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評課稿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評課稿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評課稿(一)

  今天錢老師在六年一班開《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這節實驗課。下面談談我的收穫。

  一、注重了學生的觀察與描述:

  上課,教師就讓學生觀察實驗桌上的兩種物質是什麼?學生通過觀察發表了自己的發現,很顯然學生對白醋了解多一些,也能準確的發現白醋;而很多同學把小蘇打誤認為是麵粉或澱粉,接着教師對學生進行校正,並詢問學生對小蘇打的認識。然後分組對白醋和小蘇打進行觀察和描述。通過觀察,學生對兩種物質的特徵進行了描述,教師多次提醒學生髮表不同的觀點,注意了學生語言敘述的完整性,並對猜測沒有證實的做了問好。這是一個知識體系的建構。

  二、重點指導了學生實驗操作:

  本課有兩次,操作方法不是十分的難,但是如果不按正確的方法操作,實驗就會失敗,就需要重來,因此教師特別注重了實驗方法的指導,特彆強調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怎樣觀察。由於教師精心細緻準確的指導,學生實驗非常成功,學生彙報也非常精彩。

  三、重視了實驗現象的分析:

  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冒泡說明產生了氣體,究竟是什麼氣體呢?通過兩次實驗現象學生初步分析發現:這種氣體能滅火,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根據分析,教師讓學生推測這是什麼氣體?很多學生說是二氧化碳,教師馬上指出這樣的特徵不僅二氧化碳具有,而且還有許多氣體具有,憑這些特徵是不能確定這種氣體就是二氧化碳的。最後通過讓學生閱讀讓學生弄清了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的氣體就是二氧化碳,由此而斷定這種變化屬於化學變化。從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四、唯一的遺憾:

  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剩下的物質是什麼呢?還是不是小蘇打和白醋?需要讓學生進行適當地觀察,讓他們有更多的發現。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評課稿(二)

  2月28日,我聽了趙林聲老師上的《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一課,下面就該節課的主要教學特色和改進建議談談自己的看法。

  主要教學特色:

  本節課主要讓學生了解"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等一些科學概念。

  1、趙老師在指導學生形成科學的觀察方法,養成嚴謹的觀察態度方面做得比較到位,並對學生的危險操作進行了及時正確的引導。

  2、猜想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一環。學生可能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兩種物質混合后產生的現象進行預測。猜想到底正確與否,將激發學生對猜想進行探究。什麼方法才是更為合理的方法?學生在想出了許多混合的方法后,要選擇自己小組認為是合理的方法,就需要把自己小組的各種方法進行對比,把自己小組的和其他小組的方法對比,教師又加以指導,這樣就形成了比較合理的實驗計劃。

  3、產生的新物質是什麼,對孩子們來說可能有些困難,對新物質的探究過程和認識事物的方法也很重要。想象歸想象,事實是事實,讓學生養成尊重事實的習慣。氣泡里是什麼氣體?是氧氣?二氧化碳?還是空氣?在學生猜測的基礎上,教師為學生提供了2套實驗方案。看不明氣體是否支持燃燒,成為判定氣泡里的氣體是否是空氣的簡單判別方法。雖然不能解決是什麼氣體,但學生已經初步學會了認識、判別事物的方法。趙老師演示的實驗充分激起了學生的興趣。

  4、學生的小組合作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得很好,是值得我們這些科學教師學習和借鑒的。

  改進建議:

  1、在做混合小蘇打和白醋試驗中,最好在學生分組實驗前,就提示學生觀察發生反應時注意它們的溫度變化,這點趙老師是在課快結束時補充說明溫度會有變化的,而這個時候,因為反應物已經放置一段時間了,學生已經沒法再明確感覺到溫度的變化了。

  2、在驗證產生的物質是什麼的實驗中,有的學生因為在混合小蘇打和白醋的時候,用的量比較少,所以產生的二氧化碳比較少,這樣就影響了後面的實驗,可以在實驗前提醒學生可以適量的按比例多放點反應物,這樣可以使二氧化碳產生的量多點,有利於得到正確的實驗結果。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評課稿(三)

  2012年2月21日,我校胡校長的一堂六年級科學課《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拉開了我校"課內比教學"第三階段活動的序幕,學校全體科學教師和空堂教師參與聽課。下面談談我的感受。

  一、談教師。俗話說:"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我從事科學教學以來,今天還是第一次正兒八經聽胡校長的課,受益匪淺。胡校長不虧是松滋市科學教育的權威和專家,舉手投足,盡顯大家風範,課堂用語純正精當,教學流程行雲流水,實驗指導精細充分,課堂氛圍和諧溫馨。其處理教材的藝術性、駕馭課堂的技巧性皆為我之楷模。

  二、談學生。六(4)班學生不錯,動手動口動腦能力強,既能遵守課堂常規,又能跟上教師的脈搏,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確保了實驗的效果,特別是彙報交流這一環節,學生那種超強的說話能力、思維能力表露無疑。

  三、談教材。我沒上過六年級科學,對教材不太熟悉,但我翻了一下課本,談一談我對本課教材的認識。《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是第二單元物質與變化的第四課,這一課第一次提出了化學變化和化學反應的概念,旨在通過實驗、觀察、猜測、分析、判斷等過程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領略科學概念。重點應該是兩次實驗現象的觀察與交流,難點應該是小蘇打和白醋變化后產生和氣體的分析猜測與判斷。

  四、說課堂。

  亮點一,實驗指導。小組實驗前,教師用邊示範邊講解的方式進行方法指導,提示實驗要點,直觀形象,確保的小組實驗一次成功,現象明顯。過去我們大多用小黑板或課件展示實驗提示,學生一讀就完了,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亮點二,學生的猜測交流與彙報,十分精彩。猜測有理有據,善於結合平時所學,進行分析判斷。交流彙報有條有理,詳盡細緻,學生的觀察能力強,特別是最後對氣體的判斷,學生能根據實驗現象得出氣體可以滅火,比空氣重的結論,可以說明,學生是真正參與實驗並認真觀察思考了的。

  亮點三,難點處理。面對實驗所產生的氣體,特點是可以滅火,比空氣重,什麼氣體具有以上特點呢?怎麼才能得出是二氧化碳呢?教師在這兒指導學生進行了一場嚴密的邏輯推理過程,既增強了學生的思維推理能力,又將科學實驗的嚴謹性體現出來。但通過以上推理依舊不能確定氣體就是二氧化碳,因為自然界中具有上述特點的氣體很多,根本無法通過本節課證明氣體就是二氧化碳,教師採用了閱讀文本資料,巧妙解決了這一難題。

  亮點四,課堂用語。教學用語的精當是高效課堂基本要件,胡校長綜合素質極高,不僅體現在一筆字、一口話上,在課堂用語上,也可以看出其敏捷的思維和文化底蘊,摘錄:你媽媽的媽媽是誰呀?小蘇打的白醋的實驗產生了奇特的現象,下面,我們再把這種現象分享一次。

  五、改進建議:

  1、課題要板書出來。這是教學板書的眼睛。

  2、學生的猜測交流分析判斷這一過程還可更深入一些。比如在得出該氣體具有可以滅火、比空氣重的特點后,可以用以下問題啟迪學生思維:1、猜一猜,根據以上特點,可能是什麼氣體?為什麼?2、自然界中具有以上特點的氣體很多,不僅僅只有二氧化碳,你憑什麼確定是二氧化碳呢?以此來提高學生對科學探究嚴謹性的認識。3、確定這種氣體的身份是一個艱巨而複雜的過程,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的研究終於確定這種氣體確實如同學們猜測的一樣,是二氧化碳。

  3、學生提出的實驗瓶中的殘餘物質是什麼?教師在前面也提出了問題:裡面還是原來的白醋和小蘇打嗎?這個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您正在瀏覽: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評課稿
網友評論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評課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