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禮物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節日禮物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節日禮物教學反思
《節日禮物》通過觀察情境中各物體的相對位置這個畫面,來判斷畫面中觀察者從高低(或遠近)不同的觀察位置,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養成數學思考的習慣,發展空間觀念,這節課更主要的通過觀察、比較,體驗到從不同位置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多次體驗,以便獲得經驗。
一、鋪墊中首次體驗,獲得經驗。我在教學的準備鋪墊階段,將一個圓柱體的餅乾筒放在講桌上,讓學生分別蹲着看、站在講台下看、站在講台上看。讓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們分別看到的是什麼樣子,再讓看過的學生談一談看到的情況。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一下由低到高看物體,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二、探究中再次體驗,豐富經驗。探究新知階段我在講桌上照書上的圖擺好教具,讓學生由下到上進行觀察,說出感覺有什麼不同。再讓學生看書,並模擬書上的情景觀察講桌上的物體,體會由低到高不同的畫面。標出觀察順序。最後和同學說一說你在生活中有類似的經歷嗎?
三、練習中重新體驗,驗證經驗。練習階段我讓學生模擬情景,在講桌上擺一個房子模型,房子後面擺幾個高一點的長方體當作小樹。讓4、5個學生在教室最後觀察,然後向前走到講桌近處觀察。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們兩次看到的畫面有什麼不同。讓觀察的同學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通過以上讓學生多次體驗的活動,引導學生通過由低到高來觀察物體,體會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範圍不一樣。通過由遠到近看景物,體會看到的範圍越來越小,培養學生的空間感覺,從而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篇二:節日禮物教學反思
《節日禮物》這課是綜合應用以前所學知識來解決新問題,教材力圖體現:經歷由低到高觀察物體,體會從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範圍不一樣;由遠到近看景物,看到的範圍越來越小,看到的圖像由小變大,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實現教學目標,我採取了以下幾個策略:
1.讓學生有充分的體驗,無論是由低到高還是由遠到近觀察物體,教學時都是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堂中的親生體驗為學習新課搭建了平台,既調動起了學生的興趣,又為這節課學習作了鋪墊,體現了利用經驗學習知識,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
本節課努力遵照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體現教材編寫意圖。縱觀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經驗積累。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喜聞樂見的系列活動,給學生創設了活躍的課堂氛圍。給學生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親身體驗並參與實際活動。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生動活潑的主動表現之中,經歷觀察物體的過程。
2.利用三維課件突破教學重難點
本課知識很抽象,在學生充分體驗並得出結論后,需要學生應用結論進行判斷。教學中,我給夠了學生獨立思考時間,看見他們專註的眼神和想問題的樣子,看見學生舉手的人數由少到多,能感受到學生的思考過程,這也為後來的四人小組合作或全班交流打好了基礎。在交流時,大家判斷得對不對,不是由老師和同學通過單純得想象推理得出,而是由三維課件模擬現場情境,讓學生驗證觀察點和圖片的對應關係,從而鞏固我們得出的結論。對於本課教學難點,畫房子后能看見樹的範圍,對於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老師怎麼講,都不如利用課件演示形象。這樣,老師安靜了,學生的思維和活動活躍了,課堂也更生動,有效。
篇三:節日禮物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亮點:
(1)結合教材,以學生眼前的教室和互動學習為情景,提供了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位置關係,豐富課堂教學中。
語文知識相聯繫,實現了學科整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展現創新思維的火花,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
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時,我展示了拍照“神六”的情境課件,一方面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另一方面通過觀察活動,體驗並親歷“觀察物體”這個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教學環節中,過度語言銜接不自然。
(2)請小組合作觀察物體比較單一,而且在觀察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小組成員把物體自己拿在手中,其他組員沒有看清楚。並且觀察前,沒有提出要求,學生做的也盲目。
(3)引入課題比較晚,應該在看完故事就直接出示課題。
(4)出示《題西林壁》中,古詩不用翻譯,直接導入。
(5)如果在課堂中出現在錯誤,處理問題一定要有技巧性。
通過活動我深切的感受到,人是在不斷鍛煉中積累經驗,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學,沒有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