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傳記讀後感

傳記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傳記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篇一:鄧小平傳記讀後感

  最近應老師作業要求我讀了《鄧小平傳》,本意隨心讀過完成作業,后發現這本書的內容令我大受啟發,便靜心拜讀一遍。這本書總共分為15個章節,它是英國前駐華大使理查德?伊文思於1993年完成的,它採用時間順序講述了一位偉人輝煌的一生,以一個外國人的視角向我們展示了一位“農民的兒子”到“國家領導人”再到光榮退休的革命歷程。

  鄧小平對於我來說是位陌生而又熟知的人,陌生是因為在我記事時他已經基本脫離政治舞台了,所以對於他的一些事情我不是很了解,而說熟知應該每個中國人都很熟知這個偉人吧。鄧小平的名字意味着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並和社會主義的長遠發展、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

  鄧小平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毛澤東曾對鄧小平做過這樣的評價:鄧小平德才兼備,軍政皆優,是一位能夠“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非凡帥才。對於鄧小平的文韜武略,毛澤東1951年在同一位民主人士的談話中作了高度評價:“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論文論武,鄧小平都是一把好手。”除此之外,毛澤東也給予了鄧小平的八字評價——柔中寓剛,棉里藏針。

  鄧小平的一生,是光輝的戰鬥的一生。在70多年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中,他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為中國社會主義的創建、鞏固和發展,建立了永不磨滅的功勛。他創立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最可珍貴的精神財富,成為中華民族振興與發展的精神支柱。

  鄧小平能有如此成就與他的性格分不開的,鄧小平接受到新舊雙重教育,使他的知識結構比較完善,思維方式也較靈活,邏輯思維也比較嚴謹。這些為他後來的良好成長打下了基礎。第二章中“無論置身何處,鄧的性格在十六歲和二十一歲之間應該已經形成了。但難以令人置信的是,他如此年輕就變得那麼堅強、自信。” 在這段中,作者表達了他對鄧小平的性格評價,也正是他的堅強和自信,讓他在陌生世界里,靠他自己的智慧度過了一開始在國外艱難的求學生涯。在法國,他一邊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一邊勤工儉學。在那裡條件很艱苦,他漂泊了許多地方——從馬賽到巴耶。在這段時間干過各種各樣的工作,包括在機車上當司爐和廚房幫工,能找到什麼工作他就幹什麼工作。艱苦的生活條件磨練了他的意志,在以後漫長的歲月里,不論遇到怎樣的境遇,他從未放棄。更重要的是,他遇見了共產黨,他開始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信仰,並相信終有一天他能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後來遇到了周恩來,在他的影響下,鄧小平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進行各種政治宣傳活動,也是在這一時期,他拘謹。不耐心的性格消逝不見了,到了1926年,他和夥伴們去了莫斯科,獲得了機會,在政治上進行了深造。

  在祖國最需要自己的時候,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回到內戰紛紜的中國。在白色恐怖時期,鄧小平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得到了鍛煉,積累了豐富的地下工作經驗,也形成了他嚴謹認真、守紀的工作作風。回國后的時間裡,鄧小平一直顛沛流離,在戰火中輾轉,親身經歷了共產黨從慘敗轉向全新戰略的過程。他在戰爭中支持毛澤東的戰略主張,從此與他形成了一條牢固的政治紐帶。在那些血雨腥風的日子裡,他為中國帶來了光明。

  在建國以後,鄧小平由於受到四人幫各方面的陷害和誹謗,一次又一次地被黨排擠出去,被下放到農村去改造,經歷了“三起三落”。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理想,而是邊工作邊思考中國的問題,為中國的命運而擔憂,就是在這種環境下, 鄧小平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論。他的哪一次"起"不是升至人生巔峰,哪一次"落"又不是跌至命運的低谷。他每次的“落”都是因為他堅持真理,從不向謬誤低頭;而每一次的“起”,他都會盡心竭力為革命勝利、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勤奮工作其不屈不撓的精神讓人敬佩。沒有索取,只有奉獻,甚至在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后也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改變,這不僅讓人想起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他用自身的實際行動體現了偉人的風範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設計師,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共產黨以鄭重的態度,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糾正自己的失誤,對當今時代特徵和總體國際形式做出科學判斷,成功的走出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他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中,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條主線,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外交以及祖國統一和黨的建設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即鄧小平理論。他還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我們堅持走這條道路,二十幾年來中華大地發生巨變,社會主義事業欣欣向榮,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國家總體實力上了一個大台階,國際地位和影響空前擴大和提高。

  正如作者在結論中寫道,關於鄧小平有些人會認為他過大於功,但絕大多數人會認為他功大於過。鄧小平同志以開闢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氣,開創了今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嶄新局面。他“三落三起”所彰顯的胸懷、智慧和意志,都可以給我們以深刻而永恆的人生啟迪。

  鄧小平是真正堅定的馬克思義理論的實踐者。縱觀其一生,無論局勢多麼複雜險惡,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政治上一直堅定地擁護真理,擁護黨和人民利益。做實事,講真話,不唯上,不唯書,不搞個人崇拜,不搞一言堂。他為中國後來數十年改革開放,放開手腳摸索在新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下謀求和平發展的和民族強盛,創造了思想和制度上的環境。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社會主義重振雄風,再造輝煌,開闢一條希望和成功之路,為人類解放事業做出歷史性的重大貢獻。

  篇二:毛澤東傳記讀後感

  讀了《毛澤東傳》這部書,拜讀領袖燦爛詩篇手跡,心潮起伏,思緒萬千 ,對毛澤東有了深的了解。

  這部傳記將毛澤東放在一個普通農家子弟的歷史起點上來客觀地描述他的成長和成熟過程。毛澤東17歲才"出鄉關",與早期其他一些着名的共產黨人比較起來,他接觸外部世界和新知識、新思想也許要晚一些。但是,從書中我們看到,他雖和同時代許多人一樣經過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馬克思主義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種更執着、更實在、更富於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業,達到前人未能達到的高度;這也就使得當許多和他同時代的曾經也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時候,而他卻一步步走向成熟,並帶領更多人取得成功。

  遙想當年中國,軍閥混戰,匪患猖獗,民不聊生,官僚惡霸殘民以懲,苛捐雜稅民不堪命。外患熾烈,政府喪權辱國,喪師失地,唯槍殺名士、鉗制輿論、電刑逼供、血腥屠殺不同政見人士。日本帝國主義強佔遼吉,炮轟機關,捕禁官吏,追炸列車,大學逃散,特務漢奸招搖過市,毒販賭鬼,洋洋得意。偌大中國,哀鴻遍野,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數以億計的災民和難民四處逃亡,或易子而食,或賣兒救窮,中國人民成為辮子、苦力、文盲、流浪漢、亡國奴、災民和難民的代名詞。我東北民眾在日寇鐵蹄皮鞭下含垢忍辱,九死一生。國民黨統治中國大陸22年,就是內戰、反共、獨裁、賣國、殘民的歷史,就是中國人民的受難史。

  抬頭望見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澤東。澤東少時有大志,27歲詩云: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待澤東一出,振臂一呼,率3萬疲敝襤褸之師深入不毛,垮五嶺,擊烏江,穿雪山,渡草地,於窯洞之中做天下文章,北擊倭寇兩萬里,南逐蔣匪下鐘山,不出10年,國民政府灰飛煙滅,天下大定,難道不是民心所向嗎?復西藏、收新疆,滅日寇、伐美軍、擊印度、斗蘇聯,戰無不勝;修水利、治江河、鍊鋼鐵、辦電廠、建油田,汽車輪船飛機大炮均能自主製造,兩彈一星劃破小小寰球。由於時代局限和戰略需要,輕工業發展相對滯后,人民生活仍然清苦。但全面普及全民免費義務教育和合作醫療,成人識字率從1950年的15%上升到1977年的85%,人均壽命從1950年的36歲上升到1977年的75歲。人均收入上升6倍。中國已經成為製造業大國和體育強國。鄧小平改革的第二年,民眾生活就發生了很大改善,也與毛澤東時代的高度積累有因果關係。毛開始執政時,中國人90%是文盲,人均壽命36歲,70%的居民沒有自己的住宅,喝不上乾淨的水。國家沒有現代的工業。戰亂徹底摧毀了國家的經濟和人民的家園。中國人成為乞丐和難民的代名詞。毛去世時,中國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業化,中國擁有兩彈一星,自主生產汽車、戰鬥機、機床和所有輪船,國家無任何內外債,中國公民都能得到基本的醫療保障和初等教育,成人識字率達到85%。共和國擁有天下無敵的陸軍,擊敗了所有入侵者和干涉者。中國完成了實現現代化所必須的社會組織和國家動員能力。每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都不能忘記這個人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解放。毛所倡導的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在人類歷史上徹底埋葬了殖民主義。

  我不同意毛的一些觀點和判斷,對他的霸氣也曾不滿,但他是為信仰而戰鬥的,他是真摯的熱愛中國人民的。是他使中國人團結起來,恢復了中國人對民族實力的自信和做人的尊嚴。毛的內外戰爭的輝煌記錄是建立在實現社會公正的偉大理想主義和對民族未來的共同信念基礎上的全國性的聯合行動。毛的遺產是一個半軍事化的統一的國民精神高度一致的幅員遼闊的大國。毛是有道德的和負責任的嚴厲的領袖。沒有毛,中國將仍然是一個災難深重、餓殍載道、醜惡現象和無法無天恃強凌弱泛濫成災的地主官僚樂園和勞動人民的人間地獄。

  毛澤東代表的是正義和社會的良知,還有社會弱勢群體的憤怒的吼聲,毛所缺乏的是法治社會的理念和現代管理思想。

  無論如何,毛是真正的現代中國之父。他把一生獻給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解放事業,他曾經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那些詆毀領袖聲譽的人只能暴露他本人的自私、瘋狂、膽怯和不負責任。

  他打跑了一切內外反動派,徹底消滅了官僚買辦、地主惡霸、軍閥漢奸、特務流氓,讓90%的中國人從文盲變成識字,徹底擺脫了封建主義道德和宗法關係的束縛壓迫,給了中國人民基本的人的生活、教育、就業和醫療保障,他I衛了中國最廣大階層人民的人權和自由、尊嚴,他給我們的遺產是偉大的統一的共和國,天下無敵的軍隊,有凝聚力的政黨,基本實現工業化的國民經濟體系。他沒有遺產,他的兒子至今長眠在朝鮮戰場。他把自己的一生,汗水、眼淚,熱血、生命、妻子、兒子、兄弟都奉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事業。

  億萬人民滿懷深情,眼含熱淚,無比懷念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為他的親民、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無私、他的艱苦奮鬥、他的治學精神、他的燦爛詩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付出的巨大犧牲、他的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他的赫赫戰功和卓越政績,為中國的獨立、為人民的自由和權利、為I衛國防、為改善人民生活、為懲治腐敗實現社會公正、為改革開放事業的奠基、他對中華民族的生存和復興所立下的不可磨滅的功勞。他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精神的象徵,他是共和國之父,現代中國的靈魂。他開創了今後一千年我們民族興旺發達的歷史局面。

  篇三:名人傳記讀後感

  那熊熊的火焰在他們的心中燃燒,不曾熄滅。正是那異常旺盛的火焰造就了這些名人。

  貝多芬幼年生活艱苦,物質上就十分匱乏,他的父親還酗酒,時常毆打貝多芬。可能就是因為這一點,有人就說:“正是苦難才造就了這些偉人。”我並不完全認同。倘若只有苦難,他只不過是一個可憐蟲罷了。正是因為他心中那一團不曾熄滅的火焰,他才得以繼續踏上追逐音樂的道路。如果沒有對音樂的熱愛、對理想的執着追求,他或許早已放棄,成為一個默默無聞的人。雖然,這團火焰也有變成小火苗的時候,但他也在尋求機會,等待一個時機,爆發出自己真正的力量。

  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胸中的火焰也十分旺盛。這兩位都是當地德高望重的貴族。所不同的是,米開朗琪羅一直以自己的貴族身份而驕傲,但他又是一個勇於挑戰權貴的人。他無數次頂撞教皇來I衛藝術和自己的尊嚴。米開朗琪羅用胸中的火焰洗滌了自己,完成了無數件舉世矚目的偉大的藝術品。他讓整個世界都記住了他的名字,米開朗琪羅。

  托爾斯泰,這個俄國貴族晚年一直想脫離貴族身份。他終於下定決心,離家出走以實現他平民化的願望。那時的俄國貧富分化嚴重,下層勞動人民一直過着水深火熱的生活,一個貴族,不,是一個偉人憑藉自己胸中的火焰燃燒着罪惡,將信仰傳遍整個世界。

  這些偉人,在人生艱苦的征途上,用自己胸中的那一團火焰,開闢出了一個個新的世界。

  篇四:武則天傳記讀後感

  武則天,曾經是我頗為崇拜的一個女人,原因很簡單:她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記得小時候看過電視劇《武則天》,那時就覺得她的一顰一笑都充滿了一個帝王應該有的氣度和威嚴。初中歷史書上對她的描寫也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然而,歷史書上講她當皇帝的過程時只說:“唐太宗的兒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則天替他處理政事,逐漸掌握了大權。高宗去世幾年以後,武則天做了皇帝。”這一切看起來多麼順理成章,輕而易舉。事實上,這卻是一種誤導。

  武則天原名武媚,原是太宗的才人,但不知怎地被太子即後來的高宗看中。太宗死後,高宗把從感業寺接入後宮。武則天14歲入宮,因為太宗喜歡有才的女子,所以她在宮中讀了很多史書,深知宮廷險惡。論智謀,論經驗,她都比王皇后,蕭淑妃強太多,因此略失小計就當上了皇后,代價是她親手掐死了自己的小女兒。掌權后,她極力剪除異己,一切對她有威脅的人都難逃厄運,這其中不僅有皇氏宗親(姓李的),還有武后的異母兄弟和親姐姐,親侄女。

  高宗即位十年後,高宗身體越來越差,諸事都由武后決定,武后與高宗並稱為”二聖“。

  太子弘年少有為,對武后的做法經常不滿,為了自己日後掌權不受威脅,武后竟毒死太子。後來的章賢太子賢(武后二子)也被她幽禁后殺掉。高宗死後,她將三兒子李哲貶為廬陵王(其實這也不能怨武后,李哲還不如不當皇上呢),流放在房州。又立四子李旦,而後代子執政。然而這還不是武后的終極目標。幾年之間,武后以廣開言路為借口,在全國廣設檢舉箱,致使告密之風四起,武后也逐漸組織起了自己的間諜網絡。我想,當時的陰森恐怖應該一點也不亞於法西斯統治時期,因為那個時候,人人都可以成為蓋世太保。即使被告無罪,但只要武后想殺,或是和酷吏們有過節,亦或是僅僅為了製造恐怖氣氛,他們都在劫難逃。在武后登基的前幾年,大屠殺一撥接一撥,因唐朝幾位王公大臣的一次叛亂(武后逼出來的),唐室貴族幾乎被滅門。聽起來真讓人毛骨悚然。

  然而,武則天當了皇帝之後,便立即起用了狄仁傑、姚崇等人,氣象為之一新。政治清明,國家富足安定。我不禁有這樣一種想法:也許,如果一個女人想成為皇帝不用如此艱難,也就無須用那麼多人的的性命做通向皇帝寶座的階梯。畢竟,武則天只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而非一個殺人狂魔。

  林語堂的《武則天傳》,我覺得總體上寫得很好,因為比較真實。但我很討厭他對武則天的評價:什麼歷史上最驕奢淫逸,最虛榮自私,最剛愎自用,名聲壞到極點的皇后。也許,這與他寫書的角度有關。畢竟,他是以一位唐室倖存王子的口氣寫的。然而無論如何,這種評價還是很不成熟。

  在我的印象里,絕大多數皇帝比武則天驕奢淫逸,虛榮自私的多,然而卻未必有她的智謀。而皇后呢?自然也不是個個賢德,宮廷本來就是一個大染缸。至於剛愎自用,我認為這個詞用在項羽身上是貶義詞,用在武則天上就大大相反。我從沒聽說過武則天有什麼謀士或是智囊團,因為她比當時的任何人(除了狄仁傑)都更有遠見卓識。其實有主見是相當可貴的品質,尤其是當那個人本身就很聰明的時候。

  總之,覺得這本《武則天傳》還是值得一看的,至於書中夾雜的個人情感,也許會讓讀者更真實地體會到那個年代。至少讓那些曾經幻想成為為武則天的少女們不再做這樣的夢。對於武則天的一生,我也不好多說。畢竟,一個又有野心又有智慧又有膽量而且那麼幸運的女人,怎麼能用常人的眼光來評價。

  篇五:魯迅傳記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魯迅傳記》一書,真是深有感觸……

  魯迅於一八八一年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府城一周姓家庭。在幼小的時候,魯迅家裡很富裕,但在十三歲時,家裡遭了很大的變故,幾乎什麼也沒有了。魯迅被寄住在一個親戚家裡。魯迅的父親又生了重病,約三年多,死去了。魯迅十八歲時,便到南京,考入水師學堂,分在機關科,大約過了半年,又走出,改進礦路學堂去學開礦,畢業后,即被派往日本留學。但待到東京的預備學校畢業,魯迅決定要學醫了。原因一是不想中國人都像他父親一樣被庸醫治死;二是讓中國人身體健壯。但有一次,偶然在電影上看見一個中國人因做偵探而被斬,其他的中國人在旁邊看熱鬧。因此魯迅覺得國民現在的問題不是身體健康與否,而是思想不覺悟,沒有走出愚昧無知的狀態,最需要改變的是他們的精神狀態,於是魯迅棄醫從文。

  我的心為之一震:是啊,我們身為中國人,就應該像魯迅先生那樣,在國家危難時刻,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徹底的民主主義思想,表現出對反動當局的輕蔑,魯迅先生喚醒國民而置個人安危於顧,這種為國為民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像魯迅先生的人,比如周恩來總理,每天只休息五六個小時,其餘的時間都有在工作上;居里夫人每天都呆在實驗室研究鐳,最後把研究成果毫不保留地奉獻給了全人類;化學巨匠諾貝爾在炸藥死神的一次次“親吻”中,給人類留下一百多項發明及高達3.3億瑞典幣的巨額資金。這些人類的楷模,面對逆境甚至死亡的威脅,他們都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退縮,而是不畏艱難,為國為民。

  我相信,只要中國人都像魯迅先生一樣,愛國愛民,我們的國家就會越來越強大。

您正在瀏覽: 傳記讀後感
網友評論
傳記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