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乎情,止乎禮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pp958
理性,是靈魂中最高貴的因素。
——柏拉圖
昨晚,與一位多年的老朋友在網上聊天,他對我說,自己正經歷着一種網絡中的情感,有些困惑。最後他深有感觸地說:“我們之間是發乎情,止乎禮,都知道自己的責任,只此而已”。聽到他這樣說,我默不作聲,但心裡想了許多。
“發乎情,止於禮”,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出自《詩經》毛詩序的“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發乎情,止乎禮,道出了一種神聖、一種責任與擔當。品味這句話,給我帶來的啟示是:男人自重,女人自愛。道理很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很難很難!發乎情,止於禮,是理論上的東西,而真實情感世界是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相當難的。如果人在情感世界里都能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話,就不會有“情不自禁”這個成語了。
常言道:“人生難得一知己”;徐志摩也說過:“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可見,知己難尋。更何況是異性知己。情感是亘古不變的話題,親情血濃於水、愛情忠貞不渝、友情肝膽相照歷來為人們所感動、嚮往。人們或許也一直認為,人世間的情感幾乎可以用這幾類情感所囊括,但其實在這三類情感之外,還有一類情感存在,它被人稱之為第四類情感。這類情感在在網絡世界里有着很大的市場。網絡情緣中,無怪呼友情與愛情,可許多時候在你我之間感受到的是一種介於友情與愛情之間的情懷。
看過《中國近代十大才女》這本書,對林徽因有了更多的了解。徐志摩的多情和不顧一切的愛,讓林徽因這個中國近代史上傑出完美的女性,沉迷過,也刻骨地痛過。然而,另一個一直深愛着林徽因,為她而終生未娶的、用一生痴愛她的、一個不忍看她痛苦抉擇而主動退出的、一個在她離世多年後依然記得她生日的男人金岳霖。金岳霖的一生,都在為一個夢想而堅持,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始終不曾改變,在自己追逐的世界里沉醉,淪陷,自成一體。因為失去,所以得到;因為放棄,所以永恆。在他和林徽因之間詮釋了柏拉圖式的愛情故事。人生一世不易,在情感世界里能遇到金岳霖這樣的人生知己,此生何求?如此的情感,讓我真正的感受到了柏拉圖所說的“理性,是靈魂中最高貴的因素”的真正意義所在。
讀過《詩經》首篇《關雎》,描寫一位青年男子因思慕一位女子而睡不着覺的情狀,傳說孔子在此處批了一句話:“發乎情,止乎禮。”意思是說,人的情感雖然經常在男女之間產生,但一定要受禮法的約束,不能隨心所欲,要“樂而不淫”;看過《蕭伯納情書》,講述的了蕭伯納和愛蘭的愛情故事。他們通信長達30年之久,留下了300多封充滿機智、幽默、熱情、溫柔、殷勤和誠摯的被人稱作情書的書信。雖然蕭伯納並沒有成為愛蘭的丈夫,可他很珍愛這段紙上羅曼斯。蕭伯納和愛蘭用信紙上的心跳和腳步,創造了永恆的羅曼蒂克;知道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互相傾慕,彼此珍愛,但約定永不見面,雖然他們有時候相隔僅有一個草坪的距離。也許他們是怕心中那種朦朧的美和愛,在見面後會被某種現實的、物質化的東西所取代。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之間的愛情,是世上演繹柏拉圖精神之愛的絕版經典……
如今,網絡取代了郵車,紙上躍動的字符,變成了敲擊鍵盤的節奏。情感,永遠是人類嚮往的璀璨果實。追逐的腳步,從來也不會停止和疲倦。因此,網絡世界,也出現了你在用心的讀着我的心事,讓我感覺到遠方的牽挂的情感故事,讓人不知不覺中走進了網戀的精神境地。我理解網戀,也傾慕一些經典的網上羅曼斯。在網絡上,異性之間如果更注重心靈的交往、精神的關愛,讓這種感情變成涓涓細流,滋潤彼此的心田,即使只是過客,想必同走的時間會更久些。網戀,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但它只是人生的一個絢麗的點綴,終歸要返回現實當中的。雖然我們都懂“發乎情,止乎禮”這個道理,可愛情又有多少肯停留在門檻外?又有多少網戀中的男女不甘於柏拉圖的精神之愛,將網上的羅曼斯演繹成現實中的身體之愛?
看過許多藝術作品,帶給了自己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悅。現實生活的經歷中,我沒有經過這樣柏拉圖式的精神愛戀,卻感受到了現實給人帶來的些許無奈。人生自是有情痴。每個人從降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愛與被愛。人這一輩子,就這麼被情纏繞,也被情折磨。不能逃離,也無法掙脫。親情,友情,愛情,包括第四類情感,人間種種情感的方式,給了我們無數的溫暖,也給過我們無邊的痛。只要心中有情,就註定要在不斷的得到與失去之間徘徊,註定要在追逐與放棄之間抉擇。這一生,誰能躲得過情的苦海?誰能全身渡到彼岸?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就連那無父無母、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孫猴子,與花果山的猢猻們廝混得久了,臨分別時尚且滴兩滴眼淚,何況我輩有血有肉、食煙吃火、爹親娘疼的凡夫俗子呢!
“發乎情,止乎禮”含着高度的壓制性。禮數構成“超我”的一部分,在顯意識中發揮檢察功能,使“自我”不能也不敢輕越雷池半步。情感世界里,一個遵從感性的召喚,一個堅守理性的閘門。兩種愛都沒有錯。差異的,也許只是命運的無常與情感方式的取向吧。前些日子,看了電影《山楂樹之戀》。一部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的一個愛情故事,情節比起時下充斥熒屏的韓劇、港劇等愛情大片要簡單的多,青澀的多,但卻更加清純、更加感人、更易觸動人的心弦。讓人感受到一種清新明亮、樸素平實、一種久違的純真與美感。然而這個美感,給人留下的是凄婉的傷痛。
如今的愛情和婚姻觀很現代化或者說美國化:“只要一朝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對老祖宗的:“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發乎情,止乎禮。”不屑一顧。人的情感是豐富的,同時人也是不完美的,人又是愛美的,所以註定人會有很多層面的愛。網絡情緣更是如此。漫遊於網絡中的你我,都明白網絡與現實中如何去思索,如何去善待,於網絡於現實都多了一分認真執着和責任。我們不是聖人,無法高尚,但是我們可以努力照聖人說的去做:發乎情,止乎禮。有一副古聯:百善孝為大,論心不論跡,論跡天下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這副對子非常簡明深刻地剖析了心與跡的藝術關係,揭示出情與理的人性根本,啟示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去愛。我們究竟應該怎樣把握自己,修養自己,實現生命過程兩性相愛的幸福意義?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感情是男人和女人之間一場沒有硝煙的恆古的戰爭。在這場戰爭里,沒有誰是永遠的贏者,沒有誰是永遠的輸家。世間總有一種約束,讓心思沉靜,讓感情不再漂泊。處之有度,則友誼長存。如古人之言:發乎情,止乎禮!
相關範文
- ·花紅柳綠,止不住的思念
- ·始於欣賞,止於愛情
- ·止住眼淚,止住哀傷
- ·那一抹淡笑,止不住地心痛
- ·始於心動,止於幽遠
- ·起於須臾,止於白晝
- ·始於晨,止於晨
- ·年華,止於淺墨之間
- ·愛,始於唇齒相依,止於唇槍舌劍
- ·親情,友情,愛情
- ·友情,親情,愛情。(五)
- ·友情,親情,愛情。(三)
- ·-愛情,閑情,文字情
- ·情之三部曲——親情,友情,愛情
- ·夢裡身外客,誰將痴情,披金縷?花落無
- ·為百姓獻真情,讓群眾得實惠,十項利民
- ·傳遞真情,讓愛飛翔主題班會策劃書
- ·真情,讓我一生守候演講稿
- ·弘揚愛國之情,樹立報國之心
- ·好心情,好春天
- ·真情,讓我一生守候
- ·漢語情,愛國心
- ·離間愛情,我亦傷痕纍纍
- ·那情,還在?
- ·保衛愛情,說點小謊
- ·愛情,輕彈我憂傷的心弦(二)
- ·淺唱那段情,執筆墨寫那些殤
- ·愛情,你移動了嗎
- ·愛情,離你最近的草(散文詩)
- ·愛情,寄生在生活的病菌
- ·小二,打包一份愛情,我帶回家餵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