代高峰,至今也沒聽說有那部相關著作能超越它們。這些著作充滿了辯證關係,有無窮的魅力,這就是生命力!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所乾的事業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在走的過程中受挫折是正常的,但我們及時總結,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每一個前進過程腳踏實地,“千里”的目標也就在眼前了。

  2009。9。26

您正在瀏覽: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網友評論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