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寫景散文 > 北嶽恆山行

北嶽恆山行

手機:M版  分類:寫景散文  編輯:小景

  恆山與五台山脈絡相連同屬太行山脈。拜過五台山,順五台山出山公路北行螺旋而上,翻越海拔3058米的北台最高葉斗峰,坡下就是繁峙縣的砂河鎮。五台山距北嶽恆山所踞的渾源縣大約一百三十公里左右。

  泱泱華夏大地,有三山六水一分田之說。要說山,中華國土遍布名山,橫亘大岳,最有名氣的,非五嶽莫屬。追溯是誰封的五嶽,說法迥異,最早當屬舜帝御封,也有的說是秦始皇、漢武帝,還有的說是唐玄宗、宋真宗、明太祖,是誰給予的封號暫且不論,延續至今的歷史已經說明,五嶽在人們的心目中儼然已形成不可撼動的尊崇地位。五嶽所指的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歷代皇帝的登臨,佛堂道觀的聳立,信眾居士的香火,文人雅士的詠頌,從不同的方位角度把五嶽諸山推上了比山還要高的高度。一句“五嶽歸來不看山,”精練濃縮的表達了人們對五嶽的信服讚歎。

  北嶽恆山在五嶽中最高,主峰玄武峰海拔2017米。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恆山日記中寫到:“循之抵山下,兩崖壁立,一澗中流,透滹而入,{滹沱河}逼仄如無所向,曲直上下,俱成窈窕,伊闕雙峰,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擬之也。”這位遊歷過數不勝數華夏名山大川的千古奇人,對恆山的雄險做出了極高的評價,以致“武夷九曲都不足矣比擬之”,可見恆山峰巒奇偉的面貌。

  恆山最奇的地方是懸空寺。

  名曰懸空寺,的確寺懸空。它就建在翠屏峰的半山腰,遠看,就像一件絕美的工藝品鑲嵌在山體上,說粘在上面也可以。它小巧玲瓏,飛檐翹立,立柱孤懸,貼崖成畫,美輪美奐,巧奪天工。徐霞客在日記里贊道:“峽愈隘,崖愈高,兩崖之半,層樓高懸,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檐者,懸空寺也。”這個北魏時期的建築,雖歷經一千五百多年風雨,依然飛懸在翠屏山半。

  怪不得當年詩仙李白來此觀瞻,竟忘了題詩,只是揮毫寫下了“壯觀”兩個大字,如果留下詩篇,那真得是妙筆生花的千古奇文了。猜想,當年徐霞客來此,大多是聽說了李白的題字,受了他的影響。

  據傳,當年建寺是為了鎮住渾河{當地百姓稱金龍河}肆虐的洪水。時期的工匠們繫繩懸身鑿山,在鑿出的窟窿中深插方木,據現代考證,方木插入深達一米五左右,外懸的三分之二木料,用來支撐建造廟宇,現在看上去外掛支撐的立木,只是起烘托作用而已。

  懸空寺,閣樓上下相通緊貼山體,迴旋其中腳下凌空,人行其上顫巍巍,眼目眩,驚呼退避者大有人在。這裡供奉的大德先賢在全國的寺廟裡也堪稱絕有,主殿供奉的是,西來釋迦牟尼佛,道教老祖太上老君,儒學鼻祖孔子,三賢一殿,顯示出中華先民對信仰的融合與大度。對面山峰半腰飛字懸空,正中刻着碩大的“和”字,左邊是“禪”字,右邊是“佛”字,簡明扼要的詮釋了三教的釋義,懸空寺隔澗與三個大字遙相呼應渾然天成。

  出懸空寺往南穿一隧道,就到了北嶽恆山腳下。

  一條柏油路崎嶇盤旋着直達恆山半腰的廣場。大老遠就會看見山體上描紅的“恆宗”兩個大字,字體之大赫然在目,山因字得名,俗稱大字嶺。廣場上的一尊雕塑是張果老倒騎驢的形象。恆山不僅是五嶽之一,還是道教的洞天福地,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在恆山修道成仙的。廣場東側的山坡上是北嶽玄武廟,這也是步行上山的起點。上恆山的路還算平坦,根據自身的體力可選擇乘索道和步行上山。

  沿石階雲徑北上,不遠就是虎風口。這裡左邊懸崖右靠石壁,一株奇特的懸根松就在道中間,據說是唐代古松,它根須外露,緊扎石岩,虯枝迸發,道骨仙風。再往前行就是果老嶺,這裡山勢忒陡,據說張果老只能步行牽驢上山,驢行同樣艱難,在山道上刨登留下了深淺不一的驢蹄印,雖經風化,但耐人尋味的痕迹還能看得出來。

  恆山主廟恆宗殿,亦稱“貞元殿,”建在主峰半山懸崖下。殿的大門名崇靈門,門內兩廂是青龍、白虎殿,正中築一百零三級台階,極其陡峭,古人云:“陡立若天梯,登如沿壁行”,膽小的人是不敢攀登向上的,敢下來的人更是廖如晨星。過南天門牌樓直達大殿,殿內供有“北嶽恆山之神”高丈余的神像。順道西行,有白虛觀,馬神殿,接着就到了九天宮。這裡供奉的是“九天玄女”娘娘,恆山道教得道的道長多在此講經說法。

  這裡還有神奇的苦甜井,相鄰相近,井水一苦一甜,傳說恆山下通海,甜苦井水是一龍一蟒吐出來的。繼續西北行就到了上主峰的會仙府,聽聽名字,就要到山頂見神仙啦,身體力行者可奮勇登高。下山的時候,可順路參觀北嶽大帝的寢宮,還有富有傳奇色彩的姑嫂捨身崖。當然,主殿的“金雞報曉”石也可以敲擊一下,聽聽像不像金雞報曉的聲音。恆山的松很值得一看,在北方乾旱少雨裸露的山石上,在很少植被的山體上,恆山松頑強的生長,許多松樹就是長在干拉拉的石頭縫裡,而且長得蒼勁挺拔,就像插進山體一樣,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您正在瀏覽: 北嶽恆山行
網友評論
北嶽恆山行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