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小說 > 戲說人生 > 致仕回故鄉

致仕回故鄉

手機:M版  分類:戲說人生  編輯:pp958

  致仕回故鄉

  ——風雲-黨崇雅 明末清初30年 長篇小說之二十六

  楊廣虎

  人剛走,茶就涼。

  黨崇雅選一夜晚,趕上馬車出城。

  想當年,苦讀聖書,滿懷抱負入京當官,身似浮萍,四處飄蕩;到現在,無官一身輕,不免有些寂寞。

  兒子黨恂如在順治八年以《尚書》經中舉,名列雁塔題名碑。女婿李時燦同榜中舉。這些消息讓黨崇雅感到一些欣慰,可是仕途漫漫,何處是岸?自己一生誤入仕途,身不由己,名節理虧,兒輩們又步後塵,不知禍福?

  順治十年(1653)正月,御史昊達彈劾弘文院大學士高爾儼“任用匪人,漫無銓別,且以部事批決於家,不宜任冢宰。”順治皇帝令下部察,以所劾無據免議。二月,高爾儼以身體有病,請求辭官。順治帝諭吏部:“高爾儼存心醇謹,行事和平,近告病謝事。其病朕已悉知,內院事務殷繁,高爾儼仍以太子太保補弘文院大學士其勉力入院辦事,毋以疾辭。”

  同朝稱臣的大學士高爾儼沒有被批准。黨崇雅接連上奏,引疾乞休。

  黨崇雅以少保加太子太保引疾乞休,皇上批准。他頂戴珊瑚,為戶部尚書,屬於正從一品大員。文官京員在任有俸銀和俸米,正從一品每年俸銀180兩,俸米90石,足夠他生活且有剩餘,仕清十年,也積蓄了壹仟多兩銀子。皇上又特告吏部:“原任戶部尚書黨崇雅服官潔操,臣工罕覯,告老回籍,尤系朕懷,茲特加優禮,特准歲支原官薪俸,以資頤養,命本處督撫按官時加慰問,示朕眷顧清介大臣之意。”他回家后,還拿“原官薪俸”,應該是衣食無憂了。

  黨崇雅讓人裝了二十四個木箱子,其中將積蓄的銀子裝了四個木箱子,將書裝了幾個木箱,剩餘的全裝上石頭,裝的人不明白,這不是把石頭往秦嶺山裡背嗎?但又不敢言語。

  馬車剛出城,就被人攔下。

  有人向皇上告發黨崇雅貪污巨款,皇上立即派議政大臣、滿洲戶部尚書、鑲白旗人車克帶兵圍堵。

  第二天早朝,黨崇雅被帶上。

  車克上奏皇帝,黨崇雅帶着二十四個木箱子銀子,乘着夜色,逃出京城。

  順治皇帝滿腹疑惑,這黨崇雅一直潔身自好,怎麼弄來二十四個木箱子銀子?

  車克直言,肯定是在刑部、戶部任尚書時貪污所有。

  黨崇雅一直低頭不語。

  沒有想到呀,表面節儉的黨崇雅竟然私藏如此多的銀兩。黨崇雅卻面不改色心不跳,神色淡定,眾人不知葫蘆里賣的什麼葯。

  滿漢大臣議論紛紛,順治皇帝一言不發,一臉陰沉。

  清代第一位狀元、國史院學士傅以漸,醇誠樸慎,節儉有方,“食不重味,衣皆再浣”,他深知黨崇雅的為人,連忙上前,上奏皇上,既然大家都深信二十四個木箱子為銀子,不如開館查驗,便知結果。

  皇上命人當庭開箱。

  箱子開了,眾人卻目瞪口呆。

  二十四個木箱子,其中銀子裝了四個木箱子,書裝了幾個木箱,剩餘的全裝上石頭。

  順治皇帝也是心裡咯噔一下,問黨崇雅道:“黨愛卿,不知這是何意?”

  跪在下面的黨崇雅慢慢說道:“回皇上,微臣犯了欺君之罪,罪該萬死!”

  “欺君之罪?何來只有?朕恕你無罪。”順治皇帝丈二和尚不知所措。

  “微臣做官多年,回到故鄉,老百姓總會認為我廣受皇上恩澤,每年俸祿不少,掙回不少銀兩;石頭代銀,雖顯拙劣,百姓定會廣傳皇上恩澤,寬厚仁慈,皇恩浩蕩。如今被大家識破,微臣只好如實稟奏,還情皇上恕罪!”黨崇雅回答道。

  順治皇帝,點了點頭,命戶部賜銀千兩。

  “謝主隆恩。”黨崇雅這次沒有客氣,並不推辭。

  又讓人摸不着頭腦。

  皇上命人暗中快馬跟蹤,查探虛實,看看黨崇雅到底唱得那門子喜。

  原來,關中大旱,饑民遍野。黨崇雅將皇上的賜銀買了糧食,賑災了。

  “真是,苦心為民呀!”順治皇帝聽了,對身邊的傅以漸說。

  走來走去,還是回到了生養的故鄉。故鄉就像一個原點,再遠的遊子,最終還要回到夢的故鄉。

  走到華山腳下,黨崇雅想去上一次華山,只見華山呈蓮花狀,藍天白雲,異常險峻,蒼龍嶺隱隱可見。黨崇雅吟誦了一首詩:“客路瞻太華,三峰高際天。夏雲亘百里,合沓遙相連。 雷雨飛半腹,太陽在其巔。翠微關上近,瀑布林梢懸。 愛此眾容秀,能令西望偏。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陰煙。 曾是朝百靈,亦聞會群仙。”物是人非,畢竟自己年老,恐體力不支,沒有敢上去。

  “自古華山不納糧,皇帝老子管不住。”睹物思情,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在華山下棋,連輸三局,最後一局把華山輸給了陳摶老祖。橫徵暴斂,只有這一一塊凈地,想想,何時天下的老百姓才能不納糧?

  一路辛苦,車馬勞頓。黨崇雅和護送他的馬夫在一小鎮上休息,馬夫連吃幾碗合陽踅面,直呼過癮。黨崇雅慢慢地吃了一碗酸辣漿水魚魚,滑軟舒適,既解了渴,也飽了肚,暑熱盡去,液下津津生風。

  父母在家。黨崇雅在外做官二十餘年,很少回家;生逢亂世,難以盡孝,只想早早回家。

  朝代更替,對於遠在蟠龍塬上年老的父母來講,山高皇帝遠,誰當皇帝無所謂。但是深受儒家教養的黨家,在村裡還是不願意提起黨崇雅,儘管黨崇雅位極人臣,村裡人不敢說什麼,心裡卻覺得黨崇雅侍奉三朝皇帝,大節有虧,不是秦人的性格。好在村裡黨姓居多,黨崇雅父母歲已年老,自食其力,人緣不錯,受人尊重。

  黨崇雅只想快快回去,見父母一面,然後找個地方隱居。

  連年的飢荒和旱災,昔日富庶的關中大地也是滿目凄涼,絲路之上的長安城人煙稀少,渭河水很少,幾乎乾涸,唐朝時期繁華的廣運潭碼頭早已停運。秦軍北攻匈奴、南平百越,秦始皇下令自內地向前線運輸軍糧,開創漕運。漢武帝沿秦嶺北麓開鑿人工運河漕渠,與渭河平行,使潼關到長安的水路運輸的時間大量縮短。隋唐時期,隨着大運河的開通,漕糧主要通過運河運輸。明代初年,糧食以海運為主,河運為輔。明朝遷都北京后,糧食需求量大增,加之海運艱險,船隻時常傾覆,故重新整治大運河,再次以河運為主。清代承襲明制,糧食仍以河運為主,貯京師和通縣各倉,以供支用。天下糧倉的關中大地,卻要靠賑災救助,亂世出英雄,出了個李自成,坐了42天皇帝被攆出了北京城。

  正是麥子成熟的夏季,放眼望去,關中平原,由於雨水乾旱,稀稀疏疏,籽粒乾癟,好像頭頂的禿髮。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天氣燥熱。天空的布谷鳥叫着“布——谷,布——谷,快快——割谷!”沒有麥子,收割什麼呢?黨崇雅聽着聽着,好像叫着:“為什麼不歸?為什麼不歸?”

  叫的人心痛不已。

  為什麼不歸呢?

  杜鵑鳥,又名布谷鳥、子規等。“杜鵑啼血”有個來歷,傳說古蜀國有國君名杜宇,又稱望帝,被臣子逼位,逃于山中,死後憂憤,化而為鳥,名為杜鵑鳥,終日悲啼,以至嘴角流血,血流到花上,就是杜鵑花。

  黨崇雅覺得自己好似“杜鵑啼血”。

  路漫漫而上下求索,情切切而殫盡竭慮的顧炎武在其詩《精衛》中寫道:“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黨崇雅也寫了一首詩《問有我》:“既是委形付此身,如何失御不回輪。蒼松挺骨常貞變,蔓草迎風氣奪神。對照無從深豹面,依違那復畏猶鄰。生來有我窮天地,萬里孤蓬幾處征。”

  內心的磨難和疼痛,無法說不口。

  黨崇雅從小愛讀《尚書》。明白了皇帝種治理國家的大法和常道倫理。“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修身養性,齊家治國。一直是黨崇雅人生奮鬥的目標,現在到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積極入世的激情已經蕩然無存,代之而來的是,超然出世,淡定再淡定。

  這次回家,黨崇雅早已決定,要去秦嶺終南山樓觀台問道。樓觀台是老子說經的地方,歷代居士隱者修鍊之上選,也是中華道教之祖庭,又稱“仙都”。老子所著《道德經》,為“萬經之源”。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來源,被奉為道教最高經典。樓觀台不高,黨崇雅登上說經台,其汲“終南元氣”,北俯渭水,東望驪山,西接太白,與西嶽華山一脈相連,建築風格嚴整高逸,庭院前後, 古柏參天, 清幽曠遠, 如臨仙境,處處體現出道家樸素、寧靜、醇厚、圓融的美學思想。

  “這真是一塊好地方呀!”黨崇雅不由得連聲讚歎,“可惜前來問道的人有些多了。”

  他在寺觀抽得一簽,為“張良隱山”,上寫:

  直上重樓去藏身,四圍荊棘繞為林;

  天高君命長和短,得一反成失二人。

  黨崇雅沒有找高人去解,人生就是謎一樣。

  上善若水,大道無痕。 天人合一,返璞歸真。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致虛極,守靜篤”, 歷經坎坷,黨崇雅明白修行先修心,要減少內心的慾望,保持一種空明寧靜的狀態,人才會自然和諧,愉悅平和。而最關鍵的是修行之所,必要選擇一個清靜清幽之地。

  這塊修行之地,在哪裡呢?

  他也想和徐霞客一樣雲遊四方,遊歷世界;也想和顧炎武一樣,“九州歷其七,五嶽等其四”,不畏長途跋涉,廣交天下朋友;也想和曠世大儒黃宗羲一樣,投筆從戎,恢復明朝大業;也想和王夫之一樣,誓死不剃“千莖雪”,完發以歿身;也想和李顒一樣隱逸山林,放浪形骸,顧惜名節,以死抗爭;也想和呂留良一樣做一個“不參宗門,不將義錄,有妻有子,吃就吃肉”的和尚;也想和陳子龍一樣跳水自沉保全忠孝大節……可是,自己最終和錢謙益一樣,永遠要背負“失節貳臣”的罵名,和吳偉業一樣留下生命永遠的悔恨。

  自己渺小的生命,在滾滾朝代更替的洪流中算得什麼?

  自己的家人從來沒有管過自己的選擇,自己選擇的道路怪誰呢?

  吳偉業的家人勸他:“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 錢尚書的名譽、地位哪點不在你之上 而且他對新朝還有迎降之功,這樣尚且還得對簿公堂,如果我們得罪了新朝能有什麼好下場嗎 況且這十幾年來,你一沒有兵敗被俘,貪生怕死,二沒有為了名利富貴,賣主求榮,有什麼虧負前朝的 你不能為了自己所謂的清名而不顧我們全家老小的死活啊!抗旨不遵可是滅九族的大禍呀!”面對着全家人的哀求,吳偉業內心無比矛盾,無奈中選擇了讓自己悔恨一生的道路。

  黨崇雅懂得吳偉業的心情。

  “人生千里與萬里,黯然銷魂別而已。君獨何為至於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十三學經並學史,生在江南長紈綺,詞賦翩翩眾莫比。”

  他,也是生不如死,愧對天下了。

  袁楷知道黨崇雅回來,早已在蟠龍塬下等待。兩人相見甚歡,幾乎落淚。袁楷帶着黨崇雅和隨行吃了一碗手工關中粘面,就急忙上塬去看黨崇雅的父母大人。

  馬車停在村外,黨崇雅走到村裡,家裡大門上鎖,無人知其父母去了何處。

  沒有辦法,只好隨袁楷去鳳翔。

  原來,這一年,大清陝西總督孟喬芳招致袁楷出仕,袁楷具書辭謝,不想去又不敢得罪朝廷,只能找借口託詞,婉言謝絕。卻又怕傷及家人,已經隱居靈山。

  留宿一晚,聞着故鄉的泥土,美美睡了一覺。第二天醒來,天下起了雨。大旱得雨,莊稼有救,吉祥之兆,黨崇雅心裡很高興,《留宿袁年兄得雨》:“風清來送雨,引氣見天心。冉冉游雲度,垂垂破夜深。聲回扶弱草,點入洗寒林。莫教雞啼曉,拋愁覆被吟。”

  不想,這雨連下七天七夜,真是“雨不休”,黨崇雅和袁楷兩個人回憶起過去的往事,滿肚子的知心話說不完。

  “風雨迷去徑,涕泣訴誰愁。氣化無能守,陰陽不自由。離離禾黍地,渺渺尾閭漚。捧日天垂遠,窮途問我謀。”

  風雨迷去徑呀!?黨崇雅望着雨天,幽幽自問。

  雨,下個不停,外邊泥濘一片。

  2014年7月11日匆於南山

  來自楊廣虎個人新浪博客

您正在瀏覽: 致仕回故鄉
網友評論
致仕回故鄉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