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歲月隨筆 > 鄉土文化的聚合效應

鄉土文化的聚合效應

手機:M版  分類:歲月隨筆  編輯:小景

鄉土文化的聚合效應 標籤:文化苦旅

  很久以來,一直關注着鄉土文化的發展與建設,鄉土文化怎麼才能夠形成聚合效應?一個地方的文化構建,和當地政府部門的領導有着極大的關係,同時也和當地培養出去的人才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他們的視野、平台對故鄉的關注和宣傳也是別人無法可以取代的。同時本土文化人的參與才能夠形成內外聯動,打通輸入與輸出的通道。從而形成,上下互動、內外聯動、政府主導、引導民眾參與,從而形成鄉土文化的聚合效應,助推當地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及其招商引資的促進工作。

  因多個方面的原因,人無論生活在異國他鄉還是在本土生活,對故鄉關注的視野從來都未曾遠離,以盤縣為例,近幾年來,盤縣乘時代大潮的東風,以廣闊的胸懷迎接西部大開發的旋律,經濟、文化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發展,2013年首次入選“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進入西部十強縣,在全省經濟發展增比進位綜合指標排名中位居首位,文化旅遊產業、地方農副產品等知名度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盤縣自古以來人文文化底蘊深厚,民族文化異彩繽紛,自然生態旅遊資源豐富。積待形成鄉土文化的聚合效應,提升影響力、宣傳力及其美譽度。

  形成鄉土文化的聚合效應首先在於人才,而人才的聚合效應首先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大學從教的知名的專家學者教授,二是從事文化運作平台的新聞媒體人記者、作家、畫家、音樂、舞蹈、編輯、編劇等方面的文化人。

  貴州省盤縣籍的專家學者大部分集中在貴州貴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少部分散居於祖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由於視野的原因,了解有限,僅就我知道的記錄如下,希望故鄉能夠早日形成鄉土文化的聚合效應而鼓與呼!

  集中在貴陽的主要有:貴州省委黨校的老師:普建中、鄧獻暉、胡玲。貴州大學的老師:馮曉憲、孫紹林、許石清、余照陽、杜寧、蘭新、付滿昌、譚龍君、王粉、黃潤逢、余壓芳、羅紅等。貴州師範大學的有:黃林、路世傳、陳德強、胡左高、葉春陽等。貴州民族大學的有:金明仲、董金秀、范爾嵩、柳遠超、金良芹、柳愛江等。貴州省教育學院的有:唐凱、曹克堅、唐本文等。

  在省內外高校工作,及其部分專家學者的簡介如下:

  劉耳:劉耳教授,貴州省盤縣人。1982年畢業於盤縣二中,同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1983年被選派到美國學習,通過堅韌的毅力,他先後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學碩士、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碩士。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發表論文40餘篇、譯文10餘篇,此外發表專、編著7部、譯著5部;主持完成省級項目2項、校級項目1項,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一般項目2項、美國福特基金重點項目1項。2005.2至今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兼任教授,人文與管理學院教授(2005.2-2008.2),人文學院教授、院長(2008.2-2011.7),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副院長(2011.7起)

  劉建國:男,1965年生,先後就讀於盤縣三中,盤中,中共黨員,博士,三級教授,遵義醫學院黨委委員、黨委副書記。1986年獲遵義醫學院口腔醫學系學士學位;1996年獲湖北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現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碩士學位;1999年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現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獲博士學位。2000年9月至今,先後擔任遵義醫學院口腔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副院長(主持工作)、院長、學校科研處處長、學校黨委、行政辦公室主任兼對外合作與交流處負責人。

  余壓芳,女, 1973年生,漢族,中共黨員,貴州盤縣人,貴州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副教授, 業務方向城市規劃設計,貴州省風景園林學會常務理事。畢業於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工學博士。現為貴州大學規則設計系主任。

  劉萬明: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院長。男,漢族,1963年1月生,貴州盤縣人1981年考入昆明理工大學選礦專業,研究生畢業。

  莫榮,現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是“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是我國著名的就業問題專家和經濟學家198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獲工學學士學位;1988年畢業於原北京經濟學院勞動經濟系,獲經濟學碩士學位;曾在英國牛津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多所國外著名大學做訪問學者。

  曹彪:男、漢族、1963年生,貴州盤縣人。博士學位。1984年畢業於南昌航空工業學院航空焊接專業,獲學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焊接專業,獲博士學位;1991年起在華南理工大學任講師。999.10-2000.10國家公派德國柏林工業大學訪問學者。作為主持人或主要成員參加過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的研究工作,主持過兩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多項企業委託項目的研究。主要從事過的研究包括電阻點焊過程的計算機模擬及質量實時控制,機器人焊接技術,焊接自動化設備的研製;軟開關弧焊逆變電源及控制,系列化電阻焊逆變電源開發,微弧氧化逆變電源研製;熔化極氣體保護電弧釺焊及其智能控制,焊接過程的混沌與控制;激光切割等。獲原航空航天工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1996年被廣東省授予"南粵教壇新秀"稱號。

  唐亞:男、漢族,貴州盤縣人,1963年生,博士, 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貢嘎山國家野外生態觀測站客座研究員。任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松杉植物專家委員會委員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中國國家植物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山地資源研究專委會主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植物學會系統與分類專業委員會委員,《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植物分類學報》、《山地學報》、《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植物科學進展》、《生態科學進展》等學術刊物的編委,《四川植物志》副主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計劃一二層次,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四川省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四川省評審(議)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大學“中美九寨溝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國際聯合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西南資源環境與災害防治”國家“985”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學術帶頭人,院教授委員會副主任。

  谷曉江,男,1957年11月生,漢族,大學學歷(理學學士),盤縣一中畢業,后畢業插隊當知青,1977年盤關酒廠工人,現任貴州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綜合處處長,擬提名任貴州省政府駐寧波辦事處主任,擬任貴州省政府駐上海、寧波辦事處黨組副書記。

  馮曉憲:馮曉憲,男,漢族,中共黨員,生於1955年10月,研究生學歷、教授。現任貴州大學黨委副書記,碩士研究生導師。1983年9月畢業於貴州工業大學(現貴州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1998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獲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

  賈維嘉:男,漢族,1958年生,就讀盤縣一中,香港城市大學計算機系賈維嘉教授,城市大學深圳研究院未來網絡中心的主任,中南大學講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暨南大學的的客座教授,IEEE高級會員,ACM會員。分別於1982年和1984年在中國中南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分別於1992年和1993年在比利時蒙斯理工學院( Polytechnicfacultyof Mons)獲得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學位。1993年至1995年在位於Bonn的德國國家信息科學研究中心任研究員。1995年,加入香港城市大學計算機及科學與技術系。

  谷曉明,男,1954年11月生。教授。現任貴州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多年來一直從事《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系統學的原理和方法》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教學工作。同時對貴州特有、珍稀動物的遺傳、進化進行研究。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中科院昆明動物所開放實驗室基金1項,省長基金1項。

  劉真祥 男,漢族,1955年10月生於貴州盤縣,工學碩士,教授,現任貴州廣播電視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中國教育技術協會高校遠程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貴州遠程教育學會副理事長。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技術、遠程教育技術。

  錢成鼎: 錢成鼎,男,1951年生,貴州盤縣人。西南政法學院1981級法律大專畢業,四川省法學會西南政法人才研究會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1] ,曾任成都軍區軍事法院院長[2] 。曾與他人合寫《禁毒關乎中華民族興衰 寫在“六·二六”第十三個國際禁毒日之際》發表於《解放軍報》[3] 。

  王學漢,男,盤縣城關鎮人,外科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華肝膽外科雜誌第一、二屆編委,中華臨床醫學實踐雜誌特邀編委,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普外科副主任。從事普外科工作30年,肝膽胰、內鏡專業20年、腹腔鏡外科15年。通曉本專業國內外發展動態,熟悉本專業常見及複雜疑難疾病的診斷治療。對各種急慢性腹痛、重症胰腺腺炎、肝內外膽管結石、高位膽道良惡性梗阻、膽道術后結石、膽管炎性狹窄、門靜脈高壓症、肝膽胰腫瘤、各類不明原因黃疸及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塊等疾病有獨到見解。先後在《中華肝膽外科雜誌》、《中華消化內鏡雜誌》、《膽道外科》等雜誌發表有創見性論文20多篇。疾病診療範圍:肝膽胰脾及腹部外科專業。

  金明仲,男,布依族,畢業於貴州大學應用數學專業,主要從事回歸模型估計理論研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首批貴州省省管專家。原貴州民族學院科研處處長,兼任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貴州省統計學會常務理事、貴州省現場統計研究會理事長、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理事。

  黃明祥,男,貴州盤縣水塘人,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主任醫師。中國中醫性學會常務理事,貴州省性學會常務理事,貴州泌尿外科學會理事。擅長創傷外科,普通外科和泌尿外科,尤其對乳房病,胃腸外科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有獨特見解,對原發性硬化性膽囊炎,慢性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等泌尿生殖系疑難病症具有自己的特色治療。《實用中西醫結合雜誌》發表《複雜性結石致無功能腎的中醫診療》。2002-12-01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中醫外科學》。

  何發培:男,漢族,1939年生,盤縣民主鎮人,1954年進入盤縣一中學習,1964年貴州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曾擔任專職紀檢委員,校紀委副書記、書記、校黨委常委等職。

  黃潤榮:男,漢族,1930年生,貴州大學物理系教授。

  董浚修 男,1927年12月生,貴州盤縣人,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授。1951年畢業於雲南大學物理系。曾任西南軍區油料化驗室主任等職。現任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科技進步獎總後勤部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會理事,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合成潤滑材料》編委等。長期從事油品應用化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是軍隊油品應用化學學科的主要創始人。開展了新興的邊緣、交叉學科——摩擦化學的研究。發現了潤滑油中的非活性抗磨劑在摩擦表面形成滲透層、稀土元素摩擦催滲及摩擦還原鍍銅等規律。提出了摩擦化學處理表面的理論,進行了非活性抗磨劑、稀土配合物及金屬配合物等三類抗磨劑的研究,解決了潤滑工程方面的一些關鍵技術技術難題。編著有《潤滑原理及潤滑油》等多部著述,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20餘篇,有20餘篇被收入SCI及EI。1989年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991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995年獲“八五”全軍後勤科技重大成果獎。參軍以來,先後立三等功5次,二等功一次,1988年被評為全軍優秀教師,1991年獲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總後勤部授予“科學技術一代名師”稱號。離休后享受副軍級待遇。

  陳宏:貴州盤縣人,貴州大學農學院植保系畢業,后在六盤水農校任教,1996年西南農業大學植保系碩士研究生畢業,天津師範大學生物系任教,2007年,天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現任職於天津師範大學科技處。

  林昌虎,男,漢族,1961年生,貴州盤縣人,農學學士。1979年9月—1983年8月貴州農學院(現貴州大學)土壤農業化學專業學習;1983年8月—1996年6月,貴州省山地資源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室主任、所長助理(其間:1986年5月—1990年6月任共青團貴州科學院委員會副書記<主持工作>);1996年6月—1998年12月任貴州省山地資源研究所副所長;1998年12月—2000年4月,任貴州省植物園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共貴州省植物園黨委副書記;2000年4月—2001年11月,任貴州省植物園主任;2001年11月—2003年6月,任貴州省植物園主任、貴州省生物研究所所長;2003年6月—2011年4月,任貴州科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2011年4月至今,任貴州科學院黨委副書記、研究員、貴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劉康志:早年就讀於盤縣二中,西北工業大學畢業,1988年到日本千葉大學研究生院攻讀碩士,日本千葉大學教授,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客座教授,北京科技大學客座教授,日本計測自動控制學會理事,日本電器學會理事,日本機械學會理事等職。

  何昆燕:貴州盤縣人,盤縣二中畢業,2000年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學習,后在上海復旦大學醫學院學習,2006年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現在上海交大任教!

  (未完待續)

您正在瀏覽: 鄉土文化的聚合效應
網友評論
鄉土文化的聚合效應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