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老陶的桃花源

老陶的桃花源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pp958

  斗膽稱陶淵明為老陶,是覺得他還沒死,時常一付高人的樣子,閃在我的眼前。

  初識陶淵明,是在少年的時候,知道他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心裡便佩服得不得了,覺得他實在夠骨氣。想自己若是和他同個時代的人,必定會不遠千里地去拜訪他老人家,喝杯把酒,摸摸他老人家的骨頭。再識他老人家,則是讀函授大專的時候,一位姓羅的老師跟我們上古典文學課,當講到《桃花源記》,羅老師站在講台上,身子飄飄然的,像是喝了很多酒,眯着雙眼,旁若無人,如進入了人間仙境似的,顧自搖頭晃腦地念着《桃花源記》。桃花源的花,彷彿在他身上飄出了花香;桃花源的水,分明從他的眼裡流淌出潔白……念罷,他像品着千年的陳酒,嘖嘖嘴,情不自禁道:“啊,美哉,桃花源。”

  看羅老師如此忘情,我並沒跟着忘乎所以,加上自己當時也發表了些詩,發表了些小說、散文,跟一些文學青年沒什麼兩樣,好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似的,心裡狂得很,想他陶淵明不就是一篇《桃葯源記》么?也值得那般佩服得五體投地?再者,當時讀書只是為了混個文憑而已,並沒多讀他的其他詩作。考完試之後,連他的桃花源也拋到腦後去了。

  及至多讀了他的一些詩作,方知他老陶也是一個目高志遠的人,頗有雄心壯志,很想干出一番事業。他的“憶我少年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就道出了他欲“大濟於滄生”的宏大理想。二十九歲那年,大概他認為自己飽讀經書了,可以出門去講政治了,便到江州擔任祭酒(掌管教化的官),相當於現在的教育局局長。可教育了沒多久,他就教不下去了。也許他發現,教好一個人懂點文墨容易,但若想教到別人靈魂純潔、品格高尚,就難於上青天。因為官場的腐敗,社會的污濁,制度的落後,早已侵蝕了人們的心靈,扭曲了本是善良人的人性。

  於是,教育局長他不當了,他便跑到鎮軍參軍、建威參軍等地方軍閥去當幕僚,希望做個純粹的軍師,以保持心靈的純潔。可腐敗的政治,總是無處不入的,即使是紀律嚴明的軍隊,一樣充滿着官場那種爾虞我詐、相互傾扎的污七八糟的東西,並非一塊凈土。因此,他每次任職不久,都失望地回家閑居。四十一歲那年,當他被任命為彭澤縣令,心裡很高興,想這下可以大展身手了,想必還作過“仰天長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之類的詩。然而,等他高高興興去上任,首先教他上的第一堂官課,便是要對上級卑躬屈膝、阿腴奉承、溜須拍馬、孝敬好處,像條狗一樣,只有聽話的份兒,而沒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見,更別想大展身手。因為一旦身手展開,必定就有功高蓋主之嫌,誰能容忍得了?不百般傾扎你還行?“大濟於滄生”,不過是文化人的一個夢而已。在那黑暗的官場,誰容你去“大濟”?歸家去吧。

  只做了八十一天的彭澤縣令,他老陶又不幹了。史書載他是不肯為“五斗米”折腰。也就是不肯為了當官,而扭曲自己高潔的靈魂。他這壯舉,頗得文化人的讚賞。卻是見利忘義的人所不屑的。他們認為,他老陶這樣做,實在傻得很。因為整個官場都腐敗,大家都污濁,你何必清高?清高值幾個錢?能跟縣令這個官相比的么?什麼氣不可以生,怎麼偏跟官帽這麼好的東西過不去?傻,實在是太傻。( : )

  不難想象,當時肯定也有不少人勸過他的。甚至會對他說,做人嘛,就得外圓內剛,表面上對你屈膝彎腰,內心不彎,不就行了,不一樣保持自己的東西了?人,是多重性格的,何必愛了純潔,就丟了其他……

  他不聽,他這次是看透了,執意不再踏入官場一步了。在辭官之前,他已寫下《感士不遇賦》,直斥反動的統治就像布下的天羅地網,弄得魚駭鳥驚,人人自危;而官場的道德敗壞,虛偽之風盛行,不但人才受到壓抑,即使是很純潔的人,只要身陷其中,就像掉進了大染缸,誰也別想再清白了。

  回到鄉下的家,面對純樸的農人,面對美麗的自然山水,他的心情無比歡欣。沒多久就寫下《歸園田居五首》,描摹了離開官場時的愉快心情,讚美了躬耕生活的田園風光。並把自己形容“久在樊籠里”的鳥,“復得返自然”,才重獲生命的自由。儘管農家的生活清苦,他也毫不畏懼,從沒後悔自己當初的辭官。倒是,他的心境由“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個人詩意,漸漸轉向更寬更廣的境界。就像十月懷胎一樣,當他老人家到了晚年,也就是歸田快二十年之後吧,《桃花源記》終於從他的筆下流淌出來了。

  桃花源,是他心中的一個幸福美好的理想社會。在這個桃花源中,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戰亂,人人勞動,家家富足,生活安定愉快,民風淳厚樸實。與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讓人如入仙境;他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又是那樣的讓人感到詩情畫意,實實在在……

  無疑,以今天的目光來看,他的桃花源並不算什麼,問題是,他是第一個說出“桃花源很美”的人。正如人們常說的,第一個說“花美”的人,是詩人;第二個跟着說的則是俗人;第三個再跟着說,那就是賤人了。

  而且,縱觀他的一生,他都保持着靈魂的純潔,品格的高尚,他的每一隻字,每一行詩,都是從純潔的心靈自然流淌出來的,毫不做作,也不矯情,更不會虛情假意,像個偽道學。人們常說的人文精神,其實就是他這種生命精神。因為,一個人保持一時的純潔容易,但一生如一地純潔依然,就難之又難。況且,他的純潔,並非僅僅是潔身自好,而是升華到更寬更廣的境界,就像桃花源一樣美麗着人間。

  面對黑暗、污濁的社會,不少人已經同流合污,舉手投降,成為污濁的一部分。他老人家矗立不倒,這精神力量,是何等的巨大。無須誇張地說,如果沒有他老人家這樣的硬骨頭,以自己的靈魂亮作世人心中的燈,世人不知還有什麼希望可言。試看看,整個晉朝,能讓後人記着的,除了他老人家的桃花源,還有什麼?

  不由想,難怪我的老師對他老人家的桃花源是那樣的着迷,因為一個人的純潔、一個人的精神、一個人的美麗,其價值早已超越一個黑暗腐敗的朝代。為此,我忍不住對他老人家道:“想你一個瘦老頭/手輕抬就把一個皇朝拋在腦後/那力/何等千鈞//採菊東籬下/只求清清白白過日子/伴朵黃菊/立千年月影//你明知這世界容不下桃花源/偏把杯酒/娓娓向世人道來/讓目光越過宮牆/天涯海角去找//皇土之下能長什麼/只一條仕途/心都擠歪了/早已五穀不分/哪還見得着南山//悠然品味着清苦/你才活得悠然/卧在月光上面日行八萬里”。

您正在瀏覽: 老陶的桃花源
網友評論
老陶的桃花源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