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遊記隨筆 > 廬江周瑜墓隨感

廬江周瑜墓隨感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得得9

  廬江周瑜墓隨感

  五月十二日,是國際護士節,也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的全國哀悼日,和六年前的這一天不一樣的是:也許大多數人早已忘記了災難,淡漠了悲痛,央視主持人穿着正常的服飾,微笑着播音;各地方台照常播放着都市愛情生活劇和抗日的神話劇;互聯網裡各種網頁也照常可以打開。總之,一切都有條不紊地該幹麼幹麼。

  我突然覺得太喧鬧,很想找一個安靜、肅穆的地方,於是想到了周瑜墓園。定居廬江縣城裡也已經快一年了,早先聽隊里同事說起周瑜墓離我住的小區不遠,就一直想在休息時間抽空去看看這位讓我在中學時代就扼腕長嘆、魂牽夢縈的青年才俊的墓園,在蘇東坡的詞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里我初識了風流倜儻、智慧英勇“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瑜;更是在《三國志》和《資治通鑒》里我認識了謙恭處世、仁義守信的“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的周公瑾。於是我關上電視,拔掉網線,在這個快被遺忘的哀悼日里決計去一趟周瑜墓園。早上8點半時分帶上水杯下樓后在秀水亭小區門口坐上三路公交車,等約幾分鐘車子開動後路經喧鬧繁華的安德利超市、人頭攢動的縣人民醫院、到門前車水馬龍的百貨大樓附近站牌處下車,我往右行走拐進歌舞昇平的城東門公園,在公園大門口穿越人行道後繼續往右拐沿街向前,不多時就望見刻有知名人士凈空法師書寫的“周瑜墓園”字樣的高高的牌樓。

  駐足在古樸的石刻牌樓前,往裡張望,一排粉牆黛瓦的仿漢式建築,四周沒幾個遊人,一塊巨大的影壁將我和一段鼓角爭鳴、硝煙瀰漫的歷史隔開,不由自主地我邁步往裡走去,跨過幾個台階,走到影壁近前,才發現上面用幾排泥金大字鐫刻着由偉人毛澤東手書的蘇東坡的那首氣勢磅礴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邊默背着這首詞,一邊繞過影壁繼續往裡走,眼前豁然開朗,一片開闊的方形園地,長滿短短的青草的牆院里空無一人,拐角處錯落地長着幾叢翠竹,沿中間的通道兩旁各栽着一排柏樹,綠意盎然襯托着分立兩邊的十隻石刻的鎮墓獸,石質經年累月砥礪風雨,已經顏色斑駁、滿目瘡痍,頓生荒涼、滄桑之感,我懷着敬仰的心情沿路繼續往裡走去,漸漸感覺開始真正走進屬於周瑜的故事。鎮墓獸排列的走道盡頭是一處享堂,也是仿漢式建築,裡邊豎著一塊巨大的石壁,上面雕刻着周瑜的畫像,畫壁前擺放着一隻香爐。穿過享堂后,我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一抔黃土堆積起的巨大的漢式方座圓頂的墳墓,墳頂長滿一叢叢野草,如果不是墓前立着的碑碣上寫着:吳名將周公瑾之墓。我很難想象這裡躺着的是那位曾令當年的曹操為之膽寒的三國時期吳國的大都督周瑜,“一代英雄土一抔,寒雲衰草翳荒丘”,望着墳塋,注視着刻字的碑碣,頓時心生無限的悲涼,終於走近了這位書寫了無數傳說的三國英雄,走近了這位讓後人無限敬仰又誤會纏身的傳奇人物,走近了這位讓我無數次地想象音容笑貌的歷史名士。周公瑾!我在心中呼喚着這個名字,沒想到我們見面時你已經靜靜地躺在這裡一千七百多年,在另外一個世界里你是否依然風流倜儻、胸懷壯志;你是否依然興緻高雅在明月夜裡端坐榻前撫琴而歌,彈奏那一曲《長河吟》;你是否依然鎮定自若、談笑間指揮着千軍萬馬……不覺間,我已經熱淚盈眶。

  談起周瑜,人們更多的印象是在《三國演義》的小說里和現在拍攝的三國題材的電視劇里,然而歷史上真實的周瑜並不是象小說里和影視里描寫的那樣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相反卻是“儀容俊朗”,“善與人交”,“知音妙賞”。合上羅貫中的那本書,跟着筆者的分析思路,讓我們一起去走進真實的歷史,去探尋周瑜——一個內外兼修、文韜武略的偉丈夫!周瑜,字公瑾,生於我國歷史上的東漢末年—公元175年,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英年早逝,年僅36歲。《三國志·吳書》記載周瑜為廬江舒人,即今天的廬江,更具《漢書·地理志》、《後漢書·郡國志》以及《隋書·地理志》等史料綜合反映,可以明確東漢末年的舒郡,就是今天廬江的郡治,歷史上的舒郡正是廬江縣的前身,周瑜的故里為今天廬江縣的周井村、周家老院一帶。周瑜去世的地點是東漢時的巴丘(即今天湖南嶽陽一帶),這一點史料也已證實,但關於其陵墓地所在的爭議一直以來很長時間眾說紛紜,《三國志》里僅僅說周瑜去世后“都督出昌門”,概念模糊不清,以致於在全國出現了七處周瑜墓,廬江周瑜墓是其中之一,但讓我們欣慰的是國家文物保護局授權的安徽省文物保護局組織專家實地考察證實今天廬江縣的周瑜墓就是當年孫權“素服舉哀,自迎其喪於蕪湖,命厚葬於本土”的周瑜的真正陵寢,其餘均為“衣冠冢”、“紀念冢”等。歷史上的周瑜在赤壁之戰之前就已是少年英才,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時已經暫露頭角。後來“董卓之亂”時,孫堅在攻破洛陽返回江東時途遇荊州太守劉表襲擊中箭喪命,孫策繼承孫堅的事業后,周瑜輔佐其奪取江東六郡,幫助孫策建立了東吳政權,后孫策遇襲不幸身亡后又繼續與張昭一起輔佐孫權。擔任東吳大都督后,周瑜並不是象《三國演義》里所說的那樣驕橫不能容人。具史料《江表傳》記載當時孫權剛接任時很多東吳的老臣並不服他,唯有周瑜能以君臣之禮對待,老將程普一度對周瑜很不客氣,還常當眾頂撞侮辱他,周瑜都泰然處之,不予計較,后程普深受感動,常對別人說:“與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也據史料記載,赤壁之戰前,曹操派名士蔣干勸降周瑜,周瑜一語先道破蔣干來意,后又讓蔣干傳遞虛假情報,讓曹操中計除掉蔡瑁,為公元208年的那一場千古傳奇的“火燒赤壁”掃清了障礙,奠定了我國歷史上長達近一百多年的三國鼎立的基礎。不僅如此,史料記載周瑜不僅滿腹文韜武略,而且精通音律,當時江東各處地方就流傳“曲有誤,周郎顧”的美談。謙恭處世、胸懷寬廣、仁義守信、志趣高雅這才是周瑜真正的性格。

  然而在流傳已廣的三國小說里,為何謙虛好學、機智聰明、風趣幽默的一位優秀青年被人描繪成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的卑鄙之徒?我們還得要從羅貫中那部歪曲歷史的小說開始,可以明確的說《三國演義》這部書的作者帶着濃厚的偏向蜀國的個人感情傾向,從整部小說里不難看出蜀國的幾位著名人物都是不折不扣的主角,作者在描寫他們時不惜潑墨,其他人物都是為他們作鋪墊、做背景,按作者的意思甚至可以說每一位偉大的蜀國英雄背後都站着一個卑鄙的吳國或魏國的小人:周瑜嫉恨諸葛亮,設計謀害他,反而成全了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和“借東風”的千古傳奇;龐德仇恨關羽,違背道義放毒箭偷襲他,反而成就了關羽“刮骨療毒”的萬世美談等等,從書中很多的故事描寫可以想象羅貫中的偏蜀情節是如何的嚴重。仔細閱讀《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讀者如果貫穿情節前後也不難發現這部書里有很多的自相矛盾的地方,最典型的就是反映在對周瑜的人物刻畫上,象書中所說周瑜被諸葛亮氣病,臨終前向孫權大力推舉魯肅做都督,大家知道魯肅一直主張孫劉聯盟,如果周瑜真的是嫉恨諸葛亮到死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嘆的那種程度,他怎會不計前嫌還在意於“孫劉聯盟”?所以說羅貫中的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在他自己的小說里都矛盾叢叢。今天的三國題材的電視劇作里所描寫的更是荒誕不經:在赤壁之戰前,諸葛亮在借東風成功后算準周瑜將殺害他,便匆匆逃命,追兵將至時遇小喬救助得以脫險,而小喬為何敢於幫助諸葛亮,難道她不怕自己老公周瑜怪罪?從常理可以推斷,小喬和周瑜是朝夕相處的夫妻,怎能不了解對方的脾氣和品格素質?小喬之所以敢於這麼做,就是因為她知道周瑜心胸寬廣,不會計較。評論歸評論,無論怎樣《三國演義》這部小說都堪稱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我們如果撇開個人感情傾向來品評三國這段歷史,不難分析出其實周瑜所在的吳國才是有着最合理的機構配置的國家,而事實上吳國被小說的作者偏袒蜀國的心理作用給弱化了。三國時期的吳國如果大家仔細觀察會發現其文臣武將搭配最科學合理,而魏偏文和蜀偏武的做法都是難以提高綜合國力的治國阻礙,魏國除了張遼、張郃和夏侯兄弟就沒幾個能拿出手的武將,但文臣謀士卻群星閃耀,知名的就有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許攸等,還有一言不發的被搶來的徐庶,後期有司馬懿等,組成了強大的智囊團。蜀國的謀士除了曇花一現的徐庶和短命的龐統以及壯志難酬的諸葛亮和後來苟延殘喘獨木難支的姜維其餘沒幾個值得一提,而其武將卻是群英薈萃,單不說“五虎上將”威震江湖,就連二流的將領也是多如牛毛。再看吳國,要文有文,要武有武,文有周瑜、張昭、魯肅、呂蒙、陸遜、陸抗等,武有周泰、程普、黃蓋、甘寧、太史慈等,可以說是文武全才,兩翼齊飛,沒有短板。三國中最先滅亡的卻是擁有“五虎上將”的蜀國,“壯志未酬身先死”,可以理解《三國演義》中的偏蜀傾向恐怕也是作者羅貫中對英雄豪傑的一種不由自主的憐惜和惋嘆。

  站在周瑜墓前,我感慨良久,不覺間已經接近正午,分別走進兩邊的側廊又觀賞了與周瑜有關的詩詞書畫和畫壁上對周瑜生平的介紹,返回墓園大門的途中又參觀了當年小喬為周瑜守墓十四年所使用的“胭脂井”,后又得知小喬死後葬於城西,其墓與周瑜墓遙遙相望,原來千百年以來周瑜並不孤單,才被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稍稍寬慰了悲涼的心情。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真正的英雄終將會經受住歷史的考驗,當歷史的煙塵散盡,能流傳下來的一個個英名正在歷史的天空中閃爍着光芒,是那樣的星光熠熠,永存於浩渺的蒼穹!

  2014年5月12日 倚劍舞雪 寫於合肥廬江秀水亭

您正在瀏覽: 廬江周瑜墓隨感
網友評論
廬江周瑜墓隨感 暫無評論