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稿怎麼寫
手機:M版 分類:廣播稿 編輯:pp958
廣播新聞的種類,在此也可理解為狹義的消息,實際上也就是動態消息、典型消息、綜合消息和述評消息四種。
但是,廣播因其鮮明的用聲音傳播、用聽覺感知的特性,決定了新聞種類有所不同。具體說,它有三種形式:一是單純的文字稿;二是以錄音配合文字的組合稿;三是以文字(語音)解說現場錄音的實況稿。
錄音和音效播放,是廣播最鮮明的個性特色,廣播新聞的種類也就離不開錄音,具體有:錄音報道、錄音通訊、錄音特寫、錄音訪談、配樂廣播、廣播對話、廣播評論、重大集會和重要文藝、體育表演活動的實況轉播等等。
五、廣播稿的基本寫法
廣播稿在寫作法則上,與寫其他媒體稿件並無本質上的不同,都得遵循寫作的一般程式和規則,都要費心費力地經營開頭、主體和結尾三部分。然而,所不同的是,廣播稿它是通過聲音與聽覺結合併相互作用的形式而體現出的一門語言藝術。在此,通常的新聞稿件寫法作略,僅就廣播稿的特殊之處,予以強調。
1、新聞稿件的構成要素和通常格式
新聞,此處特指消息,它有其固定的構成要件和基本格式,即固定的寫作套路。
第一,新聞六要素:五個“W”和一個“H”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第二,消息五部件: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怎樣駕馭消息寫作,怎樣分佈力量把握這五大部件?我的《新聞寫作譚》中有篇文章叫《消息寫作的重心與中心》,裡面寫道:“重心是標題與導語。重心,就是作者精力和功力的集中點、傾注點。標題和導語,濃縮與集聚了消息的主題思想和消息的核心內容,自然得傾其力量表現。……中心是主題與事實。中心,即主體部分的寫作,它是作者思想意圖的展示區,是消息主題思想的完整表達和基本事實以及細節的具體展示和呈現。”
2、廣播稿寫作的語言特點
要寫好廣播稿,就必須考慮到語言表現和聽覺習慣的兩個因素,在聲與聞上下功夫。
第一,追求口語化,少用書面語。
聽覺感官,是相對聲音而言的,沒有聲音,自然沒有聽覺器官。而聽覺器官長期適應於某種聲音的頻率或結構形式以後,也就養成了某種聽覺習慣,一旦這種聲音發生變化,聽覺器官就難以適應。因此,廣播稿一定要符合於日常的口語習慣,要儘可能口語化,適合聽覺器官的接受與感知習慣。老舍先生說:“書面上美好的字,不一定在口中也是美好。……‘老李,說說,切莫冗長’!大概不如說:‘老李,說說,簡單點’!後者現成,容易說,容易懂。”這裡的一個“切莫冗長”和一個“簡單點”,在聽覺感知上,就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又如:
“我們驅車而行,於拂曉前抵達。”
如果將其變為口語,則成:
“我們開着車去,在天亮前到達。”
改動后,句子的意思沒有改變,但念着既順口,又好聽且易懂。
使用口語,還要盡量將文言詞改為白話,儘可能將音單音節詞改為雙音節詞,以適應口語習慣。
第二,少用方言土語和聽眾不熟悉的簡化詞或簡稱。
廣播是大眾性傳媒,語言必須通俗易懂,地域性的和知悉面較窄的方言土語,尤其是生僻的方言土語,就儘可能不要用;用了,人家也不知其意。比如我們玉屏話:
“箍簍子姑到壁透卡卡,沒肯起來。小張一腳倆(lià)過去,一把枯倒他講根,嘿實當(diāng)起來。箍簍子展十笨,手哈腳鰾,眼看要打脫。小張順手幫他手朝後一撇,再巴(bià)一定子,挺得他一哈曰到卡卡郭,嗆死豬,溜豆溜不得。”
翻譯:“小偷蹲在屋壁角,不肯起來。小張一腳邁過去,一把捏住他脖子,用力提起來。小偷使勁掙扎,手動腳跳,眼看要掙脫。小張順手將他手朝後一扭,再沖一拳,揍得他一下蜷在屋角,像死豬,動彈不得。”
像這種方言土語,不要說外地人聽不懂,就是玉屏人聽着也彆扭。如果僅是看書面文字,別說外地人看不懂,我們玉屏人自己也看不懂。
簡稱,是不能隨意的,特別是那些不被大多人知曉的,就更是如此。比如,有一天,有人問路:“hé管局怎麼走?”心裡想了半天,也不知這是一個什麼局,是“河道管理局”嗎?有了海事局,這河道管理局有多大用呢?後來,搞了一半天,才知道是“合管局”,全稱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局”。如果不是知道的,就是再聰明的人,也想不出這個簡稱來。
還有,我們的“11766工程”,在玉屏可以簡稱,在外用,就必須有說明。這類數字簡稱,都是官方工作類簡稱,於普通百姓,大多是一頭霧水。
第三,力求字准意明,避免音近意遠、音同義異。
大凡字、詞或詞組,都有一定的字面意思。如果是通過書面來眼認心讀,一般不會出現什麼歧義。倘若是口讀耳聽,就會對一些語音相近的詞產生混淆,生出與原意截然不同的歧義來。如,有這樣一則報道:
“自我省西部地區發生強烈地震以來,本市各界對震災以後的人民生活十分關心,積極開展賑災活動,捐款累計已逾100萬之巨。”
這則報道,就文字來“看”,沒有問題。但憑耳“聽”,卻有問題。這問題,就在“震災”與“賑災”這兩個詞上。它們音同意不同,容易產生聽覺錯誤;兩個詞,最容易造成錯覺的是後面一個“賑災”。這裡,要麼換成“捐贈救災”,要麼就對“賑災”進行補充說明。再如:
“局長問書記:‘七一’要到了,過不過?書記說:過,並要過一個有意義的‘七一’,乾脆去聯繫村看望貧困戶和貧困黨員。局長回答:你說的有意義,我也就沒異意。”
這裡的“意義”和“異意”兩個詞,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意思。如果不結合的語境,僅僅憑語音,就容易造成歧義。會不會有人將局長的話理解成:你說的講黨性有覺悟,而我說的就沒黨性沒水平?造成一種截然不同的誤解。
又如另一個由語音和聽覺引起歧義的例子。“不對”和“部隊”。
那是我在茅坡當知青的時候。大隊在張家生產隊修水庫,我是工地廣播員,既在工地放廣播、念報紙,還一邊采寫廣播稿,並播出我自己寫的稿子,同時,還負責給各生產隊量收土方。一天晚上,當我們在大隊排練文藝節目時,有位女知青問我:“白天在工地上你念報紙,說不奉行節約和大肆鋪張浪費的事,這到底是哪個部隊?”部隊?我頓時一頭霧水,白天我沒有念這樣的報紙呀,真是莫名其妙;我肯定地回答:“沒有的事。”她抿嘴一笑,說:“你這樣念的:不講節約而任意地揮霍浪費,這是‘部隊’(不對)的!”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將“不對”兩個字,都念成了去聲,有的聽眾就將“不對”聽成了“部隊”。當然,這問題的出現,在於我,因為我當時普通話太不標準,不知道要變調。要將不字,由去聲變成上聲。
這個笑話,快四十年了,我依舊恍如昨日。
第四,多短句,突出韻律和節奏,少用長句和連續仄聲字詞。
平常口語和聽覺習慣,都以短句為多;句子長了,不便讀,也不便聽。短句易讀易記,易有節奏感,產生韻律的美感。既是長句,又是連續仄聲,這樣的句子,一是拗口,二是難聽明白。如:
“不對大吵大鬧惡劣習氣予以狠狠懲治就不利作風建設。”
這是典型的連續仄聲的長句。播音員要一氣讀完,還真是考水平和氣功。而聽眾要聽明白也是非常吃力和勞累。又如:
“太過溺愛會禍害後代。”
這不是長句,卻是一句典型的仄聲句子。播音員念時,雖不致像上面一句憋得喘不過氣來,但卻又像是在念繞口令。“會”、“禍”、“害”、“后”四個字相連,聲母相同,不好念。
連續仄聲不好,那麼連續平聲會怎樣?如:
“春天桃花開得非常妖嬈。”
連續平聲,不像連續仄聲那樣拗口與彆扭,但是,也不是很好讀、很好聽,只是兩相比較顯得輕而已。寫作中,要力避仄聲句子,也不要多用平聲句子。
為表現出句子的韻律與美感,一方面要將句子寫短,另一方面要平仄起伏錯落,還要考慮兼顧聲母韻母的搭配,使句子富有抑揚頓挫的樂感。如第一個例句,就可以這樣修改:
“大吵大鬧的惡習,要嚴加懲治,強化作風建設。”
修改之後,原來拗口憋氣的句子就好讀得多,抑揚頓挫,鏗鏘有力。
第五,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不用解說與註釋性符號。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可以使文章變得更具美感、樂感,能使文章更好地表現主題和豐富內容;反之,會破壞文章的美感、影響閱讀和表情達意。
在書面語言中,有不少情況可以藉助標點符號來說明或註釋文章句子。最主要是兩種標號:一種是破折號;另一種是括號。看文章,很容易看清讀懂兩種標號要說明與註釋的內容,然而,廣播就無從進行表現,只有專門的語言進行說明。還有一種標號,即省略號,有些意思讀者可進行聯想與猜測,而聽廣播,就無從知道省略號的意思。如:
“全國唯一的簫笛博物館——玉屏簫笛博物館,於2013年6月8日16時隆重開館。”
作為平面媒體新聞,破折號不會對讀者閱讀新聞產生任何障礙,而作為廣播稿之於聽眾,就得進行修改。可改為:
“玉屏簫笛博物館,於2013年6月8日16時隆重開館。目前,它是全國唯一的簫笛博物館。”或:
“作為全國唯一簫笛博物館的玉屏簫笛博物館,於2013年6月8日16時隆重開館。”
第六,用順序的形式進行布局,不用或少用倒敘和插敘
日常的口語習慣都是順序式的,除了故事,沒誰有意去埋伏筆,設懸念,吊胃口。尤其是新聞,就更應是按時序的發展脈絡而推演。當然,在導語即開頭部分,還是應該先將最重要的事實予以推出,但在進入正文的主體部分后,就不要再支離破碎地插敘,讓聽眾覺得零亂而如入五里雲霧之中。更不要採用電影的蒙太奇手法,來表現。音畫效果,同單純的聲音效果,在感官感知程度上,會有較大的差別。
廣播新聞稿,以不枝不蔓的清晰與單一的結構方式敘述為好。
第七,寫完稿件,要自己先念一兩遍。
廣播稿是用來口播的,所以在寫完稿子后,一定要念一兩遍,發現不好念或不易聽的地方,立即進行修改。畢竟,寫稿時,默默地用心和用思維在寫,是習慣性的書面語言,只有用聲音念出來,才能發現是不是順暢的口語,才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廣播稿。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寫完廣播稿,要“自己好好兒念一遍,就是自己來檢驗一下,寫下來的那些語言上不上口,順不順耳。……要是不怎麼上口,不怎麼順耳,必然是語言有毛病,就得修改。……上口順耳的稿子就是意思明白通暢的稿子,人家不必花費無謂的力氣就可以了解,而且決不至於發生誤會。”
總起來說,廣播稿在寫作上除了要遵循一般新聞套路的規則外,還必須充分認識廣播的特殊性,要突出它的口語和聽覺元素,一定要適於口念,適於耳聞;不要用長句子,避免連續仄聲詞語;語意要表述完整,不要用標點符號作提示;在結構布局上,脈絡要清晰要單純,少用倒敘與插敘。稿子寫好了,還應口念一兩遍,再進行最後修正。
3、強調廣播特點,突出現場音效
要做到嚴格意義上廣播稿,就必須要突出現場音效。一方面有播音員的聲音,另一方面有現場的錄音,就會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人覺得既親切,又真實。
現場音效,來源於現場錄音。也就是當身臨現場採訪時,就得隨身隨時帶好錄音設備,捕捉現場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音效進行錄音。
第一,錄音,要有的放矢。
進入採訪現場前,事先要預計與設想現場狀況,會有什麼進展,會有什麼高潮,會有什麼亮點,會有什麼結局,最想和期望錄製的內容是什麼?進入現場后,及時觀察實情與預先判斷有何差異,怎樣臨時更改或完善計劃方案。方案形成,便按方案進行採訪與錄製現場音效。錄音,當錄則錄,切勿亂錄一氣,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加區分地亂錄,回來整理就如理亂麻,無從下手,心煩意亂,事倍功半。
第二,錄音,要整理取捨。
在新聞採訪上,有一句行話叫“大量佔有第一手素材”,其比喻是“像奸商囤積貨物一樣貪得無厭”。錄音,就是第一手素材,大量而又量大,其中,有有用的,更有沒用的。第一步,就是找出有用的。而後,將這些有用的,也就是將要寫進稿子里,同時又將送廣播電台播用的內容,單獨剪輯並提取出來,重新進行整理、分類與編序。以便使用時,提取方便。對於那些不用的素材,既可刪除銷毀,也可整理存放,當作資料收藏。
第三,錄音,要放進稿子。
這是至為關鍵的一步,是錄音的價值得到具體實現的環節。所有錄音,只要不被放入稿子,就是一堆雜亂無章毫無是處的噪音。
那麼,錄音究竟該放在稿子的何處才體現出價值,才是物盡其用?是放在開頭,即導語位置,還是放在主體部分,抑或是放在結尾處?具體放在哪個位置,其實並無定論與固定格式,但一般而言,還是放在主體部分為多。錄音材料在何處契入,這是一個熟能生巧的技術性技巧。初入門者,可多聽聽中央電台、省電台和市電台的的錄音新聞。更簡單的辦法是,從央視的“新聞聯播”節目那裡學,畫面的切入使用,就類似於廣播的錄音;當然,並不完全等同,切勿盲目照套。
新聞,亦即消息,不外乎是發布消息的人,要告訴他人一件別人尚不知道的事情。既然是告訴,那開始總要有個引言,這引言自然就是發布消息的人的開場白,以引起聽客的注意,知道將要說的是什麼。等到把事情講完了,那也要有個結束語,表明這事說完了。這一頭一尾就是消息發布人的話。這也就是說,主體部分的事情、事件、事實的發展與演進過程,是可以用錄音來表現與展示的。至於用多用少,用長用短,一處用還是多處用,這得看需要和能力;這同寫作技巧一樣,是能力與匠心的體現。
將錄音材料用在主體部分,這是通常情況,也不是說不能用在開頭與結尾。用在開頭,應該是與作者的話同步,不能放了半天錄音,只有說說笑笑、唱唱鬧鬧、山崩地裂、流水潺潺,而聽眾卻不知是怎麼一回事。同步進行,可立即將聽眾的思緒帶進現場,有身臨其境之感。
將錄音材料用於結尾,也是可以的。作為作者寫某一篇稿件,應該是沒有問題。錄音結束,稿件也結束。然而,作為廣播,是不行的,還得由播音員來進行轉接與過渡,否則,與下一條消息或下一個欄目銜接不起。
《百度百科》的《廣播稿》里,有一則錄音新聞實例,題為《農民尤明富教子忠心守邊關》。說的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農民大爺尤明富,找到縣廣播站要求編輯給他錄音,他得知兒子要上雲南邊防了,要給兒子寄一盤錄音帶去,鼓勵兒子精忠報國,殺敵立功。這篇稿件,就是在主體部分用了老人給兒子的錄音,開頭和結尾,則是記者的話。開頭先介紹由頭,老人是誰,哪裡人氏,為什麼要錄音,錄音幹什麼?而後,就是播放老人錄音的內容。最後,是稿子的結束語,“聽眾朋友,聽了尤明富的大爺給兒子的錄音,你有什麼感想呢?一個普普通通的老農民,在關係到祖國安危,人民幸福的嚴竣考驗面前,毅然將兒子送到前線,並且一次又一次鼓勵兒子不怕苦、不怕死,英勇殺敵。一顆火紅的愛國心,多麼令人感動啊!”
再舉一例,說說錄音放在開頭的寫法。
2011年元月中旬,玉屏下了一場罕見大雪,漫天雪花,地凍天寒。正是大雪紛飛那天,縣政府組織力量去修建高速鐵路的工地上慰問施工的工人們。大家想想,這是在年關將近的時候,當地政府給國家重點工程工地送去關切與慰問,漫天飛雪,一邊是送去熱氣騰騰的食物,一邊是縣藝術團的演員頂着飛雪迎着寒風,在空曠的場地上為工人們表演節目,頭髮與眉毛上也沾着雪花。場景真的非常感人。縣府的信息中心發了報道,《貴州日報》予以採用;我是從縣政府網站上看到的報道和圖片。當時,我曾留言,這條消息,完全可以上CCTV和《人民日報》。
如果這條消息發廣播稿,是可以將錄音直接放在開頭的,也就是與導語同出。一邊是工地的現場聲音——施工機械的聲音和慰問聲、演出聲;一邊是播音員就錄音而出的解說性導語。至於施工現場工人們的話語和其他交談,則可在主體部分再行出現。
總之,錄音插配在稿子的哪個部位,得視情而定。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真實、完整、全面地反映所報道的事情的真相,讓聽眾對新聞事實本身有一個完整和客觀的了解。
六、寫廣播稿的基本要求
不可否認地說,廣播事業和廣播科技雖在蒸蒸日上地發展中,而廣播的播出業務本身,卻日漸從“廣播”變成“窄播”。互聯網和電視,大量地俘獲報紙、雜誌和廣播的讀者與聽眾,聽眾一天天減少成為不爭的事實,就連縣級廣播站,也停止了廣播業務,鄉鎮與村寨,已經看不到了用於廣播的高音喇叭和入戶的低音喇叭。於是,寫廣播稿的業餘作者也少了;寫廣播稿,反而成為比其他新聞稿更費神費力的勞動。然而,要想寫廣播稿,就要有吃苦的打算,還得有必需的設備器材。一言蔽之,就是“三要”。
1、要有錄音設備
如今的廣播稿,都強調要能給聽眾一個身臨其境的感受。身臨其境,有兩種感受方式,一是眼觀,二是耳聞。播放現場錄音,就是給聽眾營造身臨其境的最簡單方式。早年,錄音設備是專業記者的專有工具,而今科技進步,條件改觀,錄音設備十分普及,為寫廣播稿配製音效提供了保障。
即使沒有專門的錄音機、錄音筆,其實也無所謂,大多手機都有錄音功能,能基本滿足一般音效的錄音要求。當然,如果是有心要寫廣播稿,就必需要有錄音設備。作為業餘報道的通訊員,不求配專門的採訪錄音機,但至少還是要購買一隻錄音筆,以保證在採訪中錄製現場音效。
2、要有“厚臉皮”
現場採訪是新聞寫作的必經程序。現實中,不少採訪對象不習慣於錄音採訪,要麼是拒絕,要麼是變得拘謹與彆扭。無論是拒絕,還是拘謹彆扭,都不利於採訪,不利於寫出完整有用的稿件來。因此,相對於一般的文字記者來說,錄音記者無形中憑空多了不少麻煩。
錄音之先,往往要先徵求被訪者的意見,視其對錄音的態度進行相應採訪。遇有不理解或猶疑者,就得放下“公子哥”和“大小姐”的面子,給平時的薄臉皮“增厚”,要虛心求人,要耐心地予以解釋,求得理解、支持與配合。
3、要有吃苦精神
相對其他媒體稿件而言,寫廣播稿如今成為一個最費時力的活計。早年,民間有一句非常粗俗而又有些醜陋的諺語,叫做:“沒有日刺蝟的心性,你就別去當學徒。”套用這話,我要說:沒有日刺蝟的心性,你就別去寫廣播稿。寫廣播稿,一是又苦又累,二是名無利薄。
第一,深井扯水千把,換得一桶清泉。
打個比方。玉屏城裡原來到處都是吊井,吃水要用一個井竿將水桶放進深深的吊井裡,躬着腰,費力地扯着井竿,一把一把地將水桶提起來。而有的地方則是淺口井,手拿着水瓢,就可直接在井裡舀水。相比而言,吃吊井裡的水就難多了。同樣,寫廣播稿比寫其他媒體稿件也難多了。
寫文字稿,都是一樣的付出。可寫廣播稿,就多了若干程序,多了不少麻煩,多費不少心血,多流不少汗水。既要錄音,在錄音時,往往還得看人臉色。回家后還得對錄音進行整理,費時耗力。輪到寫稿了,還得構思在何處插入錄音,兼顧文字音效的搭配。
二三十年前,我那時寫廣播稿,都是在為報紙寫稿時多複寫一份,寄給廣播電台。電台笑納,從不開口要錄音稿件。那年月,通訊員都沒錄音設備,也沒有誰有條件送錄音稿件。而今,已是此非彼時,老皇曆無用。廣播稿,不再是報紙稿件的複製,必須專門為之,成為了眾多媒體稿件中的苦差事。於是,不願多吃額外苦,趁早遠離廣播門。
第二,無名薄利,母不識子。
有一句話叫做“有付出,就有收穫。”而寫廣播稿,則可能完全不是這樣,有付出,卻沒有收穫,就算有收穫,卻也顯得無足輕重。既然選擇了寫廣播稿,就得淡泊名利,如是為名利而來,那就是投錯了胎,進錯了門。
自然投稿,廣播電台的採用率同樣不會很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電台的記者有大量的任務稿件堆積,自家煮飯自家吃;二是所投稿件質量差,不能用;三是題材不合,不能用。四是時效不吻,不能用……費了大量心血的稿件,大都泥牛入海,沒了影音。一月兩月尚能堅持,時逾半年卻難長久。付出與收穫,嚴重不對等,也不可能對等。
所投稿件有幸被採用,而作者自己卻不能看到也不能聽到。就正如一個母親在產床上生了孩子就被人抱走,長的什麼模樣,一點也不知道,僅僅知曉有個兒子存活於世。而報紙、電視和網媒,作者卻能看到自己用心血采寫的文字或畫面。報紙登載了,同事或領導也能知曉,而廣播用了,默默無聞。即使是作了有用功,產生了社會價值(被採用),因無人知曉,也就沒人首肯與認可,仍然視同作了無用功。
既然提筆寫廣播稿,困難也就無所畏懼,名利也就無所在乎,人家說好說歹也就不在話下,天下本身就沒有不費力的美差。寫稿,一是為了宣傳我們的玉屏、我們的家鄉、我們的父老、我們的單位、我們的今天和明天,二則為了提高我們自己的能力,展示我們自己的才華。
總之,寫廣播稿是件有意義的社會勞動,往大說,它對弘揚社會正氣,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具有積極作用,對推進玉屏的社會發展有益,往小說,則對提高自己的觀察、思維能力和工作能力都有幫助,是一件於民於已都有益的好事。因此,大家都提起筆來,共同描繪我們玉屏美麗的家園,讓玉屏通過廣播飛向更加浩渺遼闊的天空,飛向更加遙遠廣袤的大地。
相關範文
- ·領導發言稿怎麼寫
- ·自我介紹稿怎麼寫
- ·中國夢暢想我的2049演講稿怎麼寫
- ·發言稿怎麼寫
- ·競選演講稿怎麼寫
- ·主持稿怎麼寫
- ·領導講話稿怎麼寫
- ·競聘演講稿怎麼寫
- ·運動會廣播稿大全_關於運動會的廣播稿
- ·紅領巾廣播站廣播稿及主持詞
- ·小學生紅領巾廣播站廣播稿
- ·黨員群眾路線怎麼走,改進作風怎麼辦,
- ·小學生運動會廣播稿
- ·汽車促銷電台廣播稿
- ·三八婦女節校園廣播稿
- ·小學生安全教育廣播稿
- ·運動會方隊廣播稿
- ·法制宣傳日紅領巾廣播稿
- ·好人好事廣播稿
- ·運動會廣播稿之送給運動員(6)
- ·安全紅領巾廣播稿
- ·運動會廣播稿之送給運動員(10)
- ·《學會與人相處》廣播稿
- ·校園之聲廣播稿
- ·關於教師節的廣播稿
- ·小學生趣味運動會廣播稿
- ·大學校園廣播稿範文
- ·致800米運動員廣播稿
- ·運動會廣播稿範例
- ·小學生安全廣播稿
- ·三八婦女節廣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