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 > 十一五計劃學習之新農村建設心得體會

十一五計劃學習之新農村建設心得體會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得得9

十一五計劃學習之新農村建設心得體會 標籤:兩個文明建設 軍訓心得 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外出學習

  當我們理性地審視即將來臨的“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個重大命題擺在面前,亟待破解。這不僅關乎我國經濟社會能否得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也直接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

  新農村建設,一個系統工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建議》中的亮點之一,被認為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解釋說:“新農村的‘新’,就‘新’在農村的發展,既能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能夠體現和諧社會的要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徐小青指出,提出新農村建設是基於兩個判斷:第一,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二元結構特徵還非常明顯,要達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點難點都在農村;第二,我國現在總體上已經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

  事實上,許多市場經濟國家,在工業化達到一定階段,都會適時提出新農村建設。溫鐵軍說,與時俱進地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解決當前中國非常緊迫的“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方向提出來,既符合我們國家的客觀需要,也符合國際上通行的規律。

  《建議》中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描述一共20個字,“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可以看得出來,新農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既有發展農村經濟的內容,又有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的內容;既有農村綜合改革的內容,又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常修澤提醒說,新農村建設不能簡單理解為單純改變村容村貌,要防止在實踐中將其狹隘化甚至低層化。

  自主創新,一個戰略課題

  在《建議》中,自主創新是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提出來的。在胡錦濤總書記的論述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還是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支撐”。很明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個貫穿發展諸多方面的事情,是一個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性問題。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技術含量雖然有所提高,但總的說來,科技創新能力較弱,創新技術含量不高。前不久,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排名中,中國的名次再一次下滑,其中技術革新指標低水平徘徊是重要原因。國家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指出,中國要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要增強國家實力,需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要落實自主創新的戰略,就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支撐。常修澤認為,需要完善和創新的制度包括:一是產權保護制度,二是風險投資制度,三是技術入股和技術期權制度,通過對創新技術的評估、作價、折股,推進“技術資本化”,給技術人員安上激勵機制的“馬達”。

  產業結構,期待進一步優化

  目前,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情況不容樂觀。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指出,在“十五”期間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出現了偏差:一是產業結構偏離了原來的目標,第二產業快速發展,第三產業增長緩慢;二是就業結構調整沒有達到預期,第二產業資本深化排斥勞動力的同時,第三產業吸納就業能力減弱。

  由於在“十五”期間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因此產業結構調整仍將是“十一五”時期經濟發展的重點。在未來的產業結構調整中,有兩個重點特別值得關註:一是引導重化工業健康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盧中原認為,由於新一輪重化工業加快發展的形成機制主要源自於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等內生因素,因此重化工業快速發展的情況,有可能持續較長的時間。

  二是現代服務業將是未來十年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亮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李善同認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和城市化水平低是造成三次產業結構失衡的主要原因,“十一五”時期應加快發展知識型服務業或“生產型”服務業,致力於服務業的結構升級和增強服務業的競爭力,以此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突破口。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時不我待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但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為特徵的經濟增長方式,一直以來遭到詬病。

  “十一五”時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仍然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根本性問題之一。2004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約佔全球的4%,而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約佔全球的12%,如此粗放式增長顯然難以為繼。當前,我國已經進入WTO的後過渡期,加上世界範圍內新技術革命崛起,這給中國經濟帶來極大的壓力,要提高本國的核心競爭力,必須轉變增長方式。

您正在瀏覽: 十一五計劃學習之新農村建設心得體會
網友評論
十一五計劃學習之新農村建設心得體會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