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菜根譚》讀後感

《菜根譚》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菜根譚》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菜根譚》讀後感

  文/段世超

  這本書我看過兩遍,第一遍是在大學的時候,有個比我低一級的安徽籍師弟推薦給我看的,那是2010年。我和那位師弟談的頗來,他的思想挺有深度的,我們會偶爾地聊聊天,談人生談理想。某次,他說,師兄,我給你推薦兩本書,我覺得很值得看看,其一就是《菜根譚》,其二是曾國藩的傳記。當時這兩本書都看了,曾國藩的傳記在圖書館借的,版本不是很好,因此印象不是很深刻。等遇到好的版本,曾國藩還是需要重新讀讀的。那位師弟本科畢業去美國留學了,讀完了碩士現在讀博士。他現在還會每個月把他在美國的感悟和經歷寫一寫,挺好的。第二次看這本書是去年了,買了一本,放在床頭,沒事就翻一翻,獲益很多。總的來說,這本書是對我的性格影響最大的兩本書之一,另一本書是唐德剛寫的《胡適口述自傳》。這兩本都使我改掉了性格里的急性子和比較苛刻的部分,教會我更加淡定從容和更加包容的品質。雖然,我現在做的還遠遠不夠,但是我還在努力。這本書也許還需要再多看看。因此很想推薦給大家看看。這本書中都是一些幾乎沒有邏輯不連貫的一些人生哲思。下面就挑選幾句和大家分享吧。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這句話在書中是在比較靠後的地方,但是我把它放在第一的位置,因為這句話即使你沒有看過這本書,你也一定在別的地方看到過。還有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是我特別喜歡的句子。它倆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在強調一種態度——冷眼旁觀。生活上或是工作中,有太多的不如意,有太多的無能為力,與其整天抱怨懊惱,真是不如以一種冷靜的態度去接受,不是一種消極的態度,而是一種冷眼旁觀的沉靜。我是不太喜歡讓自己的情緒隨着生活中的瑣事而改變,我追求一種內心的平靜,不喜歡自己處於一種大喜大悲的狀態,我討厭那種情緒像過山車般的大起大落,那不僅於事無補,還很有害健康。記得2008年時,高三班會有位同學在班會上說過這樣一句話"就算是跌倒也好豪邁的笑".要的就是這樣一種姿態。

  "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后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這句話是在教我們正確地對待得與失。與老子的那句話"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也是一個意思。《菜根譚》的這句話我覺得說的更具體,在我們得意的時候別輕易忘形,因為太多的人容易被勝利沖昏頭腦,所以他建議我們早回首,這一點其實我不太認同,因為我覺得這稍微有點悲觀,我們只需要在勝利的時候繼續保持冷靜,及時認清形勢,應該還是可以的。後半句則是說在失敗的時候或許還會轉敗為勝呢,所以不要輕易放棄。這一點是我覺得很有道理的。對於我現在讀研究生而言,其實五六年,甚至是六七年而言,做的實驗何止千百個,只要有十個實驗成功了,那我也就順利畢業了。說的通俗一點,其實我們這一輩子,機會有很多,錯失一兩個機會有算的了什麼呢?甚至,只要你抓住一兩個機會,你的人生也就成功了。我總覺得,失敗教給我們的東西更多。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衍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成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叢興。君子所以寧默勿躁,寧拙無巧。"這讓我想起來了流行很久了的兩個詞"靠譜與不靠譜",做一個靠譜的人就要事事靠譜,只要你有一件事情不靠譜就會被說為不靠譜,這樣子做一個靠譜的人何其難啊!順着這件事情,我覺得對於朋友和家人,也許我們該多一點包容,允許周圍的人犯一些錯誤,只要次數不多,不是很嚴重,我覺得是可以原諒的。不然的話,那就沒法和別人交往了。就我引述的這句話,總的來說我是贊同他的觀點的。他提倡君子盡量保持沉默和不要輕易浮躁,寧可做一些笨拙且保險的事情,也不要冒險取巧。這讓我想起來了高中數學老師的那句話"吃虧在於不老實".在拙與巧之間,大家自己取捨吧。

  之前我以為《菜根譚》是一本禪學意味很濃的書,但是我剛才看書的編者序言,說這本書是融合儒、釋、道三家的行為處事道理。不過就我自己而言,我更喜歡的是關於禪學的句子,比如剛才我介紹的第一句話,我沒有任何異議,但是對於第二句和第三句,我就會有點異議,因為我覺得有點悲觀和保守。忍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原本還準備多介紹幾句我喜歡的句子的,但是我不想把一篇讀後感寫的太多冗長,我們講求的是點到為止,目的是讓你們大概看看喜不喜歡這本書,而不是可以給你講一本書。

  《菜根譚》的隱喻是"咬的菜根,百事可做".什麼意思呢?咬菜根好比是很枯燥很落寞的生活,如果在那樣的狀態里你都扛得住,那麼你就可以應對很多其他事情了。有點逆境出人才的意思。我自己不喜歡太熱鬧和太複雜的生活,總覺得那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我們沒必要刻意去咬菜根,但是我們得具備咬菜根的能力。

  段世超

  2015年12月6日

您正在瀏覽: 《菜根譚》讀後感
網友評論
《菜根譚》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