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小班手工教學反思

小班手工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小班手工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小班手工教學反思

  12月7號,星期五的下午,我們新幼小班組迎來了本學期的家長開放日活動。此次活動,是我加入新幼這個和諧的團隊以來的第一次。心中不免充滿了忐忑與緊張,作為新教師的我,第一次在36位小朋友的家長面前組織活動。可喜的是,此次活動使我又向前跨了一小步,收益頗豐。

  此次活動,我執教的是小班美術手工《快樂的毛毛蟲》。毛毛蟲是孩子們生活中都見過的,接觸過的,建立在幼兒的生活經驗之上。本着一切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我將活動目標定為:學習將圓形和圓形連接的粘貼方法進行藝術表現活動,並學習簡單的添畫;以及培養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趣和良好的衛生習慣。這兩個目標是我修改了多次之後的成果,起初,我將目標之一定為能有規律的按照顏色粘貼毛毛蟲。但是,在請教了教研組的共同參與活動的老師之後,我發現了以下問題:

  首先這個目標限制了幼兒的自主性,幼兒不能依據自己的意願來粘貼自己喜歡的顏色。其次,規律同時也一定的限制了毛毛蟲的長度,即大小的範圍,粘貼多少個圓的要求。最後,我將目標一調整為學習將圓形和圓形連接的粘貼方法進行藝術表現活動,並學習簡單的添畫。不限制毛毛蟲的顏色,長度,依據幼兒自己的喜歡。你的毛毛蟲可以是短短的,也可以是長長的,可以是同一個顏色的,也可以是許多種顏色組合起來的。

  活動前,我曾多次的向共同參與的老教師請教,向師傅請教活動中存在的困惑,如幼兒的圓片片數量,幼兒操作的紙張材料大小,范畫的要求等等。最後,在各位前輩們的幫助下,為孩子們準備了充分的操作材料。活動順利的開始了。

  導入部分我採用了毛毛蟲玩偶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初步感知毛毛蟲的外形再出示事先粘貼好的毛毛蟲一個。執教之後,我發現導入部分有些繁瑣,可直接出示已粘貼好的毛毛蟲一個,引導幼兒感知毛毛蟲的特徵。我發現,孩子們對毛毛蟲都比較熟悉,知道毛毛蟲長了許多的腳,身體是長長的,頭上還長了兩個觸角。接下來是假裝傾聽毛毛蟲說話,從而通過毛毛蟲一個人太孤單了,想要找個好朋友進入下一個環節DD教師示範粘貼毛毛蟲。在之前的手工活動中我發現有幼兒喜歡將需要粘貼的紙放在背景上塗漿糊,這樣孩子的作品完成之後,雖然貼的很好,但整體的紙張整潔度大大扣分。所以在示範的時候,我強調孩子要將圓片片拿在手裡用食指蘸一點漿糊均勻的塗在圓片片上,再輕輕地將圓片片貼上去。粘貼第二個圓時強調要和前面的圓連在一起,不然毛毛蟲就要死掉了。毛毛蟲粘貼完畢,就要進入添畫環節了為毛毛蟲畫上快樂的大觸角,快樂的眼睛,快樂的嘴巴,課前我還了解了孩子們所了解的小草,用孩子們的形式將小草添畫。然後就是出示許多毛毛蟲,引導幼兒感知毛毛蟲的不同體態,並未活動增添美感。

  接下來就是孩子們動手操作了,整個教室熱鬧了起來,孩子們都動起了小手,有的孩子動手能力較強,拿着自己的作品,都自豪的跑到我們老師面前:老師,看我的毛毛蟲!臉上洋溢着純真爛漫的笑。

  在操作環節上我疏忽了一點,沒有考慮到請爸爸媽媽們盡量不要幫助寶寶,讓孩子自己獨立動手操作,一部分家長採用包辦代替的形式,而絕大多數的家長是在旁邊言語激勵孩子,這一類的家長是我們提倡的。我想通過此次的家長開放日活動,不僅使家長了解到子女在園的發展情況,還能拉近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因為這些充滿了愛的家庭,使我們小三班這個大家庭更溫暖了。最後,感謝這一次的家長開放日,使我能了解到自己在執教中的不足的地方,給我創造了一個鍛煉的平台。

  篇二:小班手工教學反思

  我班開展了一次手工活動《各種各樣的汽車》,由於是小班年齡段的孩子,其動手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於是在活動中,我為孩子提供了大小不同的圓形硬紙片和不同大小、顏色各異的牙膏盒子等半成品材料,讓幼兒邊粘貼,邊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在興緻勃勃製作的同時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增添藝術情趣。

  活動開始時,我剛出示做好的汽車模型,孩子們就爭先恐後地說著是“汽車”。於是我讓他們自由討論自己在平常生活中所見過的汽車,孩子們對汽車有着切身的感受、體驗,他們在乘車和玩車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此,討論顯得異常活躍,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後地說了起來:

  “我見過消防車”

  “我昨天看見了救護車了”

  “我每天都是坐公共汽車來的”,

  “我爸爸有小汽車!”心怡小朋友大聲嚷到,煦煦小朋友甚至說出了“鏟車”等不常見的車輛。可見他們平時還是非常留意身邊的事物,他們除了談到車輛的種類,還能簡單地講述各種車的基本用途。

  在操作活動中,我作了簡單的示範:如何將“車輪”(圓形硬紙片)貼在“車身”(牙膏盒子)上,並叮囑幼兒自由發揮,做自己想做的車子。活動開始了,可剛過一會兒,英傑小朋友就嚷嚷起來,“老師,軒軒總拿我的車輪”。我過去一看,原來軒軒正往自己的牙膏盒子上一個接一個地貼着“車輪”,自己的貼完了,就只好拿旁邊小朋友的,見我過來,忙說:“老師,我沒有輪子了”。我想他可能要做坦克之類的車子,我微笑着不做聲,只是在他的操作盒中投放了許多“車輪”。為給幼兒提供更大的創造空間,我在每位幼兒的操作盒中增添了“車輪”、“車身”好讓他們能更自由地發揮。當我走到小潤跟前時,他急急地要求我多給他兩個車身,說他想做汽車房子,我聽后,讓他自己挑了幾個“車身”,他很快高興地投入到製作中去了……看着他們一個個認真的勁,我開心地笑了,想不到這些小傢伙對自己感興趣的事這麼來勁,看來這個“汽車”的活動可以繼續延伸。

  正當我注意孩子們的操作時,澤西和兆一兩個小朋友吵了起來,我趕緊過去,原來,兆一小朋友正在指責西西的汽車做錯了:“這樣的車子,前面輪子大,後面輪子小,開不穩,坐在裡面的人都會被顛下來。”“才不會呢,我家就有這樣的玩具車,明天我帶給你看。”西西急忙爭辯着。見我來了,便向我投來求助的眼神,我看了下,好多小朋友都做完了,於是我讓大家把自己做的汽車擺在一起,讓大家欣賞,並請小汽車的主人來講講他做的是什麼車子。首先,我就請澤西小朋友說說他的車子,為什麼前面的輪子大,後面的輪子小。開始他還有點膽怯,在我的一再鼓勵下,他告訴大家,他做的是輛收割機,收割機的輪子是前面大,後面一排小的,還有履帶,看見孩子們疑惑的表情,我便大概地講述了收割機的基本特徵和用途來打消幼兒的疑問。通過展示,我發現幼兒做的汽車比我想象中的更好更豐富:宇軒做了坦克,天文做了拖拉機,拉拉做了雙層汽車……,等等各式各樣的汽車,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活動結束后,我提議把做好的汽車放在區角里,供大家相互欣賞。孩子們都積極響應,孩子們對各種自己製作的汽車愛不釋手。離園時,我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任務: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上網,查找有關汽車的相關資料,到時候將汽車的相關資料貼在區角里,以便更多地了解汽車的知識。

  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讓我對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有了更深的了解。孩子對自己親身感受,體驗過的東西有着極深的印象。由於熱愛“汽車”,平時也會有意無意地觀察,一一記在腦海里,並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同時在製作中,只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讓他們更有發揮的餘地,在欣賞評價別人作品時,產生了進一步探索汽車的動機,因此這次活動可以進一步延伸。讓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汽車,從而更進一步豐富他們的知識,這比我所設想的效果好多了。

  所以說,有時教師對兒童活動的觀察判斷往往帶有主觀色彩,並不一定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兒童的所思、所想和所感,往往低估了他們的能力。因此,在以後的活動設計中,我們要從更多地方面去弄清楚,給予了孩子的知識,技能是否適合孩子的興趣和需要;要多研究孩子的心理,多給他們提供創造發揮的空間,在更多的時候更多地尊重幼兒的選擇,滿足他們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的好奇心和需求,從而使孩子的探索活動更為主動更為深入,更具創造性,那樣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三:小班手工教學反思

  經過一個學期的幼兒泥塑教學活動,我看到了幼兒對橡皮泥的歡喜之情,在每一次的泥塑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小班幼兒的動手能力發展為依據,以兒歌、遊戲等的形式,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看啊,老師要變魔術了。”邊搓邊說:“搓一搓,搓一搓,來去來去搓一搓,搓成一根小小棒,變變變!”他們個個睜大着眼睛,看着我手中的橡皮泥,當看到橡皮泥真的變成了一細長條時,都拍着小手歡呼:“哦,變!哦,變!”借勢引導,我鼓勵他們也來試試。孩子們學我的樣子,取了一小團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用小手在上面來回滾動,嘴裡還念念有詞“搓一搓,搓一搓,來去來去搓一搓,搓成一根小小棒,變變變!”可是他們的五個小手指不會併攏,細長條變不出來。當我將“五個手指並併攏,手心伸平搓呀搓。”告訴他們后,大部分小朋友很快變出長條,個別小朋友則還是近似“橢圓形”,但他們也為橡皮泥的形狀有所改變而歡呼、自豪。

  《綱要》中強調“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組織幼兒美術活動時,教師要理解並鼓勵幼兒運用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提倡個性化。藝術表現形式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方式,幼兒美術作品中的情感和創造是個體審美的一種反映。幼兒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式有別於成人,他們在表現作品中的形、色、空間時有其獨特的創造。同時,每個幼兒根據個人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的表現方式,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幼兒的優點和長處,使幼兒在獲得經驗的同時,逐漸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一個孩子就像一把鎖,只有教師能用愛心、細心、恆心去認認真尋找,一定會找到開啟這把鎖的鑰匙。

您正在瀏覽: 小班手工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小班手工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