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如何做一名會說話的好醫生》後有感

讀《如何做一名會說話的好醫生》後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點燃心燈

  ——讀《如何做一名會說話的好醫生》後有感

  王立肖

  記得有一位醫學前輩告訴過我,無論你是多麼優秀的醫生,也不管你掌握了多少生物學、化學,甚至是解剖學的知識,也不論探索人體的技術如何發展,面對面與病人交流依然是最基本的醫患接觸方式,它的力量令人驚嘆。

  曾經在工作中遇到過這樣一位患者,70歲,女性,雙眼高度近視眼,雙眼核性白內障,我們為其實施了雙眼白內障手術。術后右眼視力恢復至0.15,左眼視力提高不明顯,后查出左眼有高度近視性黃斑病變,因此導致左眼視力在白內障術后無明顯提高。患者與女兒對左眼術後效果不滿意,情緒激動,抱怨視力沒有提高,作為主治醫生的我不斷地跟患者解釋病情,但患者和女兒仍然情緒激動,我亦是滿腔委屈,將這一情況向科主任彙報。主任問清楚診療經過及患者訴求后,微笑着將患者老伴和女兒請到眼科實驗室,利用眼球的模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了患者視力提高不明顯的原因:術前因患者患有白內障,在玻璃體混濁的情況下,無法檢查出高度近視性黃斑病變;現在通過白內障手術,改善了晶體狀況,才使得醫生能清楚地看到眼底病變。因此想提高視力,還需要繼續治療。經過主任耐心、生動的解釋,患者及家屬終於清楚了老人的病情,情緒也逐漸恢復下來。

  營造良好的醫患關係是我們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有時候只是換一種溝通方式,效果完全不同,這也是我們可以做到的。近日閱讀了院黨委發的《如何做一名會說話的好醫生》一書後,感觸頗深,更加深刻的體會到,與患者溝通交流是醫患和諧的重要推動力,醫患糾紛的發生多數來源於沒有有效的溝通。書中把深刻的道理寓於生動的醫療事故中,讓我們從中領悟到作為醫師,加強人文理念,提高個人修養,增加與病患有效溝通,乃是改善醫患關係的根本之路。

  特魯多醫生的墓志銘上寫着這樣一段話"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治療並不總意味着治癒某種疾病,常常是體恤、減輕痛苦。診療過程其實是醫師對另一個生命體的悉心觀察和感情交流。也許我們常常無法去做偉大的事,但可以用偉大的關愛和仁慈的心來做些小事。"熱心、愛心、真心、關心"是醫務工作者心中一盞不熄的燈。作為一名年輕醫師,我們除了要修鍊自己的精湛技術,也不能忽視自身的人文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掌握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方式和技巧。點燃心燈,它是我們的信念,是我們的精神支柱,也行路上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我們也會邁着堅定的步伐,追尋夢想的足跡。(眼科醫院二病區王麗肖)

  註:本文轉載自寶雞市人民醫院內部資料《寶雞人民醫苑》。

您正在瀏覽: 讀《如何做一名會說話的好醫生》後有感
網友評論
讀《如何做一名會說話的好醫生》後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