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建設一所新學校》有感

讀《建設一所新學校》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讀《建設一所新學校》有感 標籤:兩個文明建設

  讀《建設一所新學校》有感

  李忠新

  《建設一所新學校》一書,是趙桂霞老師八年探索實踐的成果集。這本書中,從建構理想、追求幸福、發現課程、改造課堂、創新管理五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自己建設一所新學校的實踐歷程。

  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很深,下面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1、我感覺,趙校長帶領下的廣文學校特別接地氣。廣文的許多措施都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步步落實的。每遇到一個難題,廣文就做問卷做調查,結果出來了,想出各種手段來集中解決暴露出的問題。就像介紹所說的,這就是八年的行動研究成果。

  2、廣文中學的優秀是計算出來的,例如在家長對學校滿意度調查中通過對5000名家長的反饋意見發現家長對學生課業負擔的滿意度最低,當周就安排15名教學一線幹部調查作業現狀,調查計算出學生課業負擔滿意度低的原因。每年的年度考核是教職工十分關注的問題,廣文中學確立了"我的崗位是服務對象提供的"的工作理念,把服務對象的評價納入教職工年度考核。實行量化計分,根據每個教職工所得分數,按照一定比例,確定教師年度考核優秀等次。所有的評優項目都有具體的評選標準和具體量化分數,"計算優秀",讓教職工們一門心思抓業績,全力以赴謀發展;優秀是計算出來的,合理的評價起到了正確導向作用,激發了教師們參與學校各項工作的積極性,引導他們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這樣不僅大大增強來了教職工的服務意識,而且營造了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形成了"恪盡職守、精益求精、雷厲風行、有所作為"的工作作風。

  3、我還看到,在特色課程之外,廣文中學用心打造基礎課程。廣文學校圍繞提升基礎課程質量,也做了許許多多的努力。在《建設一所新學校》的第四輯里,趙校長向我們呈現了廣文中學推動課堂改革的三個階段,從"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到"高效愉悅課堂",最後提鍊形成具有廣文特質的"54321自主課堂".這三個階段的發展,正是在告訴我們,課堂的模式並非一日即可形成,只有在不斷的改進與完善中,課堂的生命力才可以生生不息。廣文學校圍繞提升基礎課程質量,也做了許許多多的努力。例如花了很多功夫去研究課堂,搞同課同構,能夠把課堂觀察細化到一分鐘兩分鐘的區間。他們能夠圍繞作業過多的問題,展開一系列的改革。最大刀闊斧的要數從教師的學期學年評定中劃出一項作業滿意度評價。最終,形成廣文中學的"54321"自主課堂。

  結合趙校長對54321這五個關鍵數字的解讀,我感到:

  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轉變。以前,我們總是拚命灌輸,以求可以收穫更多,卻嚴重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未曾想依賴學生才是真正可以實現學生價值的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相信學生,全民依靠學生,營造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享受學習。

  其次是課堂管理的轉變。一言堂既然已不符合時代的需求,那麼,如何更好地管理課堂,管理班級也值得老師思索。現在的孩子自主性很強,因此,如果能讓孩子參與到課堂管理當中來,相信孩子會學得更棒。

  再次是教師和學生地位的轉變。正如前面所言,一言堂已經到了應該推出歷史舞台的時候了,那麼學生的百家爭鳴也應時而起。教師從之前的主角變成了今天的引導者;學生從之前的配角到今天的主角。角色的變化,體現的是課堂中主體地位的轉變。現在想想從新課改以來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我們學校還有很多教師放不開,生怕學生不會還是滿堂講。看起來老師很賣力,很辛苦。但效果很差。十多年的改革仍然沒有觸動他們的心靈。

  最後是教學內容與形式的轉變。以前,師生關注的基本上都是"什麼"的層面,到了今天,則大多數除了關心"什麼"之外,還會關注"怎麼"與"為什麼",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自然學習的內容也更廣了。另外,以前的學生被逼着學,慢慢被推着學,直到自己爭着學。學生的學習內容變了,班裡的管理變了,那麼,自然學生對學習的態度也就不一樣了。

  近幾年我校進行的三環節教學、從我們自己摸索小組合作學習到與成為合學教育實驗校。與廣文中學的54321自主課堂比。都是幾種理念和思想的轉變。大同小異。

  課堂教學五步流程:明確目標,自主學習,討論質疑,精講點撥,鞏固落實。與三環節教學中的,課前預習、合作交流、精講點撥、拓展延伸、限時訓練環節是相同的。

  教學設計四個關鍵要素:教學環節,教學內容,師生配合,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落實三個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課堂價值兩個追求:高效、愉悅。

  教學必備一個環節:閱讀文本。

  4321實際是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措施和要求。小組合作是實現教學目標的策略,體現的是方法。高效、愉悅體現的學生學習中和學習后的效果。由此可見我校的課堂改革是方向和過程是對的。現在我們應該做的是將我們前幾年經歷的課堂改革進行梳理,將三環節教學、小組量化、合學教育策略進行融合,想成我校的學教模式,從而形成我校教學特色。而不能偏顧一方。避免牆上一棵草風吹一面倒。課程改革游來游去,老師們今天學學這,明天學學那,得不到專業發展方向上的成長。我們要將三環節教學、小組合作量化、現在的合學這三面來風融合在一起,形成小樹成長的助推劑。更不能將教學工作分解的支離破碎。 真正的好課堂,並非遵循一定的模式生搬硬套,而必須在實際的教學中及時調整。但是對於那些教學觀念不轉變,仍然進行滿堂灌的老師,他們的教學思想和方式不改變,嚴重影響着育人質量和教學成績。應該讓他們先入模式后再創新。模式,只是給予老師一個參考,如何結合自己的教學內容,自己學生的學情去活學活用,才是真正考老師功夫的一門學問。

  2016年2月20日

您正在瀏覽: 讀《建設一所新學校》有感
網友評論
讀《建設一所新學校》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