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李廣射虎教學反思

李廣射虎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李廣射虎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李廣射虎教學反思

  本文教學中,先通過閉書回顧預習,說說課文講的事件,然後引出古詩,指導學生朗讀古詩,然後根據古詩和故事,在文中質疑,有個別學生對文章的主題不理解,提出“李廣不是神箭手,因為他沒有射中老虎,而射中了石頭。”以這個問題作為引發點,我指導學生讀課文的最後一段,學生在朗讀中理解了李廣的神力,了解了李廣的英武。然後在由這個問題引導到課文第三段,使學生了解射箭時的背景,明白“林暗草驚風”的環境,在朗讀中深化了理解。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明了了本文中的故事和詩歌都是為了讚頌飛將軍的。

  本文的“文包詩”形式,可以借鑒用來指導學生自學古詩,所以在教學的結尾處,我和學生一起回顧了本文的結構,了解了第一段中寫了古詩作者和古詩內容,第二段中寫了詩中人物的背景。第三段和第四段通過故事講述了古詩的意思。

  我在教學中盡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全篇的教學以“詩”為重點,以“神勇無比”為抓手,想象神勇無比的人是什麼樣的,李廣是神勇無比的人嗎?通過學生的朗讀想象,最後,又讓學生談談學習這篇課文的體會,說說你從哪些詞語中能體會出李廣的神勇無比。我最後又補充了王昌齡的《出塞》,將課堂學習延伸到了課外。

  篇二:李廣射虎教學反思

  《李廣射虎》是一篇“文包詩”題材的課文,在上學期學過《每逢佳節倍思親》,因此這種題材的文章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陌生。

  在備課時,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思路:1、感受文包詩體裁的特點,從中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2、通過文本語言與古詩相互對照,理解詩句意思。3、感受李廣將軍的神勇無比。

  但文包詩的課文如何有效教學,是我比較困惑的問題。之前教《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採取由詩及文,詩文對應的學習方式展開教學,最後再回到詩。本篇課文由唐代詩人盧綸的《塞下曲》引出,介紹了“飛將軍”李廣,並由此描述了“李廣射虎”的故事,通過講述李廣將軍在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頭中的故事,表現了“飛將軍”李廣的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全文由詩開始,詩是文頭,文是詩身 。

  在教學開始,我讓生快速瀏覽全文,思考:“文中的李廣是個什麼樣人?”學生很快就說出了李廣是個神勇無比的人。接着,我抓住李廣的神勇無比、力大無窮的人物形象作為教學時的主線,讓生精讀課文三、四自然段,通過品讀文中的關鍵詞句,讓生展開想象,並結合文中詞句談出自己的感受。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的需求,學生說到哪就品哪。例如當生說到“呀!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任將士們怎麼拔也拔不出來。”在此,我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深深地”“任將士們怎麼拔也拔不出”體會李廣的力大無窮,並讓生關注將士們的神情展開想象說話:當時將士們看到這樣的情景,會對李廣說些什麼?並通過朗讀體會當時將士們對李廣的敬佩之情。但是,課堂上學生的回答不在我的預設範圍內時,我的引導還不夠,以致於學生的朗讀也不到位。

  當課文學完,回到古詩《塞下曲》時,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古詩的意思,此時我發現學生對“平明”的理解不是很準確。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本節課重文輕詩,先學文再學詩的教學效果並不好,文包詩的課文還是應該文詩對照着學。

  教學過程稍顯混亂,沒有清晰的主線。借鑒丁蓮香老師的課堂開頭“今天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個人,讀一個故事,學一首古詩” ,這樣的學習的目的性似乎會更鮮明一些。

  篇三:李廣射虎教學反思

  《李廣射虎》是一篇“文包詩”,課文由唐朝詩人盧綸的《塞下曲》引出,介紹了“飛將軍”李廣,並由此描述了“李廣射虎”的故事,讚美了“飛將軍”李廣的神勇無比。

  在本課教學中,我設置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1、詩文並茂,領悟意境,理解《塞下曲》及在文章中所蘊涵的意思。 2.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閱讀、感悟,鼓勵個性化的閱讀和表達。我緊扣本課教學目標,由古詩《塞下曲》引出主人公李光將軍,通過引導學習第二自然段,對“飛將軍”李廣作簡單介紹,初步形成李將軍神勇無比、力大無窮的將軍形象。再將古詩與課文三、四自然段內容結合,讓學生掌握文包詩的特殊寫作體裁和古詩所蘊涵在文章中的意思,激發學生對李廣將軍產生敬佩之情。

  教學過程中還存有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

  在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朗讀和感悟,如:在學習、理解李廣射虎的動作“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時,可採用學生動作演示的方式,讓學生動起來,學生通過表演一下子就體會了李廣動作的熟練,從而掌握了重點。學生朗讀拖拉,應相機教會學生抑揚頓挫地朗讀。

您正在瀏覽: 李廣射虎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李廣射虎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