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平淡質樸見真功

平淡質樸見真功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pp958

  今天很忙。早上在車上構思了一篇小文的雛形,上午逮不住空來動筆。想着吃了中午飯,逮住個空趕快趕出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小算盤打偏了。還沒吃午飯呢,上司就跟我說下午要與他出去一趟。沒轍!一直到很晚才回公司。看來是寫不成了,算了,看晚上回家能不能逮個空吧。以前芮沒回來時,我白天沒空,晚上還可以靜幾個鐘頭做點事,現在可好,一回家,芮芮就纏着不放。

  蠻喜歡汪曾祺的文章。汪老1920年生,1997年離去。雖然離去已十多年了,但是,每每讀到他的文章,讀到他的小說,他的散文,都會被他那份對生活恬淡的熱愛而感動。

  文如其人,他的文章平淡質樸,不事雕琢,緣於他心地的淡泊和對人情世物的達觀與超脫,即使身處逆境,依然心境釋然。

  有人說,汪老的散文稱得上是真正的文人散文,沒有空泛的好為人師的大道理,也少有宏大題材,流淌在字裡行間的是一個普通人的雅趣和愛好,瀰漫著生活淡淡的味道和情調。他對事物有着獨到的穎悟和審美髮現,從小角楔入,記凡人小事、鄉情民俗、花鳥蟲魚,即興偶感,娓娓道來,於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

  汪老曾經說過,文學語言不是像砌牆一產,一塊磚一塊磚疊在一起,而是像樹一樣,長在一起的,枝幹之間,汁液流轉,一枝動,百枝搖。

  東坡先生說,文寫順了如“行雲流水”,且說“吾文如萬斛泉源”。汪老就很欣賞東坡先生這句話。( : )

  汪老說他後來的文學成就,得益於他的初中國文老師高北溟先生,他說高先生在講歸有光的《先妣事略》和《項脊軒志》時,用充滿深情的聲調朗誦着:“世乃有無母之人,天呼痛哉!”“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庭有枇杷”句,我記得是《項脊軒志》這篇文章的末尾一句,看似淡淡一句,仔細回味起來,有一種凄愴、懷念的味道在裡面。

  “世乃有無母之人”一句,又令我想起老舍先生那篇《母親》里的幾句話:七七抗戰後,我由濟南逃出來。北平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佔據了,可是母親日夜惦念的幼子卻跑到西南來。母親怎樣想念我,我可以想像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詳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帶來不好的消息,告訴我已是失去了根的花草。

  親娘年事已高,接到家信就怕,怕,怕。這是人之常情。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此。歸有光如此,老舍如此,無數的兒女亦如此。

  汪老曾寫過一篇文章叫《夏天》,我很喜歡。喜歡文中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着嗎!”

  淋漓、直爽、痛快!

  這就是梔子花,這就是汪老,這就是人所期望的人生。

您正在瀏覽: 平淡質樸見真功
網友評論
平淡質樸見真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