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鄭義門》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小景
觀《鄭義門》有感(一)
文/呂婕
初看鄭義門,為其是明太祖朱元璋親賜的"江南第一家", 宋元明三代正史為其列傳,"十五代不分家、三千多人同吃一鍋飯"的家族傳奇而震驚。在婆媳同居而鬧得雞飛狗跳已不再是新聞的當下,幾千人聚居如何有序、有治,且延綿不絕、生生不息,秘訣應該就是他的家規DD《鄭氏規範》。《鄭氏規範》,長達168條,治家、教子、修身、處事,涉及家政管理、子孫教育、冠婚喪祭、生活學習、為人處世等方方面面,堪稱世上最齊全的家庭管理規範,極具教化意義。正是這種智慧,指引着這個家族在歷史長河中前行。《鄭義門》動畫片深入挖掘"鄭義門"168條家規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通過《家法如山》、《儉以持家》、《致力為公》等12個生動故事體現"家風"和"規矩"的重要性。
我感觸最深的有兩點。一是"教化為先",小輩的鄭桐因為外婆生病,沒錢買葯,偷了香爐、蠟燭台、戒尺等東西去賣,被家長們發現后,一向秉公執法的家長最後卻選擇了不懲戒和公開鄭桐的行為,選擇的是幫他一把,以教化代替懲戒。確實,言傳不如身教,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真是說得人心服口服。"教"為教育,"化"是感化,即善於通過教育來啟迪人、感化人,但其手段的高明程度卻遠非教育可比,它把政教風化、教育感化、環境凈化等有形和無形的手段綜合運用起來,既注重正面灌輸道理,又注意結合日常活動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明事達理,潛移默化,其效果要比單純的教育深刻而又牢固得多。正如鄭四叔所說,懲戒不是目的,只是教化的手段,如果有利於族人向善,雖萬難而行之。這也就是鄭氏家族得以延綿不絕的原因之一吧,既遵守規範又善於教化,能達到促使族人向善的目的,正如鄭桐最後留下的眼淚,他是打心眼裡知道錯了也再也不會誤入這樣的歧途。聯想到現在,有多少人會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網絡上遍地都是憤青,現實中也多有一點點誤會就拳腳相見的事,以寬容感化人,以行動教育人,促使整個社會向善,這樣的人和事能多一點,再多一點,雖萬難而行之啊!
另一點是"防微杜漸".所謂防微杜漸者,以事雖小,而不防之,則必漸大,漸而不止,必至於,不可杜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便有"防微杜漸"之說,即防止不好之量變發展為質變。《道德經》有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在老子看來,人之所以"常於幾成而敗之",就是因其不能始終做到防微杜漸。《韓非子》亦有云:"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此皆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者也。"即言事物發展是一個由易至難、由細至巨的過程, 故必須要"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這對我們年輕幹部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點。剛開始工作,有熱情有決心,剛正不阿,慢慢的,看多了所謂的機關作風,慢慢的可能學會了敷衍和應付;甚至是看多了不好的行為,自己不知不覺也覺得做一點小壞無所謂,那就可能走上被腐化的道路。
有了規矩,自成方圓。鄭氏族人勤儉持家、清廉為官的背後,是家風文化的潛移默化使然。我們每一個家庭,也許都不曾有成文的家規,但是家風卻時時刻刻體現在我們身上,言談待人處事,都是我們家庭給我們留下的深刻印記。家是基礎,是我們國家的組成單元,家風是民風社風的根基,更是社會和諧的基礎。讓鄭氏家風中的精華傳遍大江南北,家家都孝順父母、兄弟團結、妯娌和睦、勤儉向上,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吾輩之幸也!
作者單位:金東區區府辦
觀《鄭義門》有感(二)
文/傅t
望過那一重重牌坊,白色的馬頭牆,黑色的磚瓦,苔痕點點斑斑。深色的門裡,容留的是歷史歲月的獎賞,是家旗累世的榮光,而漸漸鮮活起來的傳世家規正演繹出這廉儉孝義的"江南第一家".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規"乃是中國人從小耳濡目染的,已融入第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之中。"家規"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深遠的鄭義門,以獨特的家儀著稱於世,所謂"義生然後禮作,禮作然後萬物安".
《鄭義門》的第7集《政力為公》講述了當糧卡的鄭濂,不賣人情,不受賄賂,講述的是"官有正條,民有合約".秉公辦事的故事,揭示的是"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家規。第9集《鄭浩拒禮》講述了鄭家子孫鄭浩在擔任知縣期間,拒絕排場,拒絕禮品,抵擋住各種誘惑,清廉為官。展現了"為官者應以報國為本,體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規。《鄭氏規範》86、87、88各講的都是廉潔廉政的規矩。
古賢人視錢如糞土,現某些官員卻拜金重權,貪贓枉法之人級別之高,貪腐數額之大史無前例。和|若地,也將甘拜下風,自嘆不如。如今"中國夢"的實現過程中"老虎蒼蠅一起打"成為了百姓討論的一大熱門話題,很多貪官也都被一網打盡。"廉政"成為許多官員的自我修養。劇中的鄭浩在擔任知縣時,拒絕排場,拒絕禮單,抵擋住了各種誘惑;鄭濂不賣人情,不受賄賂,秉公丈量所管轄區域的田地。他們為何能做到這般?因為規矩,因為他們心中自小被立下了規矩,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而且這樣的規矩,隨着年月的增加和家中風氣的熏陶便更根深蒂固了。
《鄭義門》中第6集《儉以持家》講述的是鄭氏九世孫鄭棟去舅舅家做客。因穿一身粗布衣裳被舅媽嘲笑。12歲的鄭棟自幼受鄭氏家規熏陶,不以為然,不卑不亢地說"雖然是布衣,可也是乾淨的"《鄭氏規範》之所以這樣規定,為的就是要培養子孫勤勞吃苦精神,而且也讓他們了解農家清貧的生活。生於世家大族,卻能安於儉樸清苦,節衣縮食,實在不易。
蕭伯納曾經說"節儉是一門藝術",它使人最大程度地享用生活,熱愛節儉是一切美德的根本。"鄭義門雖家業繁榮,卻依舊勤儉,並非吝嗇,而是為了培養其美德。惟儉,可以惜福;惟儉,可以養廉。
巍巍鄭義門,白牆黑瓦伴,歲月輕輕拂過,留下的是孝義家精神的巍峨,留下的是家規傳承的不絕閃爍。但這份家規值得當世乃至後世去學習思考,這種孝義節儉精神值得更多人傳承。
作者系金華一中(學生)
相關範文
- ·觀《鄭義門》有感800字
- ·觀廉潔動漫片《鄭義門》有感
- ·黨員教師《鄭義門》觀后感
- ·《鄭義門》觀后感1000字
- ·《鄭義門》動畫片觀后感
- ·《鄭義門》觀后感
- ·觀鄭義門有感
- ·鄭義門觀后感作文2篇
- ·鄭義門觀后感作文
- ·鄭義門觀后感
- ·觀《當幸福來敲門》有感
- ·觀看電影《鄭培民》《張思德》有感
- ·電影《鄭培民》觀后感想
- ·觀看影片《鄭培民》心得體會
- ·《鄭師傅家申請經適房再現曙光》
- ·《鄭人買履》新解
- ·觀《小孩不笨》有感
- ·觀《小鞋子》有感
-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 ·觀《跑出一片天》有感
- ·觀《洛克王國聖龍騎士》有感
- ·觀《爸爸的三輪車》有感
- ·觀《紅色故事匯》有感
- ·觀《珍愛生命,預防溺水》有感
- ·觀《最美孝心少年》有感500字
- ·師德師風心得體會——觀《廉潔從教,以
- ·觀《在太行山上》有感
- ·觀《雨中的樹》有感
- ·觀《王懷忠的兩面人生》有感
- ·觀《向幸福攀登》有感
- ·為人民服務永存——觀《張思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