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鄧小平時代讀後感

鄧小平時代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鄧小平時代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鄧小平時代讀後感(一)

  《鄧小平時代》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先生歷時十年完成的一部傳記,記傳的對象為鄧小平,馮克利之所以譯為《鄧小平時代》,據稱譯者認為當前中國所處的21世紀仍受到鄧小平的影響,在某種程度而言,我們仍處於鄧小平時代。

  這部750頁的大部頭傳記由三聯出版社引進,三聯生活周刊在此書發行前特出了一期《鄧小平時代》的特刊,以期將之隆重推出。果然,這本書自發行以來,各大網站及微博都進行了廣泛而熱烈的討論,尤其是我的御用網站——鳳凰網,圍繞這本書,圍繞鄧小平,推出了多期議題討論及評論文章,此書真可謂一時洛陽紙貴。

  該書一發行我就在淘寶上買了一本,好貴,整整88元。當然這麼貴的書,看起來也得細嚼慢咽的,不然真太虧了。該書簡述了鄧小平的早年工作生活,快速進入正題,從鄧小平文革下放江西切入,逐步還原了鄧小平從江西南昌下放到逐步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以及全力推動改革開放促進中國現代化的圖景。借用譯者的話,全書人物事情繁多,既有對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陳雲等人相互關係的細緻解讀,又有對三中全會、權力過渡、中美建交、政改試水、經濟特區、一國兩制、八九風雲、九二南巡等重大事件和決策的深入分析,是一部被稱為研究鄧小平里程碑式的著作。

  前面說了這麼多,應該謝謝感想了,怎奈這本書信息量太大了,幾乎每讀一章即有感想,讀完寫感想我真有一種喝並桌酒的感受。思來想去,感想就以格言的形式寫下吧,雖前言不搭后語,也算為這部傳記留下寫念想。

  鄧小平意志非常頑強,早年因戰事及政治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都抗下了,鐵人也!

  大家都知道鄧小平三起三落,其實第一起還不算什麼,因為那時中國共產黨及紅軍還在初創期,其實他被打到了還能投奔老蔣。文革期間69年下放及75年靠邊站真可謂磨練人,那時他年事已高,留給他的機會很少,但他依然不屈不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默默等等待機會。老鄧性子很好!

  毛去世后,指定了華國鋒作為接班人,在毛成為黨的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務院總理后,鄧小平不露聲色,依靠多年來的威信、資源化去華國鋒的羽翼,最終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讓華國鋒靠邊站了。鄧小平搞計謀和老毛還是有得一比的!

  鄧小平成為最高領導人後,推動改革開放,加快對外交流,選拔實幹的領導班子,真可謂嘔心瀝血,從他身上我看到了政治家擁有的不同於常人的樂趣,那時一種將自己的行動融入國家民族發展中的快樂!

  鄧小平在華還是第一把手時,鼓動民主破除個人崇拜,在自己掌權後為民主設限,保持社會的穩定。在他看來民主是一種手段而不是一種價值,民主是為了保障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除此無他用。果然是功利主義的教徒!

  胡耀邦是一位真正受人民愛戴的領袖,他光明磊落,一心為黨為人民,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他比周總理更值得人尊敬。周是神壇上的敬愛領袖,胡是人民身邊的敬愛領袖。我一直在設想,若胡86年接任軍委主席,我們這個國家走得是否會更加穩健。

  趙紫陽雖被指對胡耀邦落井下石,但他在八九年的行為,讓學生都覺得他是一個好人,之後他被軟禁15年我覺得是對這個老人極大的懲罰和傷害。

  我總覺得,我們都是這個大時代下的凡人,改變不了時代,不過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態度。

  鄧小平時代讀後感(二)

  這本傳記是一部客觀、中立的上乘之作。作者藉助的第一手資料(包括大量訪談和港台出版物)是國內讀者大多接觸不到的,以作者的立場和風格而論,這些原始資料是可靠的。政治人物的功過是非,本來就難以定論,尤其鄧小平這樣的劃時代的、舉世罕見的領袖,更是如此。作者的確沒有深入分析和評判這些立場不同的爭議,這樣的任務是很難的而且是有風險的,也並非作者的初衷。不過,對於更難於了解歷史真相的國內讀者而言,這本書的平實可靠的內容和對鄧小平同情的理解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基本的平台,從而使我們具有初步的資格來深入理解歷史的脈絡,並以客觀的把握為依據進一步改進我們的評判。在一系列這樣的歷史理解的努力之前,所謂的蓋棺定論是不可能的。這樣的著作有助於克服當下中國各階層民眾對歷史和政治人物的情緒性的極化的評價,縮小極化的情緒和意識形態的跨度或分裂度,將人們聚攏在相對客觀和理性的平台上,功莫大焉。

  這個時代以鄧小平為名,是毫無疑義的。中國是幸運的,因為歷史的關鍵轉折時刻有鄧小平,身體尚且健康,一直韜光隱晦等待着天將降大任於自己肩頭,而且在胸懷、魄力、歷史責任感、現實感和政治判斷力、耐力以及熱忱和冷靜的平衡等等方面,幾百年內罕有其匹。在最關鍵的歷史關頭,最合適的領袖承擔起唯有自己可以承擔的歷史使命。應該說,這是轉折時期全國人民的共識。儘管人們說,陳雲的政治地位即使在新時期之後也與鄧小平旗鼓相當,不過這隻有在權力和權威都是同一種性質的時候才成立。陳雲的的權威有兩個來源,一是他是共產黨內長期的經濟財政事物的第一權威,其二是他長期掌管中央組織部的工作,自然樹大根深。鄧小平不得不充分尊重陳雲在經濟管理和人事安排上的意見,而陳雲的權威正是通過這兩個渠道及其體制後果,在大體上成為鄧小平的盟友的同時,時常發生摩擦,而且作為一種牽制性的平衡力量制約着改革派的步伐。不過,儘管鄧小平始終處於政治力量的制衡中從而遠不具備毛澤東那樣的專制權力,可是他畢竟是唯一的掌舵人和最後的拍板者。

  鄧小平是孤獨的。這與他的性格和政治鬥爭的個人歷史經驗有關係。真正重大的政治決策都是他獨自思考和發動的,其他人沒有資格、能力和意願能在這種性質的決策上分擔責任,想他之所想。實際上,經過殘酷的歲月,老一代基本上都身心俱疲,甚至心灰意冷。為改革開放創造國際政治環境的一系列外交和軍事努力幾乎是他單槍匹馬(既是軍師又是元帥,既是董事長又是執行官)進行的。鄧小平與其他人溝通地不多,無論是陳雲-李先念,還是胡耀邦-趙紫陽。他的私交可能僅限於掌控軍隊的楊氏兄弟和極少數其他人(如軍區司令員)。這種狀況有時候有利於他大刀闊斧,另一些時候也導致了不必要的摩擦甚至遺憾。人無完人。

  中國的改革沒有總體設計。作者說與其說鄧小平是中國改革的總設計師,不如說是總經理。的確如此。我們無論如何敬仰鄧小平,可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包括他在內的那一代共產黨人對現代經濟體制和民主憲政制度是陌生的,不可能有透徹的理解甚至基本的理解,他們理解不了托克維爾和制定憲法的聯邦黨人。說摸着石頭過河,這是大實話。改革,首先是一場由政治推動的經濟改革,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弱化和變遷是為經濟改革鋪路的,政治體制改革從來沒有在明確綱領和目標的層面上被認可和討論過,最接近政治改革任務的提出的時刻就是趙紫陽做報告的十三大,隨後不久這些僅僅是口號和設想的東西就成為泡影。政治推動的經濟改革,不可能有真正透徹理解現代市場經濟及其配套政治制度的專家來指導的機會,趙紫陽以‘三所一會’為架構的整個準備最終都是徒然。僅僅從經濟改革的次第和舉措來看,鄧小平時代的改革遠不是最優的路徑,內容和時機的錯誤肯定是有的,如國有企業和金融的改革,政企分開的改革等等。

  可是,由政治力量推動的經濟改革首先是政治性的,僅僅從經濟角度來評價是不切實際的。從1979年到89年之間,在防左還是反右之間的不斷搖擺,最具爭議性的89年天安門事件一直到頗具戲劇性和甚至悲壯意味的1992年南巡,無非說明,鄧小平無時無刻不處於政治力量的拉扯和平衡中,同時許多實際的舉措以及實際的路徑其實是不符合任何人的主觀意圖的現實後果。再強有力的領袖也經常是無奈的,正因為這種客觀的進程本身才要求領袖具有現實感,即堅持原則和方向性,又能審時度勢,充分考慮時機的問題。考慮到所有的牽制之後,我們應該公正地認為,鄧小平頗為傑出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政治的真理要考慮現實進程和時機,理念世界里的真理就不會理會這些。所以,知識分子主導的政治革命往往帶來悲劇性的後果。理念世界里的真理,如民主和自由,假如在錯誤的歷史時刻張開旗幟,就不再是真理了。同時,任何政治制度,其實踐都必須滿足一系列必要的條件,社會的,經濟的,思想的。退一步,在1988年,有許多話是劉賓雁和方勵之可以宣講的,可是政治領袖不可以。馬克斯。韋伯的著名演講<作為天職的政治>是所有政治分析家的必讀之作,因為他在信念倫理和責任倫理之間做了著名的區分,毫無疑問,毛澤東(往最好處說)是前者的代表,鄧小平是後者的代表。我們甚至可以說,政治家在政治問題上是最不自由的,這是責任倫理的必然要求。四項基本原則的提出是必須的嗎?現在看來,在國人被政治運動所深深分裂的時期,在過渡階段的初期,這是不得不的事情。無論我們多麼渴望真正的自由立憲政體,無論我們多麼哀嘆時過境遷之後作為僵化教條的四項基本原則如何牽制了我們走向開明的現代民主政治的步伐,可是當時又能怎麼做呢? 對鄧小平最主要的批評,拋開89年事件,就是他沒有給予胡耀邦和趙紫陽足夠的支持,因而錯失了可能的政治改革的良機。我不否認這一點,鄧小平應該有能力做得更多。可是大體來看,歷史時機尚未成熟,改革派在86-88年間不夠穩健,不夠深謀遠慮,不能把這遺憾的責任歸於鄧小平一人頭上。想想,在多麼無奈的情況下,鄧小平才會通過南巡這種方式打破僵局呢?

  鄧小平時代讀後感(三)

  由朋友介紹,我在亞馬遜購買了美國作者戴高義十年傾力之作《鄧小平時代》,這是一本歷盡千辛萬苦,參考國內外眾多資料、採訪了與鄧小平接觸過的各國領導人、鄧小平合作夥伴以及家人等完成的一本巨作,網絡上這樣評價:

  哈佛大學傅高義教授傾十年心力完成的權威巨著《鄧小平時代》,是對鄧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國驚險崎嶇的改革開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對鄧小平個人性格及執政風格進行了深層分析,並對中國改革開放史進行了完整而獨到的闡釋。書中涵蓋豐富的中外檔案資料和研究成果,以及為數眾多的作者獨家訪談。對中美建交、華國鋒歷史評估、改革開放的幕後曲折、鄧小平和諸多當時關鍵人物之關係、香港問題、鄧小平南巡等重大議題均有詳述及剖析。本書既具學院研究的嚴謹專精,又對中國現實政治與事理人情有透徹把握,被譽為鄧小平研究"紀念碑式"的著作。

  說實話閱讀這本書是我閱讀史上用時最長的一次,本身這本書比較長,共計有近700多頁的主要內容,後面還附有參考文獻及索引等,同時也因為關於鄧小平有很多的說法,閱讀中總是猶猶豫豫的。1994年我第一次知道關於八九動亂的鎮壓慘況時,異常震驚,為什麼當時要如此對待手無寸鐵的大學生?也就是從那個時候我對政治才有一點點的警覺,如今二十年過去了,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懵懂無知的黃毛丫頭了,可是對政治我還是抱着美好的願望的,因此閱讀鄧小平的這本書過程中,一直希望自己不會失望,希望本書不要有太多的陰險狡詐,不要被作者寫成是關於官場的爾虞我詐,就這樣,邊讀,邊調整自己的心情,每次閱讀都不會超過50頁,讀一些內容以後,就放下。最後在昨天,我完成了全書的第一次閱讀。對於一個外國作者力盡所能的客觀,我還是比較滿意的,有些方面可能也做了潤色,這是必然的,在中國要出版的書籍,必須考慮到中國老百姓的心理,也要力爭有主流社會的支持。不過通過閱讀,我能夠對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對文化大革命的內外原因以及新中國發展過程,都有個比較系統的了解,這是一本能夠比較客觀地闡述鄧小平生平的書籍,我比較認可。

  雖然自己大學的專業是政治專業,關於鄧小平的理論著作也曾經閱讀不少,如《鄧小平文選》三卷,可是真正對一個人的了解,只是通過那些經過精簡了的講話能夠得到多少詳情呢?這次的《鄧小平時代》的閱讀,可以很充分地了解整個時代的脈絡以及鄧小平在這個時代發展中的角色與意義。通過閱讀,我也真正捋順了關於這個時代一些領導人的起起落落,有些人,有些事必須放在一個大的歷史背景下去認識,才更全面,更真實,比如胡耀邦,楊尚昆,趙紫陽等等,以前只是對國家的政策進行了片面的學習,關於政策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重要意義,只是被動的識記,沒有深刻的理解。現在能夠好很多了,真相也在這裡得到了解,對歷史發展過程有了較為全面的掌握。通過這本書了解到有些人物關係錯綜複雜,可既然是政治,怎麼可能不複雜呢?

  上周和兩個表妹聊天,我把自身的感受說給了她們,對她們說,一定要讓女孩子多閱讀歷史(兩個表妹家都生的是女孩),女孩子天生的感性很容易以偏概全,處理問題容易感情用事,只有閱讀了歷史, 在複雜的歷史脈絡中 了解了人性與社會的規律,才能多些理智,擁有比較冷靜的判斷力,保持自我的獨立與客觀。以前在大學的時候也閱讀過幾本傳記,如《彭德懷傳》,可是真正對我有影響力的是最近一兩年閱讀的一些歷史題材的小說,如《曾國藩》、《張之洞》、《楊度》、《巨流河》和凌力的清朝系列小說《少年天子》等書,這些歷史事實給我上了一節生動的政治課,關於歷史,才有了一點點入門。只有真正接觸歷史,才明白很多事,很多人。人必須擁有一雙慧眼,才能辨明真相,可是慧眼來自閱讀,來自理智的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盲從,更不能主觀想象。

  很感謝給我介紹這本書的朋友,遇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很不容易,能夠通過閱讀獲得自己一直需要知道的內容,就更不容易了。在閱讀這本書的同時,我也在閱讀朋友借給我的另外一些政治書籍,那些書永遠不會在這裡留下痕迹,可是閱讀之後對我的影響也非常大,希望在不斷的閱讀中我能夠增強心理承受力,更具有屬於自己的個性人生吧。

您正在瀏覽: 鄧小平時代讀後感
網友評論
鄧小平時代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