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細柳營教學反思

細柳營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細柳營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細柳營教學反思

  在中學教學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能穿越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兩千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了解並深刻地認識我們的祖先,懂得我們的歷史,從而繼承和發揚我們的文化。也是許多中學生接觸傳統文化的起點,這將為他們以後進一步認識了解並熱愛祖國文化打下基礎,並對其一生的文化素養的形成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可是,文言文雖然地位很重要,但在教學上總是缺乏“趣”,原因在於它沒有活的語境。文言,是在古漢語口語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而形成的一種以簡潔、典雅為特徵的書面語體,人們平時說話是不會用它的,因而無從聽到;既無從聽到,也就談不上有什麼“活”的語境。所以學起來顯得枯燥無味。

  本教例很想從這方面來改進,即增強學生對這篇古文的興趣,讓他們能想學現代文那樣有生機,主動、積極。在預習中我強調的是朗讀,而不是通譯。語言作為文章思想感情的載體,聲讀出來總是帶有語氣的,詞語的色彩、句子的構造、修辭手法的運用、行文節奏的起伏、感情氣勢的跌宕,都和文章的內容、語氣的表達密切相關;而誦讀正是對文章作品的思想感情“原汁原味”地聲韻表達,是把“寫在紙上的語言變成活的語氣”

  在課堂的開始,也進行了課文的誦讀。作為書面語體的文言有很強的可讀性,張口一讀便聽到了,十幾個、幾十個人齊聲朗讀,每天都讀一陣子,連語境也有了。這樣讀來讀去,許多詞、語、句、篇都裝在自己的頭腦里,入門又有何難?古代有“書聲琅琅”,“口舌成瘡”這樣的詞兒便是最好的證明。

  讀一篇(段)文言文有個別地方不懂或懂得不夠,是一種正常現象,不必急於求懂。這更有利於培養學生自行領悟的習慣。所以我沒有就一些字詞來開展教學,而是用了兩個提問:“你認為周亞夫有什麼個性特點,你有什麼依據?”“周亞夫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讓同學們反覆的閱讀課文,使學生十分熟悉課文,積累豐厚的文言語句的感性材料。不僅了解了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而且許多字詞在理解中也無師自通了。

  如果離開對課文的理解直接講句子的翻譯和字詞的解釋,不就是俗話說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嗎?目前中學文言文教學的主要問題,不在學生“不知其所以然”,而在“知其然”的不足上。比如對周亞夫這個人物個性的理解上,學生一旦有了足夠的“知其然”之後,則所謂“所以然”,即使自己不能悟出,也是一點就通的。而學生一旦是自己領悟出來的,也便是學習中的“趣”了。

  篇二:細柳營教學反思

  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對學生的朗讀和筆順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訓練。我利用10分的朗讀標準訓練學生朗讀,學生在同伴糾錯的時候更加認真了,嚴格執行標準認真評判。在學習生字的時候,為了強調筆順的重要性,避免學生會筆順,也能正確書空筆順,但是書寫時不自覺的不按筆順書寫自由畫字的現象出現。我準備出田字格本,讓他們一筆一筆累計書寫筆畫。大部分學生完成的很好,還有些傾聽能力弱的學生沒有按照要求書寫,我再次強調了“傾聽”的重要性,精力不集中會嚴重影響學習效率。

  最終學生都順利完成了筆順書寫,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按照筆順認真書寫的習慣會紮根在學生心中。學生對於筆畫以及筆順的書寫規律掌握的會更加牢固。

您正在瀏覽: 細柳營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細柳營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