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

  《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短小卻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蟈蟈本身前後情況的對比。寓褒貶於對比之中,含諷刺於描寫之內,兩種昆蟲、兩種結局,說明了只有勤勞的人才能擁有幸福。童話故事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很自然地與現實生活相聯繫,配合上直觀的圖片從而更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

  課標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本課通過創設情境、圖文結合,朗讀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評價人物的優和劣。同時新標準強調低年級的閱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這一點出發,我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的表達慾望,悟讀、演讀文本。學生始終興趣盎然,而且讀出人物不同的表現,不同的結果。在本設計中我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部分,大膽設計,讓學生扮演花兒採訪、老師扮演草兒採訪,感悟人物形象。還讓學生髮揮想象,模擬蟈蟈神態、語氣,演繹一段精彩的生活。

  上這節課時,我覺得學生興趣很高,在讀讀、寫寫、演演、說說中,學的比較紮實,比較輕鬆。最大的收穫是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以下是我這節課的幾點收穫和體會:

  一、創設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我在教學《螞蟻和蟈蟈》這一課時,第一步就是激趣:通過現代教育的多媒體手段展示全課文的動態畫片,設置了新異的情境,達到聲光同步,視聽結合,給學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學生帶入生動的意境中,獲取豐富的表象,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在課堂教學之始就將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產生主動閱讀的要求;第二步:將夏天螞蟻勞動、蟈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結局的畫面,配合課文出示,激發學生進一步觀察比較。

  二、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自主探究。

  我在指導學生理解螞蟻是怎樣搬糧食時,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說說小螞蟻怎樣搬糧食?再出示句子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請學生觀察畫面上的,邊讀邊指出畫面上螞蟻的背、拉動作。再讓學生邊做小螞蟻搬糧食的動作邊讀句子。在學生反覆練讀的基礎上,給一部分學生戴上了螞蟻的頭飾,請他們上台來學一學,演一演小螞蟻搬糧食的樣子。學生進行表演體,情境豐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獲得了鮮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有機突了破教學重點。通過自己的主體體驗,學生感受到在炎熱的夏天,螞蟻搬着重重的糧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對作品語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對勤勞的螞蟻們發出由衷的讚揚。從而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探求拓展學習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方面,擔負著重要的角色。課程標準總目標之一就是: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創造性想象對於小學生具有一定的優勢,他們思維的具體性、形象性,具備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教材的情境更識於學生髮展想象。《螞蟻和蟈蟈》一課中幾隻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蟈蟈會怎樣嘲笑螞蟻?這裡提供了豐富的創造性想象的餘地。教師抓住契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蟈蟈的表情、動作,啟發想象。學生根據課文已有的線索,將片斷和隱含的東西連接在一個場面中,從場面出發來創造組合出新的視野。有的說:蟈蟈會邊打哈欠邊對螞蟻說:你們,大熱天還搬糧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有的說:蟈蟈會指着螞蟻笑:真是一群傻瓜,搬糧食多累,瞧,我們在大樹下乘涼、唱歌,多快樂啊! 這個故事的結局:冬天到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也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也出示了畫面,請學生觀察蟈蟈此時的表情和動作,稍加提示:這時,蟈蟈又會做什麼?說什麼呢?學生便會對結局再創想象。學生的想象既有蟈蟈的直接感受,又有蟈蟈的內在心理。兩次想象對比,相異而豐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使學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真善美的和諧統一,這類發展創造想象訓練,促使學生的思維縱深發展,有益於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積累運用語言文字,加深內心體會

  教學到最後的環節,我根據課文內容自編了一篇三字經, 內容如下:

  烈日下,小螞蟻,搬糧食;綠蟈蟈,忙乘涼。

  北風吹,勤螞蟻,多幸福;懶蟈蟈,被餓死。

  小朋友,學螞蟻,愛勞動;展未來,生活美。

  學生在學習三字經的同時再次從整體把握了課文。在最後的環節,我還注重成語的積累,藉助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我結合《練習七》教學了幾條成語,“有備無患,防患未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利用故事情節,學生輕鬆地懂得了成語的意思,也加深了對課文內涵的理解。如果平時的教學注重語言積累,對於學生說話、寫作都是有幫助的。

  隨着課程標準頒布和實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教學中,我們應盡其所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樂學、善學,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交往,構建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敢於發表自己獨立見解的氛圍,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篇二: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

  《螞蟻和蟈蟈》是蘇教版第七單元中的一篇短小卻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蟈蟈本身前後情況的對比。寓褒貶於對比之中,含諷刺於描寫之內,兩種昆蟲、兩種結局,說明了只有勤勞的人才能擁有幸福。童話故事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很自然地與現實生活相聯繫,配合上直觀的圖片從而更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本課的開頭我設置了兩則謎語導入,謎底分別是:螞蟻和蟈蟈,揭示了本文的課題,並請他們發現這四個字有什麼特點。學生首先對謎語很感興趣,猜完再觀察這幾個字都有蟲字旁,說明都是昆蟲,增加他們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課堂的開始就將學生的學習心理調到了最佳狀態,產生主動閱讀的要求。

  在初讀課文的環節,我主要是通過多種方式朗讀,讓學生熟知課文內容。首先我讓學生先看課文配套的光盤,既聽了一遍課文,又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低年級學生很容易被吸引,在他們被光盤上的動畫吸引了時,再去讀課文就會很主動的了,不會很被動的、機械的去讀。讀完課文,我首先採用的是指名分段朗讀,把課文先疏通一遍。讀的時候注意讀准字音,讀通句子。接着就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再讀,並把它讀好,其他同學當小評委。這樣讀書就不會太單一,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自己想讀的段落。而且在別人讀的時候,其他人也不會沒事做,想着怎麼評價,同時也是在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這其中,我滲透着指導學生朗讀,幫助學生讀好長句子、難讀的句子。把課文讀好了,才是學課文的前提條件。

  精讀課文我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朗讀表演和充分想象來完成對課文的學習和理解的。比如第一段:我先是出示夏天火熱的驕陽,讓學生感受到熱,接着讀好“夏天真熱”。由“這麼熱的天,一群螞蟻在幹什麼呢?”這個問題切入到第一段的教學中去。指導學生看圖,知道螞蟻在背糧食,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接着讓學生來做做勤勞的小螞蟻,也來背背糧食,也就是朗讀並表演。因為表演使情景更豐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獲得了鮮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有機突破教學重難點。學生通過自己主體體驗,感受到炎熱的夏天,螞蟻搬糧食的辛苦哭,加深讀作品語言的理解,深受感染,對勤勞的螞蟻發出由衷的讚揚,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而且表演可以調節課堂氣氛,使課堂更加的活躍。在讀到“個個滿頭大汗”的時候,老師適時教學“滿頭大汗”這個詞。可以問什麼情況下會滿頭大汗?通過學生自己舉例,既理解了這個詞,又做了說話練習。第二段我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因為低年級的教學不適合用一個問題套着一個問題下來,那樣會太煩瑣,而且會減少學生讀的時間。所以,一年級的課文都非常的簡單,直接可以從讀中去理解,去感悟。這一段我主要是讓學生讀和想象“蟈蟈可能會小螞蟻什麼?”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因為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和創造能力。這個問題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可以邊看圖邊做動作,配合著想象。學生說得很好,充分的發揮了想象。在讀到“自由自在”的時候,重點講一下這個詞。問學生是否知道“自由自在”的意思,就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所以,蟈蟈想乘涼就乘涼;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覺就睡覺,真是“自由自在”。引導學生把這一段又記憶的一遍,加深印象,知道蟈蟈過得很舒服。這個故事的結局:冬天到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也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也出示了畫面,請學生觀察蟈蟈此時的表情和動作,稍加提示:這時,蟈蟈又會做什麼?說什麼呢?學生便會對結局再創想象。學生的想象既有蟈蟈的直接感受,又有蟈蟈的內在心理。兩次想象對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使學生明白只有辛勤勞動,才能創造幸福生活,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本課的教學中也有遺憾:

  (1)、教學中,我雖然注重了朗讀的指導,留出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朗讀,但如何讓他們去觀察、去體會,從而使學生能夠融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朗讀,切實把“要我讀”變為“我要讀”,這方面做得還不夠,這也上我今後要努力去探索的。

  (2)、寫字教學和閱讀教學聯繫得不夠緊密。我教的是“糧”和“呼”兩個字,在閱讀到寫字的環節中沒有很好的過渡,感覺有點突兀。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有不斷有遺憾才會有不斷的進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不斷地吸取更多的經驗,爭取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更進一步地提高。

  篇三: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

  《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短小卻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蟈蟈本身前後情況的對比。寓褒貶於對比之中,含諷刺於描寫之內,兩種昆蟲、兩種結局,說明了只有勤勞的人才能擁有幸福。童話故事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很自然地與現實生活相聯繫,配合上直觀的圖片從而更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

  課標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本課通過創設情境、圖文結合,朗讀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評價人物的優和劣。同時新標準強調低年級的閱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這一點出發,我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的表達慾望,悟讀、演讀文本。學生始終興趣盎然,而且讀出人物不同的表現,不同的結果

  教學本課,我特別注重了以讀為本探究體驗式的朗讀教學策略的運用,以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朗讀,力求更好地實現童話教學的教學目標。

  比如對關鍵字的朗讀,如“夏天真熱”的“熱”,“西北風呼呼地掛起來了”的“呼呼”,就採用看圖、聽錄音兩種不同的方法,讓學生有不同的感官體驗,讀出不同的感受。從課堂效果看達到了設計意圖。

  還有對關鍵句的朗讀,如“一群螞蟻在搬糧食。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抓住課文中“有的——有的——,個個——。”這個句式,先讓學生說說螞蟻是怎樣搬糧食的?再讓學生根據插圖想象:螞蟻勞動時還會有哪些動作?這樣學生既可以練習說話,又真切感受到螞蟻在夏天搬糧食是多麼辛苦和艱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把這種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針對蟈蟈的“他們躲到大樹下乘涼,有的唱歌,有的睡覺,個個自由自在”一句,採用了看圖和想像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表演中想象蟈蟈可能會笑話螞蟻什麼?想想它們會說些什麼?這樣,教師啟發學生觀看插圖和想象,充實了蟈蟈的話語和行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進而再反覆讀這一句,感受蟈蟈的懶惰。對於段落、全文的朗讀,我更是採取了多種方法,特別談談全文的朗讀,我設計了讓學生自主選擇的方式,分角色來讀全文,既完成了教學重點,又充分調動了學生朗讀的熱情,更激發了學生對勤勞品質的熱愛。課堂效果非常理想。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一二年級要讓學生“喜歡閱讀”,童話這種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好的載體。在童話教學中,我將時時刻刻努力營造着一種“我想讀、我來讀、我要讀”的氛圍,讓學生始終保持“讀”的熱情和渴望,通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本文要傳遞的價值觀,實現童話教學的目標。

您正在瀏覽: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