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吶喊彷徨讀後感

吶喊彷徨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吶喊彷徨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吶喊彷徨讀後感

  徐瑞明

  魯迅先生作為五四新文化的先驅和中國最偉大的革命家之一,他的作品雖為後世稱頌,可真正繼承其革命精神衣缽的人在當代卻太少。我在幾近成年之時才拜讀他的名作《彷徨》,說來也是慚愧。

  彷徨一詞意為“來走去,猶疑不決,不知往哪個方向去”,反映了魯迅此時在革命征途上的迷茫,作於五四新文化運動陣營分化時期。字裡行間充斥着現實與理想的衝突,以及各類人違心的選擇。我個人尤其對《在酒樓上》和《傷逝》感觸極深。

  《在酒樓上》講述了主人公與朋友的一次偶遇長談的經過。從朋友的言語中不難發現,他也曾是一個會為了國家前途命運,與他人爭執不下,乃至拍案而起的愛國青年。那是那個時代,甚至當代許多青年人形象的縮影。不得不說,每每想象這樣的人物,彷彿看到了樣板戲的宣傳畫,人人右手舉至胸前的畫面,很理想化。然而,就像大部分人一樣,他不可免俗地淪為一個麻木為生計的人。結尾的環境描寫——“屋宇和街道都織在密雪的純白而不定的羅網中”,前途的不定,心中的彷徨便融於環境描寫之中了。

  《傷逝》描繪了涓生和子君兩個虛構人物的愛情故事。實則涓生更像是現實中的魯迅,而子君又何嘗不是許廣平的化身呢?在故事中,原本與主人公同為戰友的子君,最終由於長期持家,抹去了本來鋒利的稜角,以致最後完全退化為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對於涓生的話越來越不能理解。兩人的感情最終破裂,子君的生命也或多或少因此而走向了滅亡。這是魯迅惟一一篇寫愛情的小說,或許魯迅預見了自己與許廣平相似的命運,而破例為自己的愛情提前寫了一篇“緬文”。

  以這兩篇小說為代表,再加上《孤獨者》等,都在描述着理想與現實的衝突。革命者因為艱難的生活,忙着尋求生計而忘卻了對於信仰的忠誠,變得馴化,理想與現實的天平向後者傾斜。而當時的社會現實就是許多新文化運動的支持者,看到社會有了一些進步便停滯了,全然沒有馬丁。路德金面對不公時“絕不滿足”的吶喊。國民性中的種種劣根性,是魯迅一生的敵人和口誅筆伐的對象。然而今天呢?我們有任何實質性的進步嗎?只能慨嘆一句偉人已逝!

您正在瀏覽: 吶喊彷徨讀後感
網友評論
吶喊彷徨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