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前方是什麼讀後感

前方是什麼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前方是什麼讀後感 標籤:經濟學是什麼 春晚觀后感

  前方是什麼讀後感(一)

  當今的社會有太多的浮躁。

  教師問高三學生,你準備填報什麼專業?學生說,還沒想過,反正什麼專業掙錢多就報考什麼。教師諒訝地問:“你怎麼會有這樣的‘標準’?你難道就沒有什麼愛好嗎?”學生:“我怎麼沒有愛好?我愛好錢。誰不愛錢呢?”教師說:“除了錢,世界上美好的東西很多,比如自然,生命,宇宙,品格,愛情,人格,理想,友情等等,都是值得追求的啊。”學生說:“這些也不錯,可還是錢最美好。”

  有人將這些都歸罪於學校沒教育好。吳非老師反問:如果學校教育有問題,那麼這個社會又給青少年提供了一些什麼樣的榜樣呢?孩子們視野所及,能看到的是人們什麼樣的精神追求呢?

  譬如,報刊宣傳的“成功人士”,多數是大老闆;體制內的歌星唱愛國愛黨愛軍,每首歌的開價抵一所農村學校全體教師的年工資;官員辭職自謀出路,總說是去奮鬥,“實現人個價值”,卻幾乎都是經商;出版社講“先進文化”眼睛總瞄準中小學生的錢包;旅行社知道“保持先進性教育活動”最後一定會安排外出參觀旅遊……

  再看看學校的環境。不少學生從讀小學起就開始交“擇校費”,為了能到條件好一些的學校讀書,父母傾其所有,兩三萬元錢(甚至更多)給家庭造成的壓力讓懂事的孩子黯然神傷。沒有錢,就可能是另外一種待遇。錢,是多麼重要!

  以上情由皆司空見慣,見怪不怪。吳非先生指出有什麼樣的社會風氣,就會有什麼樣的教育。所以,當學生說出“我追求金錢”時,我們暫不必火冒三丈,觸發批判的神經,而是應當先反思:我們讓孩子們吸進了什麼樣的空氣,讓他們的眼睛攝進了什麼樣的色彩,讓他們的耳朵聽到了什麼樣的聲響……

  吳非老師是我敬佩的人,以前我看過他的另一本書《不跪着教書》,我從中受益匪淺。可以說,《前方是什麼》是《不跪着教書》的續集。春節期間,見到書名就有一種想讀的衝動感。通過閱讀《不跪着教書》,我懂得了教師應是最有尊嚴的人,做一個有尊嚴的教師不但是我們做人的準則,而且是職業的需要,如果是一個沒有尊嚴的教師,教出的學生也只能是思想的奴隸。《前方是什麼》這本書給我什麼啟迪呢?經過對這本書的進一步梳理,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去思考:

  一、做一個有尊嚴的教師。在這本書中作者繼續滲透他的一個重要思想,即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做一個有尊嚴的教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直立行走在教育的征途上,才有自己的思想,才能不被一些污濁的教育現象所同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教師有尊嚴,學生才有尊嚴。沒有尊嚴的教師,一般是不會有有尊嚴的學生的。做一個有尊嚴的教師是我們人格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同時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與《不跪着着教書》不同的是這本書中沒有章節講“做一個有尊嚴的教師的重要性”,而是把這種思想自然融入到每一篇文章當中,使讀者感受到“尊嚴”無處不在。其中有一篇文章《面對兒童的眼睛》算是較直接地談了“尊嚴”的問題。他講了辦公室里,如果有同事的小孩子,人們總想逗逗留這孩子,以顯示對小孩子的喜愛,和對小孩子家長的尊重,豈不知,這樣做反而對小孩子不好,因為小孩子也有自己的尊嚴。

  二、對教育上的不良現象要有反抗的勇氣。在這本書,吳非老師多次地批評教育中的腐敗現象和不當的教育方法。比如《論校長的教育使命》一文,作者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述了校長的教育使命,其中列舉了校長種種素質低下的狀況,有些校長不通業務,有些校長不務正業,等等。我想說些話是要有很大勇氣的。我記得《中國教育報》上有一篇對吳非老師的訪談錄,記者問他,你敢於說真話,因而得罪了一些領導,他們有沒有讓你穿小鞋的時候,吳非老師回答說,“有,把小鞋頂個洞,腳趾頭不就得到解放了。”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教師對校長唯唯諾諾,惟命是從,即使校長有錯誤也不敢提出反對意見。人民教師應該對教育負責,純凈教育的環境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對教育理想的執著追求。吳非教師在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中說,“中國的教育將往何處去?明天,誰來建設這個國家?這些問題,如果我們不思考,也許就沒有人去思考了。社會分配的不公,金錢誘惑的無所不在,教育領域的種種腐敗,正在腐蝕一個時代的教育;但是,仍有一群有信仰的、站直了的人。中國人應當銘記教育守望者們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的付出,沒有他們神聖莊嚴的工作,就無法鑄造國民雄健的魂魄,而一切發展也將化為烏有。人可以沒有宗教政信仰,但是從事真正的教育需要宗教般的執著精神。”“走吧,走出光明來!”吳非老師對理想教育的執著精神令人感動。他在《我對課改充滿信心》一文中,列舉了種種為應試教育推波助瀾的行為,指出“對貫徹實施素質教育,為斷有人發難。”他說,“中小學的升學率惡性競爭造成學生學業負擔過重,過重的學業負擔在摧殘青少年,為什麼有的人就是不肯正視這樣的事實,不肯去思考人的尊嚴和教育的尊嚴呢?”“我多麼想聽見孩子們的哥唱!好多年了,聽不到孩子率性的歌唱。我想後到孩子們旁若無人地對着群山唱,對着天空唱,我想看到他們臉上對明天的憧憬……然而,沒有歌,沒有詩,也沒有夢。”他又說,“教師應當是思想者,是思想者就得有責任感。不具備這樣的認識,就不配稱自己是‘知識分子’。同樣,改革高考的時機已經成熟。我很高興有那麼多專家和同行已經開始研究可行的方案,雖然困難還很多。”吳非面對“應試教育籠罩的教育界”依然對課程改革充滿了樂觀態度,令人非常敬佩。相比之下,我們大多數教師在教育中丟失了自我,自覺不自覺地成了應試教育的幫凶。我們應該感到汗顏,應該為新課程改革儘力。

  由於我寫作水平有限,難以寫出自己的見解,缺乏真知灼見,所以只好有些地方只好照抄這本書的內容。我建議同事們讀讀這本書,對你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前方是什麼讀後感(二)

  寒假休整之餘,讀了吳非先生的《前方是什麼》一書,頗有感慨。

  在開篇的自序中,作者寫道:“作為教師的個體生命究竟有什麼價值,在於教師自身的認識。人有信仰,即便單槍匹馬也會無所畏懼。因為看夠了成群結隊,聽夠了眾口喧囂,我對獨來獨往的虎豹或是鷹隼一直懷有敬意。”王棟生老師(吳非)不惜做個獨行者,或者說為道於自己的人師事業。羅素說:“自尊,迄今為止一直是少數人所必備的一種德性。凡是在權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從於他人統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權威與個人》)”。

  吳非老師從民國初年記述一些外國傳教士施粥濟眾的文字中感悟到了教育的目的。他說:我覺悟到教育的目的其實極為簡單:教育,是為了要讓學生像人一樣地活着,要讓他們像人一樣地活得美好。這不禁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也許教育的目的不必扯的甚遠,它就在眼前:為了學生。

  當然,當今的社會有太多的浮躁。

  教師問高三學生,你準備填報什麼專業?學生說,還沒想過,反正什麼專業掙錢多就報考什麼。教師諒訝地問:“你怎麼會有這樣的‘標準’?你難道就沒有什麼愛好嗎?”學生:“我怎麼沒有愛好?我愛好錢。誰不愛錢呢?”教師說:“除了錢,世界上美好的東西很多,比如自然,生命,宇宙,品格,愛情,人格,理想,友情等等,都是值得追求的啊。”學生說:“這些也不錯,可還是錢最美好。”

  某次有西安女子參加選美比賽,竟然當眾回答金錢比祖國重要,抬致惡言詈罵。

  有人將這些都歸罪於學校沒教育好。吳非老師反問:如果學校教育有問題,那麼這個社會又給青少年提供了一些什麼樣的榜樣呢?孩子們視野所及,能看到的是人們什麼樣的精神追求呢?

  譬如,報刊宣傳的“成功人士”,多數是大老闆;體制內的歌星唱愛國愛黨愛軍,每首歌的開價抵一所農村學校全體教師的年工資;官員辭職自謀出路,總說是去奮鬥,“實現人個價值”,卻幾乎都是經商;出版社講“先進文化”眼睛總瞄準中小學生的錢包;旅行社知道“保持先進性教育活動”最後一定會安排外出參觀旅遊……

  再看看學校的環境。不少學生從讀小學起就開始交“擇校費”,為了能到條件好一些的學校讀書,父母傾其所有,兩三萬元錢(甚至更多)給家庭造成的壓力讓懂事的孩子黯然神傷。沒有錢,就可能是另外一種待遇。錢,是多麼重要!

  以上情由皆司空見慣,見怪不怪。吳非先生指出有什麼樣的社會風氣,就會有什麼樣的教育。所以,當學生說出“我追求金錢”時,我們暫不必火冒三丈,觸發批判的神經,而是應當先反思:我們讓孩子們吸進了什麼樣的空氣,讓他們的眼睛攝進了什麼樣的色彩,讓他們的耳朵聽到了什麼樣的聲響……

  我想作為教師,應該擔負一定的社會責任,至少應考慮可以為學生提供什麼樣的空氣,可以讓學生見到何等的色彩。應保持對理想、信念的敬仰,做好自己該做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最後,引吳非老師開篇的題目。前方是什麼?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不能後退。

  前方是什麼讀後感(三)

  洛新局寒鴉小學劉海霞

  初看《前方是什麼》這類書名,總以為是純理論的書,高深莫測。

  翻開來一看,才發現不知不覺已沉浸其中。本書為語文教育專家、雜文家吳非的最新教育隨筆結集。文章從教育教學問題入手、分析現象,提供思路,文筆老練,促人深思。“第一滴污垢”例舉了老師批評學生不該把講義隨隨便便給別班的老師看這麼一件“小”事。文章分析了這件事情嚴重違背了教育的真諦,是教師缺乏職業道德的一種表現,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

  “這些都不是小事”講述了尊重學生,寬容孩子是判斷一個老師是否是好老師的重要標誌。教師要給學生的心靈多種幾粒善良的種子,在以後的歲月中,當他們回望童年、少年時代,他們就會對人世間充滿感激,並可能把善良和愛傳播給更多的人。

  “小公主自己拎着包”講日本皇太子的四歲女兒去上幼兒園,自己背着書包,拎着碩大的提袋這麼一件事。反觀我們的孩子從小讓別人伺候。作者提出了質疑“如果有一天,那些從小自己背着書包上學的娃娃遇到從小有人伺候的小皇帝們,較量之後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這些情況的確值得我們教師深思。日本的人口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土地只有中國的二十六分之一的島上“小國”,卻能三番五次侵略中國。二戰中失敗的日本在不長的時間裡又創造無數令人驚嘆的奇迹,人均國民生產值名列世界首位,尤其是獲諾貝爾獎的人數已達12人,我們偌大的中國仍是0。從社會信用和國民素質看,日本人普遍被認為工作認真、講求效率,守時、重信用、講禮節;在日本的大街小巷,看不到垃圾,地面光潔如新,牆壁沒有亂圖亂畫的現象;在公共場所不抽煙、不吃零食,不隨便吐痰,不隨手扔垃圾……反觀我們中國,情況如何呢?這究竟是為什麼?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迷茫之餘我多了些思考,我們教師從自己做起,扎紮實實地從小事做起。我們相信教育的前方,肯定不是黑暗,而是光明。

您正在瀏覽: 前方是什麼讀後感
網友評論
前方是什麼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