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柴靜《看見》有感:真與偽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真與偽
——讀柴靜《看見》有感
廣州市執信中學高一1班 歐詩瑩
恰逢看了柴靜最新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回憶起之前看過她寫的《看見》,便翻出來再回味一遍。結果重讀那些事件,發現仍然感觸頗深。讀完書,閉上眼,那些事件猶如一部電影,在我眼前一幀一幀閃過。
我曾思考過,究竟是什麼力量給予我如此大的震撼。最終,我在章節題目中找到了答案——真實。真實自有萬鈞之力,這一句話狠狠地敲擊在了我的心上,心都為之一震。無論是華南虎照片的真假之爭,採訪排污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質問,還是記者隱瞞教師收留兒童卻收報酬的事情,都讓我真切地感受到真實的力量。"準確是這一工種最重要的工藝,而自我感動、感動先行是準確最大的敵人。真相常流失於涕淚交加中。"這是一名觀眾在博客上批評柴靜的話,令我感觸頗深。讀完這句話,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客觀看待一件事物或評判一個人的困難之所在。尤其對於像柴靜這樣的記者身份來說。因此,我認為記者和法官在某個層面上是具有相同性質的——公正。用旁觀的角度去看問題,記者亦需要以中立客觀的立場去報道真相。一味地批評、抨擊只是嘩眾取寵,只會誤導人們,引起公憤,社會秩序甚至會陷入無限的黑暗當中。因為,記者是最接近事件真相的人,是真相的搬運工。當人們無法準確了解真相時,只能通過記者來尋找答案。而輿論,往往是無法估量的強大武器。
"新舊之間沒有怨訟,唯有真與偽是大敵。"這句話,我認為是全書的精髓所在。新,即新聞;舊,即舊識。它們之間本無衝突,因為時間車輪不止,新的始終會變為舊的。而真偽,永遠是兩個對立的層面。記者雖總是奔跑在新聞最前線,但讀歷史,卻能鍛煉追求真相的精神。"生活就是生活,他沒有站在哪一方的立場上,不讚美,不責難,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認識而已。"不僅是記者,學會不隨聲附和地盲從,不一知半解地盲信,不激烈評詆地盲衝動,更應該是我們所應培養的素質,是體現一個人的修養所在吧。
我的夢想職業是律師。因此,書中的律師郝勁松吸引了我。他並不是什麼為大企業大事件辯訴的人,他只是以"公民"的名義,在與這社會上的不公、不合理作鬥爭。"我要把他們拖上戰場,我不一定能贏,但我會讓他們覺得痛,讓他們害怕有十幾二十個像我這樣的人站出來,讓他們因為害怕而迅速地改變。"的確,任何地方出現權益受到侵害的現象都可以說是長期溫水煮青蛙的過程。權利擺在那兒,不是用來做政治題,用來供養,而是切切實實落到百姓自己身上的。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我們應勇於糾正錯誤,與不公抗爭,這不是反動,而是對這個社會盡一份自己的責任,努力讓它變得更好,不是嗎?"權利是用來伸張的,否則權利就只是一張紙,"郝勁松,這個名字讓我認識到了"公民"兩個字的含義,讓我看到了正義,讓我看到了曙光。而我,也決心做一個像他那樣的人,獨立而不盲從,不受欺騙,不依賴門戶,不依賴別人,這就是獨立的精神。
柴靜對於人性及精神的挖掘讓我懂得,當真到極致,便不再存在什麼無法抹平的矛盾。
相關範文
- ·《看見》中的看見——讀柴靜的《看見》
- ·讀柴靜《看見》有感
- ·讀柴靜《看見》有感1500字
- ·柴靜《看見》讀後感
- ·柴靜《看見》讀後感
- ·柴靜《看見》讀後感1000字
- ·讀《看見》有感:真相背後
- ·讀《看見》有感
- ·《看見》讀後感800字
- ·《看見》讀後感
- ·《看見》讀後感1500字
- ·《看見》讀書心得
- ·《看見》讀書筆記
- ·紀錄片《看見》觀后感
- ·讀《看見 》有感
- ·看見《柴靜》讀後感
- ·看見柴靜讀後感範文
- ·看見柴靜讀後感
- ·柴靜看見讀後感1500字
- ·柴靜看見讀書筆記
- ·看見柴靜
- ·觀《看上去很美》有感
- ·純真與自然自己一生所求
- ·電影《等風來》里掩藏的真與美
- ·真與假
- ·看柴靜霧霾記錄片有感
- ·柒《不若不見》有種感覺,叫做一直愛你
- ·柴靜穹頂之下觀后感
- ·柴靜穹頂之下觀后感500字
- ·柴靜穹頂之下觀后感600字
- ·柴靜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