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餘映潮《這樣教語文》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讀餘映潮《這樣教語文》有感
餘映潮的《這樣教語文》一書是初一時小組內統一購的書,當時看就有不少的啟發和感悟,只是沒有寫出來關於它的文字。現在重讀這本書,不少舊思和新想都一股腦地冒了出來。
餘映潮老師一直強調語文課堂上閱讀情趣興趣的激發,而且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朗讀方式。
分層推進式朗讀。一般的朗讀沒有多少激發學生朗讀興趣的指導,更沒有對文本的反覆咀嚼。而余老師在《紙船》的朗讀設計就很有創新:
1、請大家用“溫婉的調子”朗讀這首詩;
2、請大家帶着“水一樣的柔情”進行朗讀;
3、請大家帶着“金子般的童心”讀出作者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按照這樣的朗讀步驟走,學生很容易在老師的帶領下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去品味一首感人至深的好詩。
微型話題式品讀。就是老師在文本基礎上提出一個一個的話題,由此將學生帶入品讀情景。
如課文《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中的微型話題涉及就很好:
請大家自選話題,發表見解:1、課文內容簡介;2、美麗的羅布泊;3、恐怖的羅布泊;4、胡楊悲歌;5、塔里木河的呻吟;6、課文中的數字;7、課文中的憂患意識;8、四個“盲目”用得好;9、悲劇還在上演;10、我這樣品析課文中的一段話;11、夢回仙湖;12、假如我是一位百歲老人……
妙點揣摩式欣賞。就是講課文中的精妙地方作為重點講解的對象,並且讓學生從該點出發進行自由發揮。
如《口技》的妙點設計:
請學生用一個“善”字領起,針對課文內容來說話。學生會說:“善於”字在文字生動,如“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等;“善”字在文字貼切——如“遙聞”、“微聞”、“絮絮不止”、“作作索索”等;“善”在文中的口技表演有一定的情景和簡單的情節;“善”在文首和文尾的一“拖”、一“撤”,言下之意是說別無他物,全憑技藝;“善”在文中既有正面的細膩描寫,又有側面的儘力烘托,等等。
一個“善“字,貫穿閱讀欣賞的整個過程,像一條線索串起了閃光的珍珠。
拓展遷移式創編。這是從聽說讀寫等方式將課堂引向深入,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對寫作技巧的把握、對哲理的領悟等等。這樣的課堂可以將學生引向更為廣闊的領域自由馳騁,獲得更多的感知和理解。
餘映潮老師從課堂細節入手,從引導學生讀和悟的出發點着手,總結出許多對課堂大有裨益的品讀方式,讓我們獲益。今天我再次將這些方式按照自己的理解總結出來並稍加評點,以和大家共勉。


相關範文
- ·讀《這樣教書不累人》有感
- ·《不拘一格教語文》讀後感
- ·《這樣教書不累人》讀後感
- ·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讀後感
- ·讀《直擊新課程學科教學疑難小學語文》
- ·讀《這樣上班就對了》有感
- ·讀余秋雨《何謂文化》有感
- ·讀余秋雨《問學》有感
- ·讀余華《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有感
- ·讀余華《許三觀賣血記》有感
- ·日式教養孩子的價值——讀《日本媽媽這
- ·《猶太人是這樣教育孩子的》讀後感
- ·讀曹洪彪《新概念快速作文》有感
- ·讀《甲骨文》有感
- ·讀《若離散文》有感
- ·讀《這個夏天》有感
- ·讀《這就是馬雲》有感
- ·讀《這是我們的船》有感
- ·讀《這個世界會好嗎》有感
- ·讀《這麼多年》有感
- ·《這樣做教師更幸福》讀後感
- ·重讀余秋雨
- ·讀余華《活着》(隨筆)
- ·用心去讀余秋雨
- ·像孔子一樣教書育人之心得體會
- ·《新課程怎樣教》讀後感
- ·怎樣教育孩子讀後感
- ·鳥的紋樣教學反思
-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
-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750字
- ·《讀書與作文》讀後感--在讀書中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