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小說 > 精彩小小說 > 較勁兒的面

較勁兒的面

手機:M版  分類:精彩小小說  編輯:pp958

  王雙全和張三滿較了一輩子勁兒,也沒分出眉眼高低,直到兩人老態龍鍾,都干不動了,王雙全才徹底服氣。

  老井村老輩子人都會做一手好挂面,做得細如遊絲,卻筋如皮條,而且兩頭透氣,空心的。老輩人做挂面是出於無奈,窮。老井村過去是有名的窮村,白茫茫的鹽鹼地,莊稼長得如草,草長得如莊稼,非旱即澇,少有的和平年也填不飽肚子。於是,就有了那句順口溜:淹了吃小魚兒,旱了刮地皮兒,不淹不旱吃麩皮兒。淹了下河捉小魚吃,旱了淋土鹽土鹼,不淹不旱的年景做挂面,挂面賣了吃剩下的麩皮。

  如今日子富了,年輕人走南闖北倒騰吊車,賺得鍋盆盈滿,家家都是小洋樓,誰也看不上做挂面那點蠅頭小利了。不過仍有兩個人在堅持做,就是王雙全和張三滿。

  老井村有四姓,張、王、竇、徐。徐家單門獨戶,且只有一人,是條光棍。竇家是外來戶,也只有三家,二十來口人。張家和王家是老井村的大姓,幾乎對半。那年頭把老井空心挂面這塊牌子做得叮噹響的是張家和王家,張家有張三爺,王家有王五爹。張三爺說他爹的挂面曾當貢品送到宮裡,慈禧太后吃后讚不絕口:老井挂面,天下一絕。王五爹也說,當年他挑挂面去小城,正巧碰到陳毅將軍患痢疾,茶飯不香,吃了王五爹的挂面后竟奇迹般地好了。總之,張三爺和王五爹都在誇自己的挂面好,是正宗。

  張三爺是張三滿的爹。王五爹是王雙全的爹。

  和面,切條,拉絲,晾曬,打捆兒,做挂面是力氣活,一天做200斤面也不過賺五六十塊錢,年輕人倒騰一輛吊車少說也有一二十萬元的進賬,所以張三滿和王雙全的孩子都勸,別幹了,該享點清福了。張三滿和王雙全的回答不謀而合,錢是錢,手藝是手藝,人家還在做,咱家的手藝不能丟啊。

  不就是破挂面嘛,人家做讓人家做去,礙咱啥事。張三滿和王雙全的孩子說。

  滾!張三滿和王雙全分別跟孩子急。

  老井的空心挂面還是有人惦記着。酒喝高了,香油拌蔥花下一碗老井挂面,吃下去又舒服又解酒,所以包括縣機關的幹部也時常來老井村買挂面。女人坐月子也少不了,空心挂面荷包蛋是老井那帶必不可少的。女人產後不下奶,喝兩碗香噴噴的老井挂面,奶汁便會像噴泉。空心挂面有如此神效,問其原因,張三滿說不清楚,王雙全同樣也說不清楚。都說,做就做了,誰知道它會那樣。

  做空心挂面是操心事,天不亮就得起床和面,等東邊露出魚肚白,面正好發酵,將麵糰揉成如女人奶子軟,撒上面麩,用麵杖擀成薄片,做挂面的工作就正式開始了。面片不能太厚,厚了不容易拉條;薄了也不行,太薄了容易斷裂。鹽量也得把握分寸,加多了傷人口味,少了不筋道,拉不成針一樣粗細。這都是手藝,馬虎不得。

  再就是切面。切面不能用刀,用刀切出來的挂面不圓潤,最好的切面工具是小瓷碗,捏在手裡旋轉,把握好距離和分寸,用碗邊軋過去,軋成蜘蛛網狀,不輕不重,才能有粗細均勻的麵條條。

  下一步就是盤面。盤好了再伸一條小木棍兒在下面,並掛兩顆磚,起到拉力作用。在拉力作用下,釺子粗的麵條條便慢慢拉成了針線細。

  挂面拉成拉不成除了和面、切面和盤面外,還得看天氣和氣溫,以便合理把握鹽分。

  等挂面拉成針線粗,再晾曬。晾曬也得看氣溫和天氣,太幹了下不出味道,太濕存放時容易發霉。

  做挂面需要手藝,需要工夫,也需要力氣。做了一輩子挂面,張三滿和王雙全都老了,整套挂面做下來,都累得腰酸腿疼。可不做不中呀,老祖宗在天上看着呢,不能輸給人家。做不多就少做一點,可不能不做,於是老井挂面更緊缺了。常有從縣城來的車,空趟返回,買不到挂面。

  這年冬天王雙全腿風濕又犯了,雙腿像灌了鉛,實在做不動了。老了,都不做了吧。王雙全這樣想着就拎了酒來找張三滿。王雙全說,誰高誰低咱哥倆也別爭了,都老了,歇着吧。

  歇着吧,歇着吧,我也干不動了。張三滿問王雙全,手藝傳給誰?王雙全嘆氣說,誰肯干呢。張三滿也嘆氣,孩子不肯干,我也傳不出去呀。

  張三滿說,咱哥倆再做幾支挂面吧,拿出最好的手藝。做出來都放着,等將來讓小子們看看,啥才是最好的手工挂面。王雙全一下來了精神,說,好好,咱放着,我們死了挂面還在。

  兩人都拿出最好的手藝做挂面,只做一架,包了十來支,自己留了幾支,剩幾支相互贈送。把兩人的挂面各包一包,掛在梁頭上,王雙全天天看。

  這一年張三滿和王雙全都沒做挂面,天天碰面拉呱,話題當然是挂面。第二年還不到春節王雙全又得了肺炎,那天眼看不行了,就支使孩子把梁頭上的包包取下來,想再看看自己和張三滿做的挂面。包包打開后,王雙全愣了,自己的挂面成了蟲窩窩,而張三滿的挂面過了整整一個伏天,居然連蟲絲也沒有。

您正在瀏覽: 較勁兒的面
網友評論
較勁兒的面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