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讀後感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教育的智慧 愛的教育 三生教育 教育走向生本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讀後感

  鄧飛

  我是一名從事蒙台梭利教育五年的蒙台梭利導師,蒙台梭利女士的教育理念深深吸引着我,讓我不斷的追尋、探究它,為了豐富蒙台梭利知識,上學期末我讓朋友幫我從省外帶回《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這本書,寒假期間我好好的把此書細看一番,受益匪淺。

  瑪麗亞.蒙特梭利生平,瑪麗亞.蒙特梭利是意大利現代教育的先驅,她因蒙特梭利教學法而聲名遠播流傳至今。她是第一個獲得羅馬大學醫學位的女性。畢業后她開始從事心智障礙兒童的教育工作,並在那段期間研究出她的教學法。她的教學法在於讓孩童透過感官教育來發展智力,並強調讓孩童選擇自己的學習工具。她相信兒童透過學習成就並獲得自主學習的快樂后,便能產生學習興趣。她的著作被譯成了37種語言文字,許多國家設立了蒙台梭利協會或蒙台梭利培訓機構,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學校遍及110個國家。對於創立了這樣一套風靡全球的教學法的偉大教育家,她的精神和智慧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尊崇!看完此書我的感觸如下:

  一、尊重孩子,給他們自由

  蒙台梭利把她辦的學校稱之為“兒童之家”,她認為兒童有種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展着的存在,它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教育的任務就是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按其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她主張,不應該把兒童作為一種物體來對待,而應作為人來對待。兒童不是成人和教師進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蠟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劃的木頭;也不是父母和教師培植的花木或飼養的動物,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能動的、發展着的活生生的人。自由指是兒童不受任何人約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強制與壓抑的情況,不影響他人不影響環境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可以隨心所欲的做自己喜愛的活動。生命力的自發受到壓抑的孩子決不會展現他們原來的本性,就像被大頭針釘住了翅膀的蝴蝶標本,已失去了生命的本質。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們總會再三強調學生們要守紀律,在課堂上不許隨便亂動,或像啞巴一樣不作聲,也許孩子們會這樣去做,但是這只是一種高壓政策下的不容辯駁的“不許動”,此時的孩子們只是一個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個守紀律的人。那麼身為老師、父母的我們,究竟怎麼樣才能在給孩子自由的同時教會他們守紀律呢?蒙台梭利指出:只有當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並遵循一些生活規則時,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為,我們才認為他是一個守紀律的人。蒙台梭利說:“讓孩子學會辨別是非,知道什麼是不應當的行為。如任性、無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礙團體的活動,都要受到嚴厲的禁止,逐漸加以根絕。必須耐心地輔導他們,這是維持紀律的基本原則。”在兒童之家的教室里,我們會看到所有的孩子在教室里自由地走來走去,但都在做一些有益的、充滿智力的自覺活動,沒有任何的粗魯行為,這些孩子才是真正遵守紀律的。

  二、讓孩子學會獨立

  沒有獨立就沒有自由,因此,我們必須指導孩子的個性得到自由、積極的表現,使之通過自己的活動達到獨立。蒙台梭利指出:有效訓練小孩的所有教育活動,都必須幫助孩子們在獨立的道路上前進。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學會走路,學會跑,學會上下樓梯,學會撿起掉落的東西,學會自己穿衣服和脫衣服,自己洗澡和吃飯,清楚地表達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所有這些,都是獨立教育的一部分。可往往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總是習慣性的侍候孩子。如現在我帶的小班個別孩子,都已經兩歲半上幼兒園了,不敢扶把桿上樓梯,不會自己脫褲子,幫他脫了褲子拉尿還尿到褲子……好多他們本應該自己做的事情卻都是別人幫助才能做。實際上孩子們都是想獨立,但是很多家長沒這意識,總認為他們小,總是擔心他們這做不好,那樣不安全,所以好多事情總是拒絕他們獨立完成。而這種做法是極端錯誤的,這不是在愛孩子,用蒙台梭利的話說就是在奴化他們,這樣很危險,因為這將抑制他們有益的、自發的活動,增加孩子心理壓力,我們要想一想孩子的感受。孩子必須自己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提高他們獨立生活能力,才能讓他們更自信!大自然賦予了他們進行各種活動的身體條件和學會如何去做的智力因素。作為家長的責任應該是,盡量的提供給他們征服大自然所賦予他們的有益活動,不斷的提高孩子們的獨立生活能力。

  三、教育的順序問題:自然教育--感覺教育--智力教育

  1、自然教育,人類在成為社會人之前首先是自然人,所以教育之初應該順應這種自然性,而不是去壓抑或者使其與自然隔離。方法有:使兒童親近自然,感覺自我是自然的一部分;種植植物,體會生命的過程,培養對生命的責任感。

  2、感覺教育,事實上成人所從事的勞動都必須建立在“感覺”基礎之上,“感覺”是一種體驗,對於周圍環境的一種靈敏度。是生物體的本能,而傳統教育往往更注重智力和理論的教育,而忽略了增進這種生物本能的優越性,創造出的是“脫離世界而生活的人”所以蒙台梭利認為“感覺教育”應先於“智力教育”。教育方法較多,不一一累述。

  3、智力教育,在幼兒期要注重孩子智力的開發,知識的學習、獲得途徑在於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這是什麼。

  四、蒙台梭利還告訴我們老師、父母在育兒實踐中的一些注意點:

  1、蒙台梭利認為孩子的發展具有階段性,每個階段敏感期不同,我們要把握孩子敏感期對孩子適時教育,這樣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每個兒童對不同事物的敏感時期不同,當我們指導他接觸某種訓練,而他卻沒有表現出興趣,或老是出錯時,我們需要換個別的時間再試,因為他還沒有到達這個敏感期,強迫學習只會適得其反。

  2、蒙台梭利還提醒我們對幼兒指導時語言要明確、清晰、簡單,而不要用其他“複雜的語言”來對某一概念作進一步的說明。引導孩子進行物體識別時,要做到“從對比鮮明的開始”。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這本書,是蒙台梭利博士對自己親手創立的“兒童之家”的經驗總結,她獨特的教育觀念——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學習,讓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無論是在我當蒙台梭利教師還是作為人母的生涯中,它將永遠指導着我,我要做到的是:我要給予孩子們充分的尊重與理解,讓他們自由地發展,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想這是我能做到的,也是我一定做到的。

您正在瀏覽: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讀後感
網友評論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