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優秀教學反思

優秀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優秀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優秀教學反思(一)

  教育學家贊科夫認為:在整個作文過程中,作文評改對於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積極的作用。在教學工作中,我感覺作文的批閱是老師們最頭疼的事,也是最費時的工作。一篇習作,學生寫完草稿后,老師先進行修改再讓學生抄在作文本上,然後老師再進行批閱。

  葉聖陶先生幾十年前就曾說過:“語文教師的全部工作一大半花在作文批改上,而學生拿到作文後動至多看一下分數,往抽屜里一塞拉倒。這種現象必須改變,要讓學生拿到作文本後有事可做。”怎樣才能讓學生拿到作文本有事可做呢?我在作文的眉批上進行了嘗試。

  案例一:

  一位學生在《蜘蛛的啟示中》這樣開頭:

  一個烈日炎炎的星期六,我正在心不在焉的做數學作業。做着做着,突然,一隻“攔路虎”把我擋住了,急得我團團轉。打電話問同學,同學不知道。我只好走進爸爸媽媽的房間,問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我有一題不會做。”爸爸媽媽仔細的看了看這隻“攔路虎”平和地說:“我們也不會做。”沒辦法,我只好使出終極必殺了——上網查找思路和答案。我越查越生氣,把本子一甩“不做了!”

  我把“打電話問同學……我越查越生氣”在這段文字給圈出來,讓后在旁邊寫上:“請把這部分換成一句話,好嗎?”然後在後面給學生畫出格,請他把修改後的句子寫在格子上。繼續針對這個修改提出問題:“為什麼老師請你這樣修改呢?請你仔細看題目后思考!這樣改是因為”請學生把自己思考的答案寫上去。

  拿到作文本后,學生對文章進行了修改:把長長的文字改成“我怎麼也想不到解題思路,氣得火冒三丈”。他在思考中寫到:“本文重點是寫蜘蛛的啟示,而這個只是事情的起因,應該略寫,只需一帶而過。”

  案例二:

  一位學生在寫母親留給他印象最深的事中寫道:“媽媽二話沒說,朝人群擠去,媽媽的身影在人群中顯得十分單薄。”我把這句話用紅筆勾勒了出來,特別在“二話沒說”“擠”“十分單薄”下面做了着重符號,然後在旁邊批註:“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真感人,因為”請學生思考,為什麼這樣寫會感人。後來學生在橫線上填上:“單薄說明媽媽是那麼瘦小,擠字說明她用盡了力氣,這樣更能體現母愛的力量”。

  案例三:

  一位學生在描寫清潔工人掃地的過程中這樣寫到:“她掃得很吃力。她握着掃把,將垃圾一點一點的掃進撮箕,接着用手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休息了一會兒,又開始工作了。”我在這段文字旁批註道:“你能有條理的敘述清潔工人掃地的情景,不錯!如果你再仔細回憶觀察到的情景,相信你能把這段文字寫得更生動”。學生把這段文字修改成:“她掃得很吃力。她先是緊握着掃把,然後慢慢地將垃圾一點一點的掃進撮箕,接着她用那粗糙的手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喘歇了一口氣,頓時又陷入了忙碌的工作中。”我將“緊握”“慢慢”“粗糙”“喘歇”等詞勾畫出來,批註道:“你真棒,修改的真好!這些詞語用得很好,因為這樣寫就能表現出”學生在橫線上寫下了“它們生動的刻畫出了清潔工的辛苦和認真。”

  這種作文批註的方式,讓學生們拿了作文本後有事可做了,更讓學生和我每次都對看習作本有了一種期待,老師會在我的作文本上寫什麼呢?孩子們會理解我對他們的要求嗎?他們會在我的格子中填上他們怎樣的思考呢?這樣批閱作文,讓師生間真正產生了思維的交流和碰撞,現在閱讀作文本成了我們最快樂的事情。

  反思:

  以前我的作文批改存在哪些問題?

  一、對學生寫的的作文,我更多使用的是評判性而不是指導性的批語。如“中心不明確”、“記敘太籠統”、“文章不生動”、“態度不認真”……由於學生不明白具體問題的所在,根本就無法着手修改。

  二、對於作文,我批改過於“細緻”。許多錯別字、病句等都由我越俎代庖,差不多是我獨霸評價的權利,學生只是一個旁觀者,是一個被告,還沒有申訴權。我在學生的作文本上已經寫上正確的字和修改後的句子,學生根本就不用再思考,也不需要再動手。

  三、忽視了學生習作方法習得的自我建構過程。尤其是將“老師批改”作為收尾性工作,沒有突出批語應有的指導作用,它割裂了作文教學過程中寫與改、導與學的互動性。

  久而久之,學生對作文的修改失去了應有的認識和興趣。認為自己只管寫,修改則是老師的事。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批改不能僅僅局限於作文文本本身,更要關注文本背後的人──學生。

  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風又綠江南岸”這樣的名句,賈島再三“推敲”,留下了遣詞用語的千古佳話。確實,“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這裡的“改”不是老師的“批改”,而是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在主體互動式的習作評改中自主的“修改”。

  為什麼自己對這樣批閱作文效果感到滿意?

  一、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蘇格拉底主張,“教育不是知者隨便帶動無知者,而是使師生共同尋求真理。教師以“合作者”、“參與者”自居,充分刺激學生的參與欲。

  如案例一中,我針對學生事情起因嗦,不能緊密圍繞題目寫,而請學生把它們縮成一句話,學生把102個字,改為了18個字,這樣一改,顯得清楚明了,達到了文章開頭要像鳳頭的要求。這樣做還不夠,還要讓學生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為什麼老師請你這樣修改呢?請你仔細看題目后思考!”通過問題的設置繼續引發學生思考,並且給了學生思考的方向,事實證明,學生自己能夠得出答案,這樣,在以後的習作中,他會知道作文該怎樣開頭。這一系列的引導,都是學生自己所改,所悟,自然水到渠成,

  二、把批改作文當作一次與學生進行交流的環節。作文批改,不是一個孤立的環節,而是學生習作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是寫好作文的開始,盡量多批少改,鼓勵進步。

  如在案例二中,這個孩子對媽媽的描寫頗有文字功底,我把他的文字和散文大師朱自清相比,給孩子十足的信心,然後引導他思考,為什麼他寫的感人?把孩子也許是無意識的文字的運用,引導到恰如其分的遣詞造句上,讓他體會準確的用詞會讓文字更感染人。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評價將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三、激勵學生,超越自我。教育家贊科夫說過:“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在案例三中,學生清楚的寫出了清潔工人掃地的過程,作為一般孩子來說應該是可以的,所以我給了她充分的肯定,“你能有條理的敘述清潔工人掃地的情景,不錯!”但是這個孩子是比較有潛力的,完全能夠憑自己的語文素養把這段文字改得更好,為了促其繼續修改。我向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你再仔細回憶觀察到的情景,相信你能把這段文字寫得更生動”。受到激勵后,學生感到老師是如此信任自己,就會更有信心地修改自己的作文,這樣的過程就讓學生學會發現自我、提升自我,從而完成對自我的激勵和超越。

  結論:

  葉聖陶提出,引導學生“自為研索,自求解決”,培養學生“養成自我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在教師的作文批閱的引導下,追求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和諧,教師從裁判席走向與學生平等對話,致力於學生“自改”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培育。因此就是將教師評改的心血汗水,不停地流進學生的心靈深處,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主動探索,積極體驗,激活了積累的語言和積澱的語感。逐步形成自改作文的能力,這樣作文的批閱評價方式,讓他們主動發展、點燃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優秀教學反思(二)

  一、利用遊戲比賽形式培養健康心態

  遊戲比賽在小學體育教材中佔有相當的份量,通過遊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

  優秀教學反思。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遊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例如,在遊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生爭執,甚至“動武”;也有失利組的學生互相埋怨,導致受指責的學生產生層場心理而退出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遊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這時,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特別是有偏游傾向的學生認識遊戲比賽的意義,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制勝的有利因素,最終使學生化“沮喪”為“振奮”,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

  二、培養善於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

  任何人從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同樣,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也難免會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場班際拔河比賽中,因教師發現一名外班的學生參與了某班的比賽,故大聲斥責,結果使該班的學生轉移了注意力而導致失敗,這種由於決心書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學生難於接受,情緒非常惡劣。對於這種意外事情的發生,教師要主動地向學生說明真相,講清道理,充分肯定他們的實力,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並提供再賽的機會。同時還可以通過我國運動員參加世界大賽出師不利的典型事便來教育學生,使學生了解任何比賽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養學生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從而增強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力。

  三、利用小組活動形式:培養樂於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個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對於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而人的性可知與際關係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聯繫。小學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於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願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詢句為何?大都強調客觀原因。經深入調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導致不合群。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親自出馬,帶領不合群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並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群體。此外,還可創設兩人合作的遊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這以恆,就能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

  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創新活動的完成,必須具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為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及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體現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獲得成功和愉快的體驗,使他們能熱愛體育,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還可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並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同時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競爭力。

您正在瀏覽: 優秀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優秀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