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經驗交流 > 全縣新農村建設紀實

全縣新農村建設紀實

手機:M版  分類:經驗交流  編輯:得得9

全縣新農村建設紀實 標籤:兩個文明建設

  澮水河畔春潮湧

  澮水河畔,翔山腳下,唐堯故地,晉國古都。

  這是一個蘊含著古老與神秘的地方,這是一個洋溢着生機與活力的地方,這是一個充滿着激情與夢想的地方,傳統與現代交融,古老與時尚並舉,這個地方有一個響亮的名字——XX。

  XX,這個展翅翱翔之城,舒翼騰飛之地,在轟轟烈烈的新農村建設大潮中,更是一馬當先地馳騁在這一愛民惠民的康庄大道上,在方圓11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奮發有為的豪邁情懷譜寫了一曲美麗而又富有詩意的華彩樂章。

  序言:知不足而急追

  古老的先秦時代,那位在史上因“剪桐封地”而留下赫赫大名的唐叔虞,曾站在翔山之顛,看着在山之翼下一望無垠的土地,遠眺灤池那一汪不老泉水,一聲令下,XX的故城村就成了一個古老的都城,成了一個農業時代生產的發源地,成了一個黃土高原的漁米之鄉,這是XX農業在遠古時代的輝煌,這種輝煌一直傳承到現代,翔山之下的馬嘶牛哞聲也永遠地留在歷史的記憶中。

  建國57年來,隨着工業化進程的加快,XX農村經濟是發展了,但發展的步伐還比較慢;農業生產條件是改善了,但改善的質量還不高;農民的收入是增加了,但增加的幅度還不大。多年來,工農差別、城鄉差別不僅沒有縮小,而且還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

  XX的決策者們絕不甘心接受這一事實,決心趁着中央新農村建設的東風,集萬民之智,匯萬民之力,解農村之困,解農民之苦,解農業之難。在全縣新農村建設動員大會上,縣委書記原學義代表縣委擲地有聲地提出:全縣上下要以工業化的理念發展農業,以城市化的思路發展農村,以市民的待遇對待農民。

  短短半年的時間,XX農業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已經初步建立,農民勞動致富的能動性被充分調動,全縣新農村建設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11月28日,省委副書記金銀煥在視察完南壽城村的房地產開發工地后,稱讚到:XX的新農村建設工作紮實,成效顯著,走出了路子,做出了示範,值得學習。

  布局:運籌帷幄唐堯地

  “弈棋之道,布局為先,審局者勝。”

  流傳着“介子推背母”傳說的綿山腳下,有一個叫封比的村子,沐浴着改革開放的春風,封比村創造了無數個全縣第一:建起了第一座經營小高爐、第一座上百立方的大高爐、第一座大型鑄造廠、產品最早打入歐美市場……但隨着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工業產值的逐年增高,一二產業之間的差距也越拉越大。農民雖然富了,農村雖然好了,但農業的發展依然沒有大的起色,解決“三農”問題的長效機制並沒有建立。有沒有一個好的辦法,能夠協調這一難題,縮短這一差距,成為村兩委班子急需解決的難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決定,給困撓中的封比村帶來了希望,縣委書記原學義在多次調研之後,結合國家政策和封比村的實際,對這個村的發展給予了科學定位,即:農業開發,建設特色園區;工業提升,挺起製造龍頭;綿山集錦,揚名華夏神州;科技創新,培育新型農民。

  這只是XX新農村建設布局的一個小小縮影,這只是XX縣委、縣政府服務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點滴,這也只是唐堯兒女敢教日月換新天的一個小小片段。但就是這點滴和片段,卻閃現着XX縣委、縣政府堅持在分類指導中找尋突破口、在多方投入中夯實資金根基、在結對幫扶中實現整體帶動的發展思路。

  XX農村發展的現狀,存在着幾大硬傷。XX人將之概括為四個字:“老、低、小、散”。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不夠、沒有一個支撐跨躍式發展的平台,是為“老”;產業技術含量低,基礎設施不能夠滿足規模化生產的需求,是為“低”;有農產品加工企業,但企業規模小,有群嶺而無高峰,是為“小”;農村與農村之間、農民與農民之間、農業生產的各個生產單元之間聯繫不夠,形不成集群效應,是為“散”。

  怎麼解決這些實際困難?怎樣才能更好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怎樣才能更多地保障資金的投入?每一個難題都是一座大山,都是一個必須解決的瓶頸。XX縣委、縣政府沒有退縮,形勢的發展也不容退縮,他們在新農村建設大潮來臨之前,就開始了一輪規模大、範圍廣、深入細緻的大調研。

  封比的風景區、南北絳的養殖場、里砦的農業開發區、武池的蔬菜大棚,縣委書記原學義無數次地走進……

  老官莊的冶鍊廠、北常的農廣校、南壽城的房地產開發工地、符冊的沼氣建設,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王天郎無數次地走進……

  上韓的文化廣場、澮史的奶牛養殖園區、北撖的果園、里砦中學的建設工地,原縣委副書記、縣新農村建設領導組副組長刁紀普無數次地走進……

  全縣通村公路的現場、農貿市場建設的工地、山區的引水工程工地,政府常務副縣長喬葆聲無數次地走進……

  …………

  大調研的結果讓XX的決策者們清楚了面臨的困難,也使他們看到了XX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看到了XX農業發展的潛力所在。

  在全縣新農村建設動員大會上,縣委書記原學義響亮地提出:一年起好步,三年變面貌,五年大提高。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王天郎要求:16個試點村要提升標準,爭創一流,在全市樹品牌;36個治理村要打好基礎,力求達標,在全縣創特色;其餘各村要立足實際,有序推進。

  ——規劃先行,準確定位。各村在農業部門牽頭組織下,按照“適度集聚、節約用地、有利農業生產、方便農民生活”的原則,把長遠目標和近期建設結合起來,把產業規劃與環境規劃結合起來,做到規劃高起點、高標準,一步到位。

  堡子村、十河、橋上、莊裡等村立足資源優勢,確定了發展煤炭產業的規劃;符冊、東壽城、北關、等村,確定了發展現代物流業的規劃;北撖、兩坂、牛家坡、澆底等村確定了發展現代農業的規劃。

  ——發動群眾,集聚力量。農民群眾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受益主體,只有大力發揚他們的首創精神,最大程度地凝聚他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建設好新農村。

  縣農業局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管局,在新農村建設開始階段,就通過各村廣播、黑板報、宣傳欄等形式,對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措施、重大意義進行了深入廣泛的宣傳。縣委宣傳部組織了宣傳小分隊,深入10個鄉鎮和16個試點村,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了國家政策的宣傳。縣電視台以《新聞廣角》、《田苑風》等貼近農村群眾的欄目為主陣地,大力宣傳新農村建設的先進典型和農業生產的先進科技。

  ——有的放矢,分類指導。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以城鎮化帶動農村、以產業化提升農業,充分發揮本地優勢,養優展長,做強支柱產業,發展富民產業,帶動農民致富,夯實經濟基礎。

  南壽城、陵下等城郊型試點村,以運輸、商貿、房地產為建設定位,大力發展汽車商貿城、住宅小區、交通運輸等產業。王莊、樊店、劉王溝等工礦型試點村,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以企業為載體,實行以工補農、以工促農,加快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上韓、隆化、符冊等農區型試點村,着重發展節水型、生態型、效益型的綠色農業和特色農業,努力形成“一村一品”或“幾村一品”,建設特色鮮明的農區型新農村;澆底、牛家坡等山區型試點村,重點抓住基礎設施建設,挖掘資源優勢,優化產業布局,培育主導產業,加快扶貧開發,增強經濟實力。

  ——多方引資,保障投入。建立健全了政府引導、農民主體、金融支持、社會參與的“四位一體”投入機制。

  縣財政在嚴格落實中央關於支農資金“三個高於”的政策的基礎上,財政收入新增部分的50,用於新農村建設,土地受益形成的可支配財力的40用於農業土地開發、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從煤炭、礦產有償使用的“兩權”收入及綜合補償專項資金中切出30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一企帶一村,一礦扶一村的支持幫助農村發展的長效機制,引導鼓勵煤礦及其它企業和個人捐資建設新農村。

  ——結對幫扶,共同提高。建立了機關各部門、企事業單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機制,實行了“一企一村,一礦一村,一部門一村,一單位一村”結對幫扶,既要幫經濟建設,也要幫事業發展。每一個幫扶單位和企業,都圍繞主導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改善,農民增收致富等,辦了一件或多件對新農村建設有實質意義,有拉動作用,有長遠效益的大事、實事、好事。

  酣戰:縱橫捭闔齊逐鹿

  老官莊村位於XX縣西北隅,北靠襄汾、西接曲沃,全村依靠豐富的資源優勢,“采、選、煉”三大產業獲得了長足發展,全村有礦山企業20個,大中型選礦廠60個,冶鍊企業4個,煤氣發電廠2座,村民人均收入5000餘元,成了聞名全市的小康村。在新農村建設中,老官莊村響亮地提出了建設“平陽第一村”、“三晉樣板村”、“全國文明村”的奮鬥目標,投資1220餘萬,鋪開了涉及居民就醫、購物、道路、娛樂的十大工程。

  在XX有着老官莊人這樣雄心壯志的,不僅僅是這一個村,縣委、縣政府一聲令下,全縣221個行政村你追我趕,31萬XX兒女明爭暗鬥,在唐堯大地上演繹了一場百舸爭游的生動場景。

  聞名三晉的種棗大王許文山說:“胡總書記說建設新農村關鍵是生產發展,象我們這樣沒資源的純農業村,發展棗業是一個好路子,下一步我要在搞好棗樹管理基礎上,開發鮮棗系列產品,延伸產業鏈條,做強做大這一產業。”

  翼蒙乳製品加工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說:“我們要立足XX奶牛業的發展優勢,立足全縣發展的大戰略,立足奶牛養殖戶的需求和希望,繼續做好乳製品的貯藏和加工,打造屬於XX的牛奶品牌,爭取借新農村建設的東風,把我的企業建成華北乳製品加工的龍頭。”

  功勛書記、企業家、澮史村黨總支書記孟凡民說:“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你優我特,你特我全。總之一句話,在新農村建設中,澮史村要做全縣的標杆,要把澮史打造成為工業科技園、農業觀光園、農民康樂園、文化娛樂園、縣城後花園。”

  縣委書記原學義說:“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需求,充分盤活各方面的資源,在我縣這一大的發展平台上,實施新農村建設十大工程,大力提高全縣新農村建設的水平、速度和質量。”

  一個個聲音代表着決心、信心和雄心,一個個決策體現着動力、能力和衝力,一時之間新農村建設的戰場上風捲雲涌,烽煙四起,一筆筆資金相繼到帳,一車車物資先後拉回,一個個工地按時開工,在一個個晝夜的反覆中,現代農業建設工程、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工程、農民增收致富工程、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村鎮建設和治理工程等十大重點工程穩步推進,全縣新農村建設呈現出造勢有氛圍,整體有動作,試點有展示,常年有熱度的良好發展態勢。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建設新農村,資金是成敗的瓶頸,只有通過多種渠道籌集雄厚資金,才可能有大作為、大成就。

  翼蒙年產5萬噸乳製品加工項目是2005年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項目總投資達1個多億,但隨着國家新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出台,銀行貸款的方向和數額也隨之出現了調整,當初信用社的承諾無法兌現。縣委書記原學義、代縣長王天郎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召集畜牧和信用聯社的負責人召開專門會議,政府、企業、銀行三方協調,跑太原,上臨汾,下工地,改規劃,最終落實貸款200萬元,而且信用聯社保證,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優先貸給這一企業,保證企業在2007年成功開始生產,在政府和銀行的幫助下,翼蒙乳製品加工有限公司現已完成所有的廠房建設,從德國進口的生產設備也即將購回調試,XX人將在明年喝到自己土地上生產的乳製品。

  在芸芸眾生中,人是最具有能動性的生產元素。在新農村建設中,只有抓住人這一關鍵,大力提高農民素質,提高全縣民眾對新農村的關注支持程度,才能變潛力為動力,才能確保新農村建設快速、健康、科學發展。

  XX縣職業技術學校作為全縣唯一的職業技術培訓機構,在新農村建設中勇立潮頭,激流勇進,在自身資金不足、師資力量不夠的情況下,把職業教育作業農科教結合的着力點和提高勞動力科技素質的基礎工程,立足縣情和農民需求定專業、定計劃,在農民轉移就業培訓上取得了巨大成績,先後舉辦各類培訓1000餘場,培訓轉移勞力3000餘人次,為縣域經濟發展培養科技實用人才21000餘人,畢業生就業的足跡現已遍布北京、廣東、上海、浙江,就業範圍也從以前的保安、服務員擴展到電子、紡織、鑄造等新興產業,學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

  在全縣新型農民教育培訓工程的推動下,一大批思想觀念新、文化素質高、技術業務精、經營能力強的新型農民脫穎而出,依託農業科技推廣中心、縣委黨校、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全縣共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155期,建立科技推廣基地12個,培育科技示範戶2000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13000餘人。

  規模是生產發展的前提條件,打造XX農業產業化的航母,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突破點和關節點,“市場連企業,企業連農戶”的模式在全縣多點開花,已成燎原之勢。

  翼蒙乳製品所在的澮史村,有着江源生化有限公司、澮史養殖奶牛園區、擠奶站等乳製品加工生產鏈所需的全部設備,連起了一條飼料生產、奶牛養殖、乳製品深加工的最佳產業鏈條,集群效應初步顯現。而且以這一乳製品加工點為圓心,西鄭、殿兒垣、治南、老官莊等奶牛養殖場呈扇形分佈,即避免了養殖園區聚集引發疫情,又利用便利的交通條件保證了產品的鮮活。養殖業的繁榮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飼草加工業、沼氣利用、交通運輸業的興起,一個產業亮點在規模中得到提升。

  告捷: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華秋實,一歲一榮。

  耕耘過後就是收穫,努力過後就是勝利。在縣委、縣政府科學縝密的安排部署下,在31萬唐堯兒女的辛勤播灑下,農業增產,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田間地頭花團緊簇,在第一個年頭結束的時候,向市委、市政府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好與快並舉。在好的前提下提速,在快的原則下求質,好與快協調並進,質與量和諧共生。截止目前,國家農業部規劃司針對各村產業發展實際,按照商貿型、城效型、農區型和山區型,在高揚特色大旗的原則下,對全縣16個試點村和部分治理村的科學定位已經全部完成,為各村的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繪就了藍圖。

  全縣共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7400多萬元,除縣財政的行政撥款外,單位、企業捐資幫扶成為新農村建設資金投入的一大亮點,各單位真心實意幫扶,真金白銀幫扶,解決了新農村建設中的最大難題。

  …………

  水利局幫扶資金47萬元,

  交通中心幫扶資金35萬元,

  開發辦幫扶資金25萬元,

  城建局幫扶資金18萬元,

  供電支公司幫扶資金7萬元,

  公路段幫扶資金3.5萬元,

  教育局幫扶資金3萬元,

  環保局幫扶資金2.5萬元,

  畜牧局幫扶資金近30萬元,

  …………

  這一筆筆資金就象一股股清泉,澆灌着新農村建設的萬畝良田。就象一場場春雨,滋潤着新農村建設的片片花朵。面對着這科技和財力的支持,農村幹部有幹勁了,廣大農民有盼頭了,XX農業有奔頭了。

  ——富與樂同享。1949年,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的莊嚴宣告,預示着三座大山已被狠狠地踩到腳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神州大地,萬物復蘇,二十年的成果告訴世界,中國人民富起來了;歷史的車輪來到了21世紀,中央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新農村的決定,將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薄弱面,讓全國人民真正地樂起來。在這一要求下,XX縣委、縣政府從解決老百姓衣、食、住、行等基礎條件出發,讓農民在富起來的同時,更要樂起來。

  老官莊村硬化、綠化主巷道100餘條,鋪設出村公路38條,全長50餘公里。戶戶通了自來水,戶戶通了有線電視,戶戶通了互聯網,全村家用電器普及率達90以上,空調、電腦普及率達50以上,私家車擁有率達到20。全村現有4家門診部,4所平價藥房,一處村級衛生所,全體村民還免費享受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每年一次的全鎮農民籃球賽已先後舉辦過5屆,百名女子威風鑼鼓隊已過出臨汾,“省級文明村”的金色牌匾光芒照四方。

  南壽城村利用地理優勢,成立了房地產開發公司,規劃建設的16個小區中,已有福樂園和天龍兩個住宅小區開工建設,農民享受600元/平方米的成本價格,並免費配備太陽能熱水器、有線電視、電話、空調等基本設施。村裡制定了一系列惠民舉措,實行了飲水、澆地、收割“三免費”,村民子女凡考上大學的均可享受5000——10000元的獎學金,50歲以上的黨員和60歲以上的村民每月可領取100元的養老金,每年年底所有村民都可享受集體經濟的分紅。

  封比村通過在港洽會上的招商引資,總投資1.26元的古綿山旅遊開發項目已由省旅遊設計院完成設計規劃,近期可開工建設。他們還投資60萬元,新建了老年活動室、圖書室、文化室、農民培訓中心、文化中心、籃球場、門球場、羽毛球場等體育文化活動設施,提升了農村品們,延伸了新農村建設的內涵。

  好與快、富與樂,這是XX縣委、縣政府對自己的要求,也是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企盼。

  好與快、富與樂,這是XX縣委、縣政府努力的結果,也是全縣新農村建設實踐的結晶。

  聽聽縣電視台《新聞廣角》記者記錄下的群眾的聲音。

  “以前我們家門前的路,下雨是水泥路,颳風是揚灰路,現在路修的是又平又寬,真是想去哪就去哪,一條大道通我家。”

  “以前只靠那一畝幾分地,現在選擇多了,可以去廠子幹活,可以去大城市打工,可以自己養點牛、豬、雞,掙錢的路子寬了,致富有希望了。”

  “以前家農閑的時候,不是打麻將就是打撲克,實在沒事兩口子就打打架,現在村裡也有了廣場了,唱唱歌,跳跳舞,覺得現在天也比以前藍了。”

  展望:春潮湧動新紀元

  所有的成績都是歷史,都只是輝煌的證明。而我們只有不斷地往前看,往前沖,往前走,才能採摘到更大更美的花朵。

  2006年已經過去,成就也已在掌聲中留存。2007年已經來到,新農村建設的大幕沒有落下,就象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說的那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展望2007,XX的產業富村之路將越走越寬。15萬畝優質小麥、3萬畝小雜糧生產、5萬畝優質乾鮮果、5萬畝蔬菜大棚、5萬畝奶畜飼草等一系列生產基地將繼續鞏固提高。

  展望2007,XX的龍頭帶村戰略將效果初顯。翼蒙乳業公司5萬噸乳製品加工生產線項目將開始生產,符冊畜禽養殖交易中心、大眾飼料公司、堯森公司、舜都公司等龍頭企業將完成綠色食品ISO900、HACCP體系等產品認證,“市場拉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種養加聯動”的農業產業化格局將初步呈現。

  展望2007,XX的科技育村工程將繼續推進。新型農民教育培訓工程將強勢實施,通過有計劃、分批次、分類別的培訓,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新型農民將奔馳在市場經濟的各逐步形成領域,10萬農民將逐步由“苦力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轉變。

  展望2007,現代農業將成為XX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產業結構將由以種養業為主向種養、加工、服務等產業共同發展轉變,生產手段將由以手工業勞動為主向機械作業和高新技術應用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將由以傳統小農戶分散經營為主向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轉變,勞動力就業將由集中在農業生產環節向產前、產中和非農產業多領域轉變,農民收入將由單純依靠種養業向務農、務工、經商等多元收入轉變,農業市場將由以國內市場為主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轉變。

  澮水歡唱,翔山喜眉。唐堯故地在鳳凰涅槃中得到新生,晉國古都在時代的洗禮下獲得輝煌。

  翱翔!翱翔!

  歡唱!歡唱!

  一切的一,和諧。

  一的一切,和諧。

  和諧便是你,和諧便是我。

  和諧便是希望,和諧便是生機。

  我們在和諧的春潮中翱翔。

  我們在和諧的春潮中騰飛。

您正在瀏覽: 全縣新農村建設紀實
網友評論
全縣新農村建設紀實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