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光榮與夢想》有感

讀《光榮與夢想》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讀《光榮與夢想》有感

  謝寒波

  各位書友好,我是石牛寨鎮謝寒波,今天我分享的書籍是威廉·曼徹斯特的《光榮與夢想》。

  生活在中國的我們,似乎從一出生就與"山姆大叔"有着無法割捨的愛恨情仇,我們既羨慕、讚歎美國的科技發達、生活富裕,也喜歡美國的好萊塢大片、新奧爾良烤翅,又對美國獨霸一方而"耿耿於懷",在我們身邊也充斥着"東風"與"西風"的對比較量,最近的一次閱兵似乎又將美國推到了"不可原諒"的境地。美國不是我的國,但似乎是我不得不了解的國。

  《光榮與夢想》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個時代,它濃縮了美國1932至1972年40年的社會發展歷程,涵蓋了經濟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原子彈研發、人權運動、種族隔離制度、空間競賽、冷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等,從我所熟知的歷史來看,這似乎就是美國歷史的一大半,也正是這40年,美國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大飛躍,正式登上世界舞台,開啟美國時代。本書一共四卷,151.5萬字,壘起來和四大名著差不多厚,是個大塊頭,一個月下來才看完第一卷和第二卷的大半,所以此刻只能提半桶子水來見大家了,非常慚愧。幸好,看完的部分正好涵蓋了羅斯福執政的前後,所以我就分享這一段較完整歷史的讀後感吧。據說本書自1974年面世以來,就廣受讀者熱捧,估計在書友中我算是初生牛犢了,不當之處,請各位書友多多指點。

  對於所讀的1932-1950年的美國歷史,我有以下三點主要感悟:

  一是苦難鑄就輝煌。本書歷史自1932年開啟,正值美國經歷經濟大蕭條。那是一個灰色的時代,工廠破產,農場產品堆積,成千上萬的人飢腸餓肚,四處遊盪,又慘遭各州警察驅離,就連那些曾經為國獻身的"一戰"老兵也得不到任何救助,針對大型公司的遊行、罷工此起彼伏,流血衝突不斷,國會山被流民"佔領",以致需要麥克阿瑟將軍動用軍隊來鎮壓貧民,政府忙於自救而無暇顧及世界大戰正在進行。1932年,日本攻佔錦州,中國東北三省全部淪陷,中國也正遭受着磨難。美國比我們幸運,歷史選擇了羅斯福,這個坡腳但睿智、堅韌的老人。他實施了"百日新政",通過了《緊急銀行法》《全國工業復興法》等一系列改革法案,拯救產業,增加就業,開始"爐邊談話",告訴絕望的美國"我們唯一恐懼的是恐懼本身",帶領美國人民找回自信。但羅斯福並非一番風順,法官平均年齡達78歲的最高法院,思想保守,隨時都可以推翻新政,事實也是如此,到後來,拯救危機的關鍵舉措《全國工業復興法》被控違憲而宣告終止,《社會保險法》也被渲染成《共產黨宣言》的翻版,羅斯福則被誣告為"赤色分子",反羅斯福陣營十分龐大。改革與對抗不斷交織,但美國在羅斯福的帶領下最終走出了危機低谷,工人開始工作,商店有了生意,遊盪的人可以租得起房子。美國人重拾信心,無比團結,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復興運動。可以說,大蕭條是美國失落的低谷,也是振興的開始。

  二是大國始於擔當。在過去宣傳中,美國是好戰的、野蠻的,善於發戰爭財,似乎是個討人厭惡的黑心商人。但事實或許並非如此。起初的美國,並不熱衷於霸權,而且奉行的是"中立主義",此前的《中立法》規定美國不能向交戰國出售軍火,美國公民不允許乘坐交戰國的船隻,否則後果自負,美國也曾拒絕與英國聯名譴責日本侵華的行為,很多美國人甚至認為根本無需保留軍隊。但中立的美國再強大也是無法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也無法領導世界。納粹的進攻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羅斯福已感覺到美國不可能免受災難,開始援助英法等國,日本轟炸美國珍珠港,美國正式捲入戰爭,並逐步擔當起反法西斯的重任。在歐洲戰場,美國與英法阻擊瘋狂的希特勒,並成為歐洲反攻的中堅力量,在太平洋戰場,美國與日本開始了海上爭鋒相對,消耗了日本大部分艦隊、戰機,奪取了日本在東南亞的大部分殖民地,最後兩枚名叫"小男孩""胖子"的原子彈徹底擊碎了日本負隅頑抗的武士道心牆,日本被迫接受"無條件投降".其實在此之前,美國並未遭受國土侵犯,也並不強大,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貢獻不小,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二戰的命運、世界的命運,那時羅斯福連同丘吉爾、斯大林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領導者,而不可否認羅斯福正式帶領美國成為世界權力中心的中心。二戰中,美國軍事工業、科技創新都實現了跨越發展,美國經濟也擺脫了蕭條,美國外交開始觸及世界。假如美國繼續奉行"中立主義",沒有參與二戰,那今日之美國,今日之世界又會怎樣?歷史似乎是偶然,也是必然。相比之下,我們中國要成為一個世界大國,似乎還有很多路要走。自己喧囂的強大或許並不是世界認可的強大。

  三是變革強過偏見。印象中的美國是怎麼樣的?不少人會說自由、民主、開放、高度文明等等,並藉此批評我國現行的政策,指責我們的人權,也有很多人說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發展太快等等,勸我們要等待、要包容、要擁護。但反觀美國70年前的歷史,或許我們該放下偏執、偏見。危機中的美國並不光明,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失業、流浪而得不到救助,甚至被州政府無情驅離,必要時還以"維護國家安全"之名動用軍隊鎮壓;羅斯福時代也並不民主,一段時間內羅斯福似乎等同於了法律,議員們只是履行了"舉手"的義務;戰時的美國也曾實行配給制,物資極度匱乏,營養不良影響了幾代人;現今美國大片里的露骨鏡頭,在那時的廣播電視幾乎不可能出現,審查相當嚴格,人們也不可能公開談"性";那時的美國人權同樣糟糕,黑人依然不能享有同等的投票權,依然被上流社會所提防,工人們被壓榨,童工現象普遍存在。等等。在1932-1972這40年,美國也經歷了無數大變革,無數次重新洗刷自己,有黑暗、有動蕩、有保守、有愚弄,但美國的優勢在於包容,能順應潮流,又善於創新,在困難面前選擇變革,在變革來臨時選擇順應。我們或許無需一定要與美國等其他國家對比出個一二,然後說這個好那個不可以,或許我們也無需要盯着自己的傷疤然後不斷重複回憶過去的苦痛,或許我們也無需炫耀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之快,國家之強大,我們需要更加專註於自己的問題,然後全力去解決它,至於什麼道路,什麼技術,或許只有成功后才有最終的定論,而且會是不錯的定論。

  鑒於本人閱讀的還只是本書的部分,所見識的也很淺顯,暫時只能分享這幾點不成熟的讀書感悟。不過,《光榮與夢想》這本書確實可以稱得上是大作,經典,值得推薦。該書採用了蒙太奇式的記述手法,像是展開了一部歷史大劇,每段歷史都是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趣味性較強,同時又專註於細節,展示了美國40年的點點滴滴,內容十分豐富,既厚重又氣勢磅礴,與作者恰到好處的幽默感相融合,讓歷史變得立體可感,輕鬆愉悅。後段我會繼續讀完《光榮與夢想》第三第四卷,同時結合書友推薦的《紙牌屋》《民有政府》作為了解美國的啟蒙讀物,希望對開闊自己的視野和思維有所幫助,也希望能有機會與興趣相投的書友們一起交流分享。

您正在瀏覽: 讀《光榮與夢想》有感
網友評論
讀《光榮與夢想》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