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瑣談師道尊嚴

瑣談師道尊嚴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pp958

  師道尊嚴這條成語,出自《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小時候家裡的堂屋裡供有神道,正中用紅紙寫有“天地君親師”的牌位。每天早晚必須作揖上香,然後敲磬三下。這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課。到發矇時去讀私塾,先拜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然後拜老師,然後同學互拜,這就算開始入學了。

  在古代教師的地位是很高的。《尚書》中有“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的說法,意謂上天降生百姓,替他們設置了君王,設置了老師。似乎把君與師相提並論了。《禮記》中說:“當其為師,則弗臣也。”意謂當他是國君的老師時,國君就不能把他看做臣子。還說“雖詔於天子,無使北面,所以尊師也。”謂即使是貴為天子,當老師給他講課時,也不能使老師面朝北,這是為了尊師。可見老師地位之尊貴。什麼人才能做老師,《韓詩外傳》說:“智如泉源,行可以為表議者,人師也。”意謂智慧像涌流不絕的泉水之源,行為可以作為表率的人,才可以作為老師。

  老師是做什麼的?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宋·《琴堂諭俗編》說:“所謂教者,非徒誦讀之謂也。大要使之識道理,顧廉恥,不作非法,不犯非禮。”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視為人生三樂之一。原來就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然而由魏晉以降,教師的地位日趨低落。所以韓愈慨嘆“嗟夫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在科舉時代,學生一旦考中舉人、進士,就只認素不相識的主考官為師,並以此為榮,完全忘了坐冷板凳的教書先生了。而一旦屢考不中,就只有舌耕為業,設帳授徒了。而塾師往往被人稱為“三家村”的“冬烘先生”。

  到了元代,甚至有“一官、二吏······八娼九儒十丐”的說法,老師位置排在娼妓的後面了。鄭板橋曾感嘆“教館本來是下流,榜人門戶度春秋。”解放前,曾有“教授教授,越教越瘦”的自嘲。後來教師有了“入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美譽,但是也有“臭老九”的貶稱。荀子說過:“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是有一定道理的。

您正在瀏覽: 瑣談師道尊嚴
網友評論
瑣談師道尊嚴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