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歲月隨筆 > 《寶珠村的寶珠》作者:三川賢夫

《寶珠村的寶珠》作者:三川賢夫

手機:M版  分類:歲月隨筆  編輯:pp958

  (一)二龍戲珠 託夢修廟

  明朝崇楨年間,我國乾旱持續時間與受災範圍為近百年所未見,多處溪水斷流、無數井泉乾涸、遍野青草枯萎,歷史上稱之“崇禎大旱”。然而在川西北永鎮場的西面曾家溝和高家溝,因有兩眼泉水噴薄而出,澆灌了近三百畝糧田,使這裡幾十戶農民僥倖度過了災荒。這兩眼泉水流自於曾家溝側面的龍脈山丘,整座山丘簡直是樹的海洋。山上滿是四季常青的灌木叢覆蓋著地面,灌木叢中一株株粗壯的蒼松翠柏伸展着蒼勁的枝幹,猶如撐起無數把墨綠大傘,濃蔭蔽日;更有一片枝繁葉茂的馬桑樹,其中的幾顆樹榦有兩人牽手合圍之粗,高數丈;還有一株六人牽手合圍的黃楝樹傲然挺立,周圍枝椏都是臉盆粗細,其主幹直插雲霄,猶如擎天巨柱,枝椏上常有鳥雀飛躍、神雞啼鳴;距離黃楝樹十米左右還長着兩株奇異的樹,水桶大小、三丈多高,有雌雄之別,雌樹初夏開花掛果,色青,狀如袖珍“羅漢”,秋末成熟時紫紅色,味甜。凡路過此地者都羨慕這兒是“居士修道、神仙隱逸”的絕佳處所。最近幾月這山丘林子每晚夜深人靜時,疾風呼呼,樹葉搖曳,發出涌波翻浪般的轟轟聲響,同時樹林中透出一團朝霞似的紅光映紅一片天空。這一奇異現象被當地百姓傳得沸沸揚揚。

  一天夜晚,住在山下的曾木匠和高石匠參加綿陽聖水寺廟竣工晚宴后,步行回家時聽到聲響見到紅光很是好奇,便進山想探明究竟。他們循着紅光上山,來到泉眼五米開外,透過樹榦縫隙,竟然看見兩個身着彩服、頭上長角、相貌奇特的怪異少年,站在泉眼邊嘻嘻哈哈地來回拋着一個鵝蛋大小的閃閃發光的火球。曾、高二位匠人是當地從不信邪、不怕事的膽大之人,見到此情景大喊道:“你倆是誰家的孩子?這麼晚了還站在泉眼上玩耍,不拍掉下去?”倆少年聽得喊叫,一頭紮下泉眼不見了,紅光也消失了,山林一片漆黑。兩位壯漢頓時驚慌失措暈倒在樹下……迷迷糊糊中又看見剛才那兩個怪異少年來到他們身邊說:“二位師傅不用怕,我倆本是東海龍王敖廣的大太子和二太子,我叫敖凡,我二弟叫敖平。先前我倆正在天宮遊玩,聽說哪吒打死了我三弟敖丙,急忙前往為弟尋仇。趕到陳塘關時正見李靖痛聲責罵他小兒,那哪吒受不了責罵當即剖腹自盡了,於是我們的尋仇念頭頓消,便回東海而去,路過此地見古樹參天森林茂密景緻幽美,便緣樹而下尋水止渴,發現兩處泉眼躍入其中,順着泉下暗河逆流而上,竟然到了我舅父神龜管轄的通天河。我們又原路返回從這泉眼跳出,剛才正在玩耍夜明寶珠嘞,不知是否驚嚇了二位師傅?”曾木匠眼饞地盯着少年手中的東西問:“你們這珠子從何而得?為何紅光耀天?”二太子敖平脫口而出:“這珠子是龜妹子送給我的訂婚信物。這是她母親貝殼夫人歷經千年修鍊而成的珍奇寶珠,露出水面受日月星光照耀后就會釋放出紅霞般的光芒。”高石匠又問:“這寶珠能保風調雨順吃穿不愁么?”大太子敖凡說:“此寶珠存放米櫃可生米,放於錢袋能生錢,丟在泉眼中能保證泉水長流,永不枯竭。若在此山蓋座廟宇香火供奉寶珠,雖不敢說年年風調雨順,但至少可保百姓免受飢餓與戰禍之苦。”兩位匠人聽后萬分驚喜,忙叩首跪拜良久,抬頭時不見了少年蹤影,睜開眼來已是次日清晨。曾、高二人將昨夜見聞之事告訴了家人和鄰居,大家覺得奇異,都贊同捐資修建廟宇。於是開始集資、備料、平地、砍樹……經過多年準備,終於在明末清初的洪化年間,在兩處泉眼的前面——龍脈山的“龍頭”處修好了一座佔地兩千多平米、由三進院落三大宮殿組成的雄偉大氣的寺廟。寺廟正殿柏木脊樑上刻着“寶珠長明”四字,廟門上方刻着“龍泉寺”廟名,門外兩側馬桑樹柱頭上鐫刻着“神思浩蕩八仙還方萬民安”、“佛光普照九龍歸位朝百聖”等對聯,所刻之字皆用金粉液塗染,異常醒目。廟門口還有兩個活靈活現、威武雄壯的大石獅相對而站,如值守寺廟的忠實門崗。

  (二)寺廟避難 天滅叛軍

  龍泉寺廟修好后香客不斷,香火日盛。兩眼泉水四季噴涌、源源不斷,保證了這裡人畜飲水與農田灌溉,多餘之水在曾家溝彙集一處,竟流淌出一條小溪來、穿過高家溝、轉向陳家壩、幾經蜿蜒周折最後經過龍橋河流入永鎮場主河道。傳說龍泉寺廟修好后第三年,吳三桂叛軍中的一支不足百人的小隊,在清軍的追剿下,逃進永鎮場地界,殺人搶糧、雞犬不留。一日叛軍竄入高家溝直奔曾家溝而來,高石匠、曾木匠想起了多年前那天夜裡龍王大太子敖凡說過的話,慌忙帶領家族男女老少前往龍泉寺廟躲藏。叛軍見有百姓逃入寺廟正要上山搶劫追殺,突然間狂風大作、黑霧瀰漫、飛沙走石,吹打得叛軍蒙頭閉眼不敢前行。待風沙停息睜開眼時,四處漆黑一片如入黑洞,叛軍相互間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點火竟皆不燃,只得就地坐下……奇怪的黑夜持續了七晝夜之久。第八日天亮日出,廟中曾、高等百姓出廟下山回家,見叛軍橫七豎八蜷卧於地,無一存活。

  (三)縣官貪財 丟棄官帽

  當地百姓都說是龍泉寺的寶珠顯靈,事情越傳越遠、越傳越神,遠近香客日益增多。大家推舉曾木匠和高石匠為廟會會首,安排四人一班輪流值守,負責解決香客齋飯、打掃寺廟清潔和守護寶珠。幾年後的一個秋天,龍珠顯靈之事傳入綿州某縣貪官耳中,貪財的縣官親率衙役數十人以徵收“廟稅”為名,前來龍泉寺索取“寶珠”。廟中的龍王大太子敖凡知道官府來者不善、百姓無力抗拒,急忙派二弟敖平從泉眼潛入通天河舅父那裡借來龜將蟹兵嚴陣以待。縣官騎着一匹黑馬,在腰挎大刀的眾衙役簇擁下,威風凜凜地來到寺廟盛氣凌人地大聲吼道:“誰是會首?快將寶珠交出可免十年廟稅。不交寶珠也可,那就把十年廟稅三千擔黃谷在今天一次交清。”

  曾木匠質問:“為什麼收廟稅?為什麼要一次交清十年的?”高石匠一口拒絕:“我們沒有寶珠,也沒有這麼多黃谷。你們官府是不讓老百姓活命了么?”縣官一聽勃然大怒:“這是聖旨,誰敢違抗?來人,將這兩個刁民頭子綁回縣衙再說。”

  衙役正要動手,龍王二太子敖平所率領的龜將蟹兵早已義憤填膺殺將出來,砍死了幾個正要綁人的衙役,縣官一看這些奇形怪貌之兵嚇出一身冷汗,慌忙勒轉馬頭拍馬而逃,余者衙役也抱頭鼠竄般逃命而去。敖平叫龜將蟹兵去追殺衙役,自己去追殺縣官。縣官伏在馬背上一口氣跑出三、四里路程,扭頭一看,那頭上長角的少年手執龍鞭向自己猛追而來。縣官頓生金蟬脫殼之計,急忙跳下馬來將身上官服脫下丟於路上,又將頭上烏紗帽扣在官服上,將馬打跑,自己則躲進路邊農戶的茅廁。敖平追至近前誤以為縣官落馬摔倒在地,揮鞭擊去,口中念道:“讓此貪財之官化為土石,不再害民!”念罷凱旋而歸。當即這烏紗帽及官服便化為了一座兩、三里長的山樑,被當地人稱着“紗帽梁”。那縣官後來逃回縣府不久,被百姓狀告欺下瞞上隨意徵稅、搜刮百姓錢糧、強姦民女致死,最終落得撤職收監的下場。

  (四)二龍成親 再修一廟

  龍王二太子敖平等追殺貪官衙役得勝而回,正與哥哥敖凡商議設宴慶賀之事,忽聽得廟外有嘰嘰喳喳的啼叫聲,忙叫龜將蟹兵出廟外打探,回來報告二太子說:“最高的那棵黃楝樹上不知從哪裡來了一位老婦人,呼喚着一大群小雞在樹枝間嬉戲逗樂呢。”敖凡一聽心想:“莫不是我老丈母娘找來了?”立即迎出廟門仰頭一望,拱手問道:“不知岳母仙姑到來,有失遠迎,請到廟內飲茶。”

  毗藍雞婆聽得有人叫自己為岳母,俯首下視,見是龍王大太子,轉笑為怒飛下樹來質問道:“三年前你上門求婚,我並未答應。等我幫助悟空捉拿了蜈蚣妖怪回來,你卻花言巧語騙走了我大閨女,我曾多次到東海尋找毫無音訊。久住天宮感到煩悶,今日帶著兒女出天門閑逛,見這大樹高過天門便緣樹而下,沒想到你會躲藏在此處逍遙快活。快快交出我女兒來!”

  敖凡解釋說;“岳母大人切莫氣壞了身子,我與你家黃花仙女乃真心相愛,只因岳母不顧女兒意願才逼得她離家出走。”

  毗藍雞婆也知道是自己的門第觀念干涉了女兒的婚姻自由,女兒出走後自己很是後悔,想到此急切地問:“你把我女兒怎樣了?我要當面問問她,如果我女兒現在與你還是真心相愛,那你倆就儘快把婚事辦了,也算了卻老娘一樁心事。”

  敖凡聽了喜出望外,一邊將岳母領進廟內,一邊如實相告:“我對你女兒的愛是純真的,這三年來,我讓你女兒與我舅父家龜妹子吃住在一起。我們早已商定等到你同意的那天才正式成親。”正說話間,又聽得熟悉的銀鈴般的笑聲從寺廟傳來。原來那黃花仙女與龜妹子在通天河不見龜將蟹兵回來,不知兩位龍太子與官府相鬥勝敗如何,十分擔心和挂念,便循着地下暗河來到了龍泉寺。黃花仙女見到母親與眾多兄弟姐妹,由詫異而驚喜,少不了擁抱親熱、各敘別情一番。龜妹子聽了敖平與龜將蟹兵追殺縣官衙役的經過,拍手叫好,羞澀地在二太子臉上深深地留下了一個親吻的痕迹。龜將提議說:“二位太子何不在此與龜妹子和黃花仙女舉行婚禮,把慶功宴與喜宴一同辦了?我等也好熱鬧熱鬧!”毗藍雞婆覺得甚好滿口應允。敖凡與敖平兩對戀人早已求之不得自然高興萬分,一面委派龜將蟹兵前往四海龍宮和通天河神龜府請客,一面託付寺廟會首曾木匠、高石匠負責請廚師備辦宴席。三天後婚宴與慶功宴正式舉行,近鄰百姓也紛紛前來祝賀,龍泉寺廟的喜慶熱鬧場景持續了七天七夜。

  考慮到婚後生兒育女、人口增多,必然住房擁擠,高石匠建議道:“在高家溝下面距離獅子包山不遠處的謝家大山,可與龍泉寺這座山的景緻媲美。我們在那裡再蓋一座寺廟,請二太子到那裡鎮守如何?”大太子說:“我與二弟隨你們去看看再定吧。”兩位太子前往一看,果然是堪稱人間仙境,非常滿意。二太子敖平說:“哥哥就住龍泉寺吧,我以後願來此居住。”便吩咐曾木匠與高石匠籌辦修廟之事。仙界一天人間一年,曾高兩位匠人年老去世后,其後人與當地百姓繼續籌辦修廟。清朝中期,終於在謝家大山山頭上建好了一座廟宇,聽說是二太子敖平與龜妹子倆夫婦駐守,便取名為“龍龜寺”。後來立碑石時,不知是人們嫌“龜”字不好聽,還是石匠嫌“龜”字難刻,將“龜”鐫刻成了“歸”字。於是一個村便有了兩座關於“龍”的寺廟,上有“龍泉寺”,下有“龍歸寺”。

  (五)太子尋寶 神鴨化石

  紗帽梁山下住着一家姓彭的農戶,養了一大群鴨子,每天早晨放進堰塘晚上自行回來。有一天清晨,彭大娘放鴨時吃驚地喊道:“老頭子!你快來數一數,我們家的鴨子怎麼多了一隻呀?”彭老頭手握旱煙袋裝上煙絲點着火猛吸一口,嗆得咳嗽了幾聲,慢條斯理地走來說道:“不會吧,是不是你數錯了喔?”“怎麼會錯?我家那二十隻鴨子全是麻黑色,多出的那只是灰白色,比我家的鴨子大得多,很扎眼。”彭老頭走近一看果然如老伴所說,便到左鄰右舍及四周住戶詢問有誰丟失了鴨子,都說沒有丟失。回到自家鴨圈一看,發現幾個鴨蛋中有一個金黃色的蛋,比鵝蛋還大,,估計是多出來的那隻大灰鴨下的。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半年之久,說來也怪,其它鴨子隔天下個蛋還要停窩,可是那隻大灰鴨每天都要下一個金黃色的大蛋,從不停窩,拿到集市上去賣時價錢比別的蛋高出一倍,買的人反而多些。左鄰右舍都說大灰鴨給彭家帶來了財運,彭家漸漸富起來了。

  大灰鴨每天下金蛋的消息傳到了龍泉寺龍王大太子那裡,敖凡正為“寶珠”失蹤的事而發愁呢。那寶珠本是龜妹子送與二太子的定情信物,為了保住曾家溝、高家溝的百姓不受乾旱之苦,敖平主動獻出寶珠供奉於龍泉寺廟,並託付哥哥敖凡看管。半年前,敖凡與黃花仙女到昴日星官那裡為老丈母毗藍雞婆賀壽多玩了幾天,回龍泉寺才發現寶珠不在了,當初還以為是守廟的百姓私自拿回家去了。經多方查證並非當地百姓所盜,只聽守廟的說曾經看見有野鴨飛進廟中,后將野鴨驅趕了出去,但不知飛向何處去了。這天一大早,敖凡在百姓的帶領下來到彭家查看金蛋,果然見蛋上散發著寶珠光華,又到堰塘邊觀看,見那隻大灰鴨並非人間凡鴨,已有百年修鍊之道法,寶珠定是被它所吞食。大灰鴨扭頭看見了大太子,驚慌地從鴨群中展翅向紗帽梁騰飛而去。說時遲那時快,敖凡現出龍身騰空追去,用龍尾一掃將大灰鴨擊落在山下一塊圓形巨石上,張開龍口對準鴨嘴一吸將鴨肚中的“寶珠”吸入口中。被龍太子猛力一擊一吸,大灰鴨魂飛魄散,其屍首化作了一隻大如水牛的灰色石鴨,驚嚇而出的最後一個金蛋也化作了一個灰白色的石蛋,落在屁股下的石坪上。大太子尋回寶珠后重新供奉於龍泉寺內,並邀請岳母來廟協助守護。相傳當地百姓中有人在每天黃昏時,看到廟門外那棵又高又大的黃楝樹上,總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坐在樹上手搖紡車紡着棉線,她的周圍一群小雞在樹丫間跳來跳去啼叫不停,以為那是妖怪,便將靶田用的二十多根生鐵齒放在炭火中燒紅后釘進樹榦。據說樹上紡線的老太太正是敖凡的岳母,那群小雞便是毗藍雞婆的兒女們。自從一根根火紅的鐵齒釘進樹榦后,再也看不見那位紡線的白髮老太太和那群小雞了。

  (六)和尚嚇死 寺廟易主

  清朝末年,龍泉寺新來的一個長老和尚,帶着五、六個小和尚每天念經誦佛。每月初一、十五廟會期間,前來燒香許願者甚多。遠道而來的香客還要在廟裡靜坐一夜聆聽長老和尚講經說法。一天傍晚,長老和尚吩咐一小和尚到廟后泉水井中提水,給留下過夜的香客煮齋飯。那小和尚手提一隻木桶來到井邊提水,將木桶放進井水中不知被什麼頂出水面,反覆多次也按不下去木桶,無法提到一口水。小和尚最後使出全身力氣雙手用力將水桶往井中按下,誰知井中的力氣更大,把水桶高高頂了起來。小和尚將木桶移開看見井水中是一條水桶大的花龍,怒目圓睜、搖頭甩舌,頓時慘叫一聲嚇死在水井旁。長老和尚聞聽叫聲趕至廟后,見那花色的龍頭已慢慢沉入井水中,立即把小和尚抱進廟內施救無效,只好另叫三、四個小和尚將死者抬出廟外葬了。

  後來,長老和尚請來當地石匠建造了一座三米高的“道座觀音塔”,將泉水井嚴嚴實實地鎮壓住。龍泉寺廟小和尚的死訊傳到官府,長老和尚因人命而受到牽連,不知被關進監獄了還是調往別的寺廟去了。總之,後來龍泉寺的住持就換成“聖超和尚”了。據其弟子王先生說,“聖超和尚”姓劉,綿陽龍門人,民國後期從江油觀霧山來到方水境內擔任住持和尚,主管龍泉寺、高山寺、黑慶寺等三處寺廟,一直到新中國建立。還說“聖超和尚”不單單是知識淵博的住持和尚、著名的陰陽先生,還是一位擅長梅花篆書和蘭草、荷花水墨畫的書畫大師。

  (七)取名拆廟 再現寶珠

  解放前夕龍泉寺廟曾辦過私塾學堂,有幾位老人當初在這裡讀私塾時還爬上羅漢樹摘過“羅漢果”吃嘞。 解放後土改時龍泉寺廟成為該村社的臨時辦公場所。後來在設立行政村取名時,有人說從初級社的“保衛社”、“和平社”等名稱中選取一個,有人提議就以這寺廟名取個“龍泉村”吧。私塾學堂的曾老師想了想意味深長地說:初級社幾個名稱缺少地方特色,寺廟與村社同名則重複不妥,你們看那大雄寶殿脊樑上不是有“寶珠長明”四字么?就用前二字作為村名吧。“寶珠”,既有亮麗之色,又有圓潤之美,還含財運之意,以“寶珠”為村名,定能讓該村百姓發財致富的。貧協主席王元修和首任村支書石方文等村幹部覺得私塾老師說得有理,就叫“寶珠村”好了。

  後來修建寶成鐵路需要大量高大樹木做枕木,就把龍泉寺那根最高大的黃楝樹砍倒準備做枕木用。誰知砍倒后才發現樹內已成空洞,只有做進灶之燃料了。大鍊鋼鐵期間又把龍泉寺廟周圍所有大的松柏樹、馬桑樹、羅漢果樹全部砍光了,只剩下一些矮小的灌木叢了,遮天蔽日之自然景觀從此消失。“文革”初期“破四舊”時,龍泉寺廟幾大殿宇被政府賣給了唐、王、石、彭、陳等農戶,先後將房瓦、椽檁、柱頭等可用之材全部拆走,很多精美的神像、文物古迹被推到毀壞。方水鄉境內建造歷史最悠久、建築規模最宏大的龍泉寺古廟,就這樣被“破四舊”之狂風颳得“粉身碎骨”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廟門口兩個大石獅子,被幾位有懷舊愛心的人士完整地保護了下來,後來被運往中壩城安放在江油李白紀念館內的“太白堂”大門外兩側。你從那兩隻大石獅子充滿生機活力的造型、全身花紋的鐫刻、口中可轉動卻取不出來的圓石球,可以想象到被拆毀的龍泉寺廟其建築藝術是多麼的奇特與精巧!拆廟時,聽過故事“龍太子嚇死小和尚”的幾個膽大後生,專門跑到廟后把泉水井上的“道座觀音塔”推倒,想見見井中的龍太子及寶珠是否還在。等推倒觀音塔一看,泉水井不知何時起竟變成了一口枯井……百姓議論紛紛:原來噴涌的泉水怎麼會幹涸呢?難道是因為龍王太子不滿井上“觀音塔”限制了自己出入的自由,而攜帶着寶珠與泉水到別處另尋出路去了么?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業學大寨期間,各地農村掀起了興修水利的熱潮。經勘察在寶珠村龍泉山脈的“龍尾”地段發現了出水量相當大的五處泉流,方水人民公社決定調集各村勞動力,在距離龍泉寺廟一公里的地方修建一座水庫。那時還沒有挖掘機之類的機械工具,全憑一雙手兩個肩膀艱苦奮鬥地實幹。從1975年冬動工修建,耗時五年多,投工46萬個,搬運土石31萬立方,連四公裡外那紗帽梁下面的大石鴨、石蛋等岩石都被開採成石塊修了水庫。1981年春終於建成了一座壩高20米、壩頂長340米、集雨面積1.8平方公里、總庫容120萬方、有效蓄水量94萬方的“龍泉水庫”。這座可灌溉寶珠、官田、寶塔等三個村兩千多畝田地的龍泉水庫,是現在方水鄉境內最大的水庫,也是寶珠村一顆用之不竭的水資源“寶珠”,一顆給當地農民帶來實惠效益的旱年保收的“寶珠”,一顆全鄉百姓用長滿老繭的雙手創造出來的“寶珠”,一顆凝結着苦幹實幹之精氣、閃耀着無窮汗水之光芒的“寶珠”!

  2014年10月24日

您正在瀏覽: 《寶珠村的寶珠》作者:三川賢夫
網友評論
《寶珠村的寶珠》作者:三川賢夫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