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工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泥工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泥工教學反思
《泥塑小猴》活動除了迎合《有趣的動物》主題活動的開展之外,同時也是鞏固泥工技能的一次重要活動,主要是繼續鞏固學習團圓、搓長、壓平;在活動的準備方面,幼兒都能正確對泥進行團圓、搓長、壓平,能根據常識對人的構造進行泥塑。有些幼兒還能根據泥的大小選擇不同手位進行泥塑。如進行頭部的泥塑時,由於泥比較多,幼兒都會把泥放置於手心,然後進行團圓;而進行眼睛部位的泥塑時,由於泥比較少,有些幼兒就能自覺變換思維,將泥放在大拇指與食指間進行團圓,這樣就使團圓出來的圓更細緻。指南中指出中班是培養幼兒合作行為的時期。因此,我在上學期就已經逐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在泥工操作方面,由於活動所使用的橡皮泥都是單色的,這必將會影響幼兒對作品的創作。所以,我在活動中就引導幼兒能將橡皮泥與旁邊的幼兒互換顏色使用。這樣一來既節省了材料,方便幼兒收拾,使得作品更美觀,另一方面是為幼兒的邊學邊玩邊交流提供一個更好的機會,更主要的是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合作、分享行為。
我班的幼兒一向喜好手工。這次活動又是本學期的第一次泥工活動,幼兒盼望已久,這對於活動的進行是一個很好的催化劑。在整個活動中,幼兒沒有厭倦的情緒,活動有序,完滿的完成。不過,我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仍發現一些問題:大多數幼兒對臉部五官比例的塑造不夠明確,團圓大的泥時也不夠均勻,作品完成情況還不錯,但還是比較粗糙。
篇二:泥工教學反思
本節活動我與科學活動認識蝸牛相結合。在活動之前,請小朋友們帶來了許多小蝸牛,利用中午散步時間觀察小蝸牛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遷移到美術活動中。
本次的活動是泥工《蝸牛》,設計這節課的最初目標是為了培養幼兒搓、捏等技能活動。體驗搓蝸牛寶寶的樂趣。我在活動前出示泥工蝸牛寶寶一家,激發幼兒興趣。引導幼兒觀察蝸牛寶寶怎麼搓,教師示範講解蝸牛寶寶應先搓身體出來,跟繩子一樣卷在一起,在搓出觸角和它的眼睛等等。幼兒在搓活動前我提出要求:要求把蝸牛寶寶的形象搓出來。搓完后懂得把橡皮泥收拾整齊。幼兒搓蝸牛時我在旁邊巡視。
幼兒對於這種形式很感興趣,搓條繞螺旋線都完成的很好。在添畫蝸牛身體時,我沒有強調蝸牛的身體要畫得細長些,有些小朋友把蝸牛畫的太胖了。
小班孩子對蝸牛寶寶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不論是從體型、飲食特點他們都還是比較了解的,我也總結了這節活動存在的不足:
1、發現幼兒對蝸牛寶寶很興趣,能力強的幼兒能把蝸牛的形狀搓出來,但是發現很多幼兒在搓蝸牛的身體比較難搓,需要老師在旁邊幫忙搓出來,而其它的部分幼兒能捏出來。蝸牛身體的部分搓出來后幼兒自己加上觸角。部分幼兒還是能完成蝸牛寶寶一家,最後我以再現式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重點講解蝸牛的身體該怎麼搓。
2、我們班的孩子雖然很喜歡玩橡皮泥,但是一直都發現孩子們對於橡皮泥都只是在玩捏的狀態,捏,切,印的孩子是多數,還不會進行簡單的造型,只是放任孩子自己“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讓孩子盡情捏、團、搓、壓,使孩子進一步感知橡皮泥特性,同時提高了動手能力,激發了活動的興趣。但是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已有了簡單造型的慾望,今天泥工活動《蝸牛》的教學活動中,我先出示蝸牛的圖片,讓幼兒先從認識蝸牛開始,然後在通過示範講解、口訣引導等環節進行操作,其中有些新生是第一次接觸橡皮泥,他們表現出較高的活動熱情,受到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
雖然製作的“ 蝸牛” 有些不是很像,但是我認為在泥工的教學活動中不能只要求其結果,更多得是讓孩子在這個活動中體驗到樂趣,那麼,就值了!這樣的美工製作活動我們將投放在心靈手巧活動區,幫助幼兒鞏固、練習。
篇三:泥工教學反思
爸爸、媽媽是幼兒最熟悉的家人,他們之間有着濃厚的情感。泥工活動《快樂一家》就是通過幼兒觀察全家福,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家人身高、體型、臉型以及服飾方面等的不同特徵,然後示範用橡皮泥製作人物的方法,最後幼兒自由選擇一位家人進行創作,完成後展示大家的作品。
一、快樂的一家
這一環節,我主要選取了幾張有代表性的全家福,然後請幼兒說說圖片上每個人的特徵。請幼兒介紹一下自己的家人,通過觀察比較不同的人物,讓孩子們知道 每個人是有不一樣的特徵的,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的戴眼鏡的,有的沒有;有的媽媽是捲髮,有的是直發,有的是長發,有的是短髮。這一部分的設計是為了接下來幼兒創作的時候有自己的想法和特徵,避免操作的盲目性。
二、看看、做做,在觀察的基礎上用橡皮泥表現人物的基本特徵
“今天,張老師還帶來了一張特別的全家福,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在欣賞完孩子們的全家福之後,我出示了事先用橡皮泥捏好的全家福照片。請幼兒說說這張全家福是用什麼做的?哪個是爸爸,怎麼樣的?哪個是媽媽,怎麼樣的?在觀察和說的基礎上,讓幼兒感知橡皮泥所表現的人物的不同特徵。
“你們想知道如何用橡皮泥來捏小人嗎?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觀察作品之後,就是讓幼兒學習橡皮泥製作的方法,由於現場的示範製作不能讓幼兒看得很仔細,所以事先,就把製作方法拍成了視頻,放在電視里播放,便於幼兒清楚地觀察,熟悉每一個步驟。在觀看視頻的時候,我還適當讓幼兒徒手練習一下,使幼兒能更好地掌握技巧。
觀察完視頻,了解製作方法之後,我還讓幼兒觀察了另外一些橡皮泥人物的作品,拓寬幼兒的經驗。在欣賞的時候,引導幼兒發現不同作品的不同特點,為幼兒接下來更好的創作做鋪墊。
觀察、學習與欣賞之後,就是幼兒自己創作了,考慮到中班幼兒的能力水平,我讓幼兒自由選擇一個對象進行創作,可以是爸爸,可以是媽媽也可以是自己。在幼兒自由操作的過程中,鼓勵有能力的幼兒 在此基礎上裝飾作品,並創造不同形象的作品。在幼兒操作的時候,我發現大部分的幼兒都能創作出較好的人物形象,有的甚至超出了我的設想。但也有個別能力弱的幼兒無從下手,需要我的個別指導,這裡,如果我一開始對能力弱的幼兒就降低要求,我想效果會更好。
三、展示交流,在介紹的過程中,體驗泥塑活動的成就感和快樂感受。
幼兒創作完成之後,我讓孩子們將自己的作品放到教室後面的桌子上,集體參觀,介紹,說說:那一幅是自己做的?評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幅作品。孩子們都繞有興趣地在那裡邊說邊欣賞,看着孩子們如此津津樂道,我也為孩子們而感到高興。
相關範文
- ·泥工教學反思
- ·小班手工教學反思
- ·挑山工教學反思
- ·包身工教學反思
- ·信息加工教學反思
- ·電子電工教學反思
- ·員工教育管理徵文
- ·供求世界員工教育培訓計劃方案
- ·員工教育培訓計劃
- ·某礦務集團職工教育經費管理暫行規定
- ·煉鐵廠職工教育管理規定
- ·供電所職工教育培訓制度
- ·對教學反思的“反思”
- ·教學反思:教學方式
- ·“中點四邊形”教學設計 教
- ·讀《有效教學》教學反思
- ·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四步”走教學反思
- ·高二上學期英語教學反思
- ·聽小學高段英語寫作教學反思
-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反思及論文
- ·《為什麼媽媽總是說“不”》教學反思
- ·《認識方向》教學反思
- ·《詹天佑》教學反思
- ·教學反思:中位數感想
- ·《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教學反思
-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
- ·教學反思:可能性
- ·複習時怎樣有效的轉化後進生的教學反思
- ·《春》教學反思
- ·教學反思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